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房企被迫退市 五洲國際持續虧損、深陷債務漩渦

2020-12-24 百家號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陸肖肖 北京報導

在經歷了業績虧損、債務壓頂、變賣資產等諸多波折之後,五洲國際最終沒能逃過退市的命運。從2013年6月登陸資本市場到在2020年12月8日被迫退市,僅持續了7年的時間。

七年倉皇退市

五洲國際是自2018年中弘股份退市後,房地產領域又一家退市的企業。在2020年12月8日上午9時起,五洲國際正式被取消上市地位。在公告中,五洲國際表示,對上市覆核委員會的決定感到失望,公司為推進重組及達成復牌指引付出巨大努力,公司已經履行9月3日季度更新公告所載的所有復牌指引。

上市覆核委員會就五洲國際的退市決定,做了幾點說明:不論是於2020年3月2日前或於上市覆核委員會進行聆訊當日前,五洲國際均未達成所有復牌指引,亦無恢復買賣;五洲國際重組及據此擬進行的相關交易仍存在眾多不確定因素;五洲國際尋求延長的時限漫長,因而並非指引函件HKEX -GL 95 -18規定的短暫延長;建議認購事項完成後,五洲國際現有公眾股東的股權受到重大攤薄,顯示公司對公眾股東而言僅剩餘少許價值或實質價值。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些上市公司在好幾個財務年度連續虧損後,才會被強制除牌,把五洲國際這類企業強制退市,可以保證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維護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交易的活躍度和流動性。

起步於江蘇無錫的五洲國際成立於2004年,曾是江蘇省首家商業地產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也曾經是中國三大商貿物流產業園發展運營商,業務覆蓋地產開發、商業管理、品牌合作、跨境電商、倉儲物流等,致力於打通商貿物流全產業鏈,核心產品為商貿物流產業園、城市/鎮綜合體、住宅。其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底,五洲國際已進入中國華東、華北、東北、西南、華中和中原等區域,在全國60個城市開發、運營管理項目80個,總建築面積超1200萬平方米。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企業舉債擴張是正常的現象,適度的舉債有利於企業發展,如果舉債過多過快,風險就會來臨。商貿運營的專業性高,而且伴隨產業發展的周期性,相應操盤難度比一般商業更難,更要注意風控的問題。

債務纏身變賣資產

實際上,五洲國際的退市之路並非「一日之寒」。五洲國際的虧損始於三年前,2017-2019年,公司分別虧損5.18億元、42.16億元和27.66億元。2020年,已經走入下行通道的五洲國際,業績依然「跌跌不休」,截止到6月底,五洲國際雖然營業額和毛利均有所提升,但仍然虧損了6.41億元。

五洲國際的退市命運,早已在近年來混亂的經營中暗示了結局。在2018年,五洲國際發生多項債務違約事件,這也引起了連鎖反應,更多的債主開始要求五洲國際提前還款。

面對債務困境,五洲國際不得不變賣資產來還款。2018年賣掉了盱眙五洲國際置業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3.5億元,2019年轉讓了瀋陽五洲所持撫順中合49.5%股權,以4000萬元出讓無錫惠山的房產。

如今的五洲國際仍然未走出債務漩渦,五洲國際2020年中報披露,集團擁有流動負債淨額及負債淨額分別為人民90 .70億元及43.23億元,該等狀況顯示存在重大不明因素可能對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疑問,集團可能無法在正常業務過程中將其資產變現並解除其負債。

為什麼五洲國際會產生如此大的現金流危機呢?柏文喜分析,一般開發和運營商貿市場項目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銷售去化的模式,會讓企業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比較寬鬆,但是這些年商鋪存在著供給過剩的問題,如果位置不好或者是項目的主題不太好,可能會造成去化困難,威脅到公司的現金流。

柏文喜進一步表示,第二種是自持模式,在市場培育期,企業的壓力會比較大,在現金流轉正之前,需要企業高超的財技和運作技巧,但很多自持商業物業的開發商,往往就死在這一階段。在債務壓力下,往往就需要引入戰略投資,或者進行權益性融資,如果不太順利,企業的財務風險就會急劇上升,甚至影響到現金流的安全。

關於如何處理債務問題,以及企業的發展規劃等,《華夏時報》記者已經將問題發送給五洲國際,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另外,五洲國際面臨的資金壓力是目前中小房企困境的一個縮影。尤其是在三道紅線之後,市場對企業的資金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柏文喜分析,企業要加大促銷的力度,加強銷售回款,優化和改善現金流。要控制負債水平,相對的縮減債權性融資,讓債務規模和結構回到健康的三道紅線的指標內。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

相關焦點

  • 又一房企被迫退市 五洲國際持續虧損深陷債務漩渦
    (原標題:又一家房企被迫退市 五洲國際持續虧損、深陷債務漩渦)
  • 五洲國際:舒氏兄弟債務「潘多拉」
    經歷長達兩年的停牌與掙扎,五洲國際(01369. HK)最終沒能力挽狂瀾,退市成為它最後的歸宿。上周五(12月4日),五洲國際披露公告,港交所宣布,由2020年12月8日上午9時起,五洲國際的上市地位將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予以取消。從2013年6月正式登陸港交所,到如今落寞被迫退市,五洲國際僅走過了短暫的七年。
  • 多個項目虧損甩賣 五洲國際債務危機仍難解除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未來 北京報導曾深陷債務違約泥潭的五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369.HK 五洲國際)還在虧本甩賣它的資產。近日五洲國際發布公告稱與義烏市恆風路橋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向其出售杭州五洲國際商業中心項目,出讓價格為3610萬元,與估值4933萬元相比,五洲國際此次出讓將虧損1495萬元。出售的目的是為了償還債券和銀行貸款。自從去年爆發債務危機後,五洲國際出讓項目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
  • 五洲國際股票退市 五洲國際上市7年發生了什麼?
    停牌兩年,五洲國際終未能逃脫退市的噩運。2013年聯交所上市後,這個曾在中國低線城市叱吒風雲的商業地產商,瘋狂舉債、蒙眼狂奔,最終陷入債務的泥潭難以自拔。
  • 負債無力償還 五洲國際停牌逾兩年後被強制退市
    2018年開始,五洲國際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墮入債務深淵,股價斷崖式下跌、債務違約、官司不斷、虧損賣項目、舒氏兄弟隱退……如今的五洲國際負面消息不斷,已經成為行業中的一個落魄者。五洲國際在2018年6月14日的公告中承認了信報文章所指的消息並復牌,復牌後,五洲國際股價繼續下滑,至2018年8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價跌至0.04港元/股,市值為2億港元。如今被迫退市,五洲國際也將永遠定格在這個股價上。
  • 負債近百億無力償還 五洲國際停牌逾兩年後被強制退市
    2018年開始,五洲國際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墮入債務深淵,股價斷崖式下跌、債務違約、官司不斷、虧損賣項目、舒氏兄弟隱退……如今的五洲國際負面消息不斷,已經成為行業中的一個落魄者。五洲國際在2018年6月14日的公告中承認了信報文章所指的消息並復牌,復牌後,五洲國際股價繼續下滑,至2018年8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價跌至0.04港元/股,市值為2億港元。如今被迫退市,五洲國際也將永遠定格在這個股價上。
  • 什麼壓垮了五洲國際?
    來源:斑馬消費停牌兩年,五洲國際終未能逃脫退市的噩運。2013年聯交所上市後,這個曾在中國低線城市叱吒風雲的商業地產商,瘋狂舉債、蒙眼狂奔,最終陷入債務的泥潭難以自拔。擴張埋雷舒策城兄弟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五洲國際上市7年,最終逃不過退市這場劫。12月8日,五洲國際(01369.HK)被取消在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地位。就在一天前,公司還在公告裡表示,對上市覆核委員會予以除牌的決定感到失望。
  • 負債近百億無力償還、老闆「甩手」退居幕後 這家退市的無錫地產商...
    2018年開始,五洲國際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地墮入債務深淵,股價斷崖式下跌、債務違約、官司不斷、虧損賣項目、舒氏兄弟隱退……如今的五洲國際負面消息不斷,已經成為行業中的一個落魄者。2015年直接虧損4.82億元,2016年因為出售了哈爾濱一幅土地實現了1.01億元的盈利,但此後再無法擺脫虧損狀態。2017-2019年,該公司虧損金額分別為5.18億元、42.16億元、27.66億元。2020年上半年虧損6.41億元。   激進擴張的後遺症逐漸顯現。2013年,五洲國際的負債比率僅59.8%,至2020年上半年上升到131.2%。
  • 中川國際退市9年身背10億債務 重返主板不是一般的難
    前世  債務黑洞導致退市  說起中川國際,那些老投資者並不陌生,即使它已經在資本市場消失了9年的時間,但作為上交所最早上市的幾十家上市公司之一,中川國際因為初期業績較好,得到了資金的追捧。但變故發生在上市的2年後,由於承建的烏幹達歐文電站被業主終止而導致巨額損失,中川國際盈利隨之變為負值。  持續的經營虧損,讓中川國際不得不對外重組,本想靠注入優質資產翻身,可誰知,引入的卻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深圳通富達事業有限公司。深圳通富達將其全資子公司河南四通電力設備公司97%的股權以1.66億元的價格注入後,中川國際走向了真正的末路。
  • *ST天首2019年上半年預虧2500萬 業績持續虧損加劇退市危機
    公司2019年上半年繼續虧損2500萬元,無疑加劇了退市危機。業績連續虧損*ST天首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虧損。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67.007173萬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3945.502892萬元,扣非淨利潤為-13735.167209萬元。
  • 8.1萬股東「陪葬」——2019年,A股退市之「華信退」(華信國際)
    *ST華信稱,此次籤訂的意向協議書為雙方就公司重組事宜的初步意願表達,若具體重組方案能夠落實並實施完成,可推動公司債務危機的解決,緩解公司經營壓力,對公司的持續經營產生積極影響。據悉,中州炭素是一家長期專業從事炭素製品生產、研發和銷售的科技型企業。  迎來「救星」中州炭素,讓*ST華信股價在8月9日直接從跌停變身漲停,以「天地板」的形式為投資者帶來了一絲「避免退市」的希望。
  • 480億「浙江民營集團」陷破產風波,「永康首富」深陷債務危機
    近日,坐擁500億資產、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鐵牛集團陷破產風波,隨後雖得到闢謠,但其欠薪、欠債風波不斷,已深陷債務危機不可自拔。澄清公告雖然,鐵牛集團破產重整消息得到澄清,但其欠薪、欠債風波不斷,已深陷債務危機不可自拔。7月8日下午,超30名眾泰汽車員工聚集在眾泰汽車門口,與鐵牛集團的相關領導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溝通,要求鐵牛集團立即償員工內部超1000萬的籌資借款。
  • 五洲國際披露附屬公司香港五洲自願清盤事項
    來源: 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訊:8月21日,五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披露附屬公司香港五洲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自願清盤事項。五洲國際宣布,作為公司重組的一部分及按相關債權人的要求,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五洲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五洲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議決,香港五洲未能因其負債而繼續經營其業務,故應清盤。因此,於2020年8月21日,香港五洲唯一股東正式通過一項特別決議案,以債權人自願清盤方式將香港五洲清盤。
  • 退市關店虧損,咖啡店成為了資本韭菜收割機,開一家咖啡店太難了
    01退市開一家咖啡館,曾經是很多白領們的夢想,擁有一家咖啡店,能夠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在咖啡店裡完成生活和事業,是很多文藝青年的真實想法退市之後的瑞幸咖啡,面對門店持續的虧損,無法獲得公開融資,瑞幸的未來岌岌可危。
  • 債務高峰臨近 房企「借新還舊」
    受此影響,3月9日,東方金城決定將新華聯集團主體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C(不能償還債務)。5月6日,上海清算所發布通知,新華聯集團未能按期足額兌付「19新華聯控SCP003」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資料顯示,在此之前,兩家公司已出現虧損情況。根據2018年半年報(最新可獲數據),天房信託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為-0.58億元;天房集團淨利潤自2016年起持續下滑且由正轉負,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3.98億元、-22.06億元、-9.70億元。
  • 去年巨虧50億,深陷債務危機的*ST新光還有救嗎?
    雙方協議約定,東方前海將協助公司與相關政府、法院、控股股東的管理人等進行溝通、穩定目前甲方正常的業務經營;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及業務等情況進行梳理,提供債務重組的基本思路,協助論證、修改、完善債務重組方案;協助上市公司與相關債權人進行溝通,並協調相關債權人支持甲方的債務重組工作,推進債務重組方案的實施及落地等。雙方合作期限暫定一年。
  • 2019年超377家房企宣告破產!廣東數量居首位
    小微房企集中破產 部分中大型房企頻現債務問題 在樂居統計全年破產房企名單後發現,企業主要以小微房企為主。經營及項目覆蓋範圍不大。 除此之外,部分曾位列500百強的上市房企,近年來也陸續爆出相關資金債務等問題。2019年以來,包括銀億、上置集團、粵泰控股、三盛宏業、頤和地產、五洲國際等均不同程度的面臨流動性危機,在這次下行周期中,有的已被淘汰,有的深陷泥潭。
  • 緊盯會計報表
    打擊惡意規避退市行為
    隨著註冊制的持續推行和新證券法的頒布,證監會將完善退市制度特別是強制退市作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強制退市主要包括重大違法退市、面值退市和財務問題退市。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加入WTO以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不斷接軌,國際上通行的「公允價值」概念在我國也得到了越來越得廣泛的應用。不可否認,公允價值有其理論上的優越性,但由於其應用需要一定的先決條件,而這些條件在我國尚不完全具備,這就給上市公司留下了操縱的空間。在會計實踐中,公允價值經常遭到濫用,特別是在各種減值中大行其道,最近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商譽減值。
  • 華塑控股:2019年虧損1.29億元 4月1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12.21萬元,同比下降94.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29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5372.09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16元。同日公司公告,由於公司2018年、2019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為負值,2019年度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為負值,深圳證券交易所將對公司股票交易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