蘇軾千古金句,如今依然流行:腹有詩書氣自華

2020-12-15 柳暗花明美文齋

說到蘇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書畫家、詞人和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蘇軾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其詩詞構思奇妙、題材廣闊、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善用誇張比喻。並且富含哲理人情,帶有極濃的浪漫主義色彩,從而獨樹一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許多廣為傳誦的流行經典詩句,追根溯源,都出自於這位「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的大文豪蘇軾!

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決賽已落下帷幕。北京大學一般力學博士生陳更,連續參加四季詩詞大會,並13次從百人團殺出,榮登詩詞大會擂臺,最終在決賽奪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以玉為骨、雪為膚、秋水為姿、詩詞為心的主持人董卿,更是大放異彩。她眼角眉梢笑意盈盈,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得到眾口一詞的稱讚。董卿和陳更並非傾國傾城貌,但她們腹有詩書,妙語連珠,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優雅氣質,徵服了所有觀眾。

其實,「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大家耳熟能詳,常用來讚美人學識淵博、氣度不凡的詩句,正是出自蘇軾之詞。

和董傳留別

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

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

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

詔黃新溼字如鴉。

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我最為喜愛的詩句之一。此詩句出自蘇軾《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據記載,湖州知府、北宋著名詩人、畫家王定國,有一蘭心蕙質的歌女,名為宇文柔娘。當王定國受蘇軾的烏臺詩案的牽連,被遠謫萬裡之遙的嶺南。在王定國落難之時,唯柔娘不離不棄,毅然隨他前往貶所。

王定國返京,蘇東坡設宴與他敘舊。蘇東坡看著眼前嬌弱的女子,「試問嶺南應不好?」。不料,柔娘淺笑中透著嶺南淡淡梅香,輕輕吐出了這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聞言,大為感動,對柔娘讚賞有加,當即賦詞一首。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自此成了千古佳句。無論意境,還是哲理,都令古今文人騷客讚不絕口。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

風起,

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裡歸來年愈少,

微笑,

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今天對我們依然有著啟迪和鼓舞作用。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故土和親人,身在異鄉,難免孤獨寂寞。心不定,愁苦即起。心若定,安之若素。若能悟透「此心安處是吾鄉」,必會感到寵辱不驚,清曠自在,身心俱安。「此心安處是吾鄉」,給了背井離鄉的人,一絲安暖。為他們努力拼搏,增添了一份信心和力量。

寂寞沙洲冷

蘇軾被貶黃州,寓居定惠院。他孤寂悽清,時常深夜獨自吟詩。每每此時,總有一位美麗神秘的女子,徘徊窗下。若蘇東坡推窗探尋,女子便如縹緲孤鴻影,越牆而去。

這夜夜臨窗的女子,似乎就是為蘇軾而生。在蘇軾離開惠州後,女子便香消玉殞,葬於沙洲之畔。蘇軾回到惠州,與那女子已是天上人間兩茫茫。面對一抔青冢,蘇軾悲從心來,憤然提筆賦詞。這篇極為深情悽涼的著名詩詞《卜算子》,就此問世。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無人覺,

有恨何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這首《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語意高妙,似非吃人間煙火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則不能。如今,很多人是通過周傳雄的歌曲《寂寞沙洲冷》,了解並喜愛蘇軾這句千古詞句的。

天涯何處無芳草

「天涯何處無芳草」?常會聽到人們用這句話寬慰失戀之人,勸當事人想開。或者勸人不要過分注重某事、某地,要懂得變通。其實,這句我們能脫口而出的詞句,是出自蘇軾的小令《蝶戀花·春景》。不過,當時蘇軾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與我們的借喻與表達的並不相同。

蝶戀花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

牆裡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長於豪放,亦擅婉約。《蝶戀花·春景》,就是蘇軾一首極婉約的傷春詞。寫於蘇軾被貶密州太守,失意之時。人至晚年,遠離故鄉,又逢暮春,境遇如飄飛的柳棉,難免有淡淡的惆悵。「天涯何處無芳草」,表達了蘇軾樂觀豁達的精神,他總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但蘇軾意欲奮發有為,終究未能如願。

人間至味是清歡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後,其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歡》,再度暢銷。人們對他的經典語錄「身如流水,人生最美是清歡」讚不絕口。於丹也於2015年出版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隨筆集。但這句時下頗為流行的金句,實際上是從蘇軾的《浣溪沙》中,摘錄轉化而來。

浣溪沙 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絡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至味是清歡。

這闕《浣溪沙》是蘇軾經歷了人生風雨起伏之後的體悟。蘇軾與友人在斜風細雨小寒中,遊南山。雲漸淡,日漸晴。共飲雪沫乳花山茶,共食翡翠般山餚野蔌。蘇軾不由興致勃勃地讚嘆言:「人間至味是清歡」。這首詞,有著閒雅的審美情趣,並寄託了作者遵循本心、回歸清朗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遐思。一句「人間至味是清歡」的精妙絕句,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蘇軾,是中國詩詞界熠熠生輝的一顆星。他的詩詞名句,除了上面所列舉的,還有:詩酒趁年華、春宵一刻值千金、不識廬山真面目等。這些經典名句,歷時近千年依然流行。就連我們最為常用的 「呵呵」,也在蘇詞中有數十處之多。蘇軾的詩詞之所以驚豔古今,是因為他的詩詞,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生命活力,可以怡情遣懷。蘇軾超凡的人格魅力,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去認識、去喜愛,去體味,去研究,去傳承。

文字:柳暗花明

圖片:源自百度

相關焦點

  • 蘇軾千古金句,如今依然流行:腹有詩書氣自華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許多廣為傳誦的流行經典詩句,追根溯源,都出自於這位「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的大文豪蘇軾!腹有詩書氣自華《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決賽已落下帷幕。北京大學一般力學博士生陳更,連續參加四季詩詞大會,並13次從百人團殺出,榮登詩詞大會擂臺,最終在決賽奪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腹有詩書氣自華,上一句是什麼?出自蘇軾這首詩,第一句有點俗氣
    對於蘇軾的作品,有很多絕句在民間流傳,但是卻不知道具體的出處,也不了解完整的作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其實就出自蘇軾的作品,出自他的《和董傳留別》。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他從鳳翔府到長安的時候創作的一首詩。蘇軾在鳳翔府的時候,就和董傳認識了,而董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腹有詩書氣自華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其大意:雖然人身上穿著粗織劣布生活,但是胸中有詩書、有學問的人氣質自然非凡,與眾不同。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古詩作品《和董傳留別》之中,其詩全文如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傳當時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不住他樂觀向上的精神風骨。 蘇軾的這首《和董傳留別》可能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卻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係。 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
  • 千古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眾人皆知,但它的上一句更經典!
    而今天,我們就來選取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句話相信大家都會背,那麼它的上一句又是什麼呢?其實上句同樣經典,而且是由北宋文學大家蘇軾所作。「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句出自於蘇軾所作的《和董傳留別》中。
  •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上一句更經典,為何人們不願提起?
    比如這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究竟是出自何人之口?其實「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半句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很多人都不願意提及,這又是為什麼呢?「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一句出自於蘇軾所作的《和董傳留別》中。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首詩:「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上一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看起來是很常見平庸,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從深層涵義上來看,這一句也是非常經典的。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告訴你,讀書的意義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我看過對於讀書的意義最好的闡釋。大文豪蘇軾在鳳翔任職的時候經常與董傳來往。當時的董傳雖然貧困潦倒,但志向遠大。正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蘇軾在董傳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光彩。和董傳分開後,蘇軾為了鼓勵這位朋友,作了一首《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 觀山海|美的背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修煉
    不光是文字的註解通俗易懂,更是圖片的繪製精巧有靈性,讀來不費解!這是它最受人氣的能量點,美美的妥,無不震撼!其實這麼絕佳的美作,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產出的,它的背後是作者無數個黑夜傾心翻閱經典書籍,考究再考究的持續付出過程!自然,「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就這樣形成了,同時也成就了這等佳作。
  • 蘇軾《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用文字雕刻自己的生活,腹有詩書氣自華。多年後,涉世漸深,那些引以為傲的文字支撐不了自己面對生活的風雨時,才驚覺有些「書生意氣」並沒有真正讀到自己的內心裡。每每這時,陪伴身邊的先生總會勸說讀書要養氣,要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是誰寫的?出自哪首詩?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我們經常用來形容一個有才華有氣質的人的一句古詩,它寄寓著我們對讀書人最美好的想像。那麼,這句詩是誰寫的呢?是出自哪一首詩呢?答案是,這句詩又是我們最可愛的蘇軾寫的,出自他的《和董傳留別》。
  • 「腹有詩書氣自華」,上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上一句有點俗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蘇軾的一句非常著名的一句詞作——「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也都知道它出自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之手,但說到詩句意思以及上半句是什麼的時候,很多人卻知之甚少。「腹有詩書氣自華」常被遺忘的上半句「粗繒大布裹生涯」,這句話寫出了生活中董傳粗絲綁發、身穿粗布的常態,從中可以看出董傳當時的生活一寒如此,為首聯的下半句帶入了深深地畫面感。
  • 蘇軾這首詩清新脫俗,其中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更是成為千古名言
    小編今天則是要為大家推薦蘇軾最清新脫俗的一首詩,也就是同為大家所熟悉的《和董傳留別》,這首詩通篇描寫的生動有趣,詩人把朋友身上的那種傳統美德,描寫的很是感人,特別是這首詩中那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更是成為了千古名言,相信即使是沒有讀過原文的朋友,那對於這一句詩也是非常的熟悉。
  • 蘇軾: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和董傳留別》 蘇軾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 淺談「腹有詩書氣自華」
    近日偶再賞讀蘇軾的《和董傳留別》,頗有感觸,整首詩既通俗又不失詩的意境,更有詩的內涵和作者的期待。「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嚴辦老孺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看跨市蘇,詔黃新溼字如鴉」。
  • 腹有詩書氣自華,另半句少有人知
    文案|藝述史 主播|月涵 藝述史官方原創 生活中,我們看到一個人很有文化,出口成章地,都會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他,說他,「腹有詩書氣自華」。
  • 每日讀詩: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腹有詩書氣自華
    如今想要重拾舊愛才發現真的是好睏難。所以我覺得有必要鞭策一下自己,每日或讀幾首詩詞,或看幾篇文賦,或閱幾則筆記小說。這樣積少成多,慢慢來積累自己的知識。話說歷史上的文人騷客數不勝數,若說我最愛哪一個?首推蘇東坡。那我們今天就來先讀幾首東坡先生的詩作,來體味一下詩詞帶給我們的魅力。
  • 腹有詩書氣自華,另半句是什麼?原來出自蘇軾這首詩
    有一些詩詞由於非常通俗易懂,或是被後人引為楹聯為我們所熟知,經常在生活中使用,普及度非常高。比如:胸無城府人如玉,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兩句實在是流傳甚廣的名言,但他們的前後句,其實並不是我們所常掛在嘴邊的那半句,今天咱們來看看他們究竟是出自哪裡,認識一下他們的原始出處。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我們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飽讀詩書,頗有學識,氣質如蘭,才華橫溢。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古詩作品《和董傳留別》之中,其詩全文如下: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腹有詩書氣自華(轆轤體)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何須著意競豪奢。清寧淡泊今朝事豔麗枯萎昨日花。心無掛礙行方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坐看庭前花絮舞,起聽海上浪濤譁。悲歡得失隨風去,再握時鞭逐駿驊。情牽故裡思漸近,腹有詩書氣自華。承繼古風存孝道,圍堂共暖話桑麻。(五)八鬥縈懷出有車,謫仙賣醉帝王家。
  • 腹有詩書氣自華
    宋代蘇軾 《和董傳留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譯文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