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中天北極紫薇大帝手下有「四象」,因二十八星宿,分屬四方各7個星宿,這所謂的四象,其實就是每個方位的星宿組成的動物形象,分別是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在不斷的神仙故事演化中,這四象就變成了紫薇大帝手下的四員大將。其中「白虎神」,在後世的歷史演繹中幾乎變成了在每個朝代都會投胎下凡,並成為一代名將的傳說,最出名的就是「白虎星官三投唐」。
關於「白虎三投唐」的故事,主要集中在《說唐全傳》一系列小說中。第一次投胎在幽州羅家,便是北平王羅藝之子羅成,排名隋唐英雄譜第七位,可惜23歲被亂箭射死。第二次投胎在山西龍門薛家,就是「三箭定天山」的大將薛仁貴,此人實為唐朝戰神級別,大敗天山突厥、降服朝鮮半島高句麗、收復遼東等,穩定了大唐整個西線邊關,在相關小說裡,演繹成被其子「誤殺」的結局。第三次就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汾陽王(後封為代國公)郭子儀,討伐叛軍、克服兩京,實為唐朝中興開國大將。
之所以傳說「白虎三投唐」,這是和整部《說唐全傳》系列裡的神仙投胎的集體行動是一貫而成的,因為在這系列中,唐王李世民就是紫薇大帝轉世,所以才有了這所謂的「白虎三投唐」相關的引申傳說。對於為何發生這樣的事,據民間傳說,是因為隋朝後期出現了「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揚塵」,使得民不聊生,紫薇大帝不忍百姓深受戰亂疾苦,準備投胎下凡,安國護民。
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中,所謂的「白虎神」,虎乃威猛之物,認定為殺伐之神,在歷史中行軍打仗的兵符,多是白虎像,有時也以白虎旗為出徵軍隊旗幟。這樣一來,歷史中許多將帥人物都被傳說成了「白虎神」下凡。那麼還有哪些朝代裡的哪個大將呢,威猛再一一梳理一下:
漢朝的「漢初三傑」,淮陰侯韓信,關於他是白虎神投胎的故事,見《萬仙鬥法全傳》。北宋名將「楊繼業」,就是著名楊家將裡的楊令公,也是傳說白虎神投胎。還有明朝隨鄭和五下西洋(第一、二、三、四、七次)的王景弘,在《三寶太監西洋記》中傳說為白虎神下凡,其本人也是一名太監,但在鄭和死後,他率船出使南洋諸國;也曾出任武將職,為南京守備,操練水軍。在這些人之後的清朝等,民間是否還有關於「白虎神」下凡的傳說,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