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有第二佛陀美譽的宗喀巴大師圓寂六百周年的日子,在佛教習俗中,大凡格魯寺院都會在宗喀巴大師圓寂之日,舉行甘丹五供的追思盛會。甘丹五供節,始源格魯派祖廷甘丹寺,在宗喀巴大師圓寂日的忌辰供養。甘丹五供法會當天,大凡格魯派寺院都會陳供無數盞長明燈,用以表達後世佛子對宗喀巴大師垂教功德的至心緬懷,和對聖教久住的堅定正信。甘丹五供節,坊間也有燃燈節或燃燈日的民俗叫法,參加甘丹五供節的與會善信,都會心懷誠敬地禮奉有第二佛陀美譽的宗喀巴大師。在奉行中道、哀而不傷的法會氣氛中,無量佛子以淨戒自律的清淨之心,為宗喀巴大師贄獻燈炬,誠敬祈禱。
宗喀巴大師(1357~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初祖,本名羅桑扎巴(善慧稱吉祥),有第二佛陀美妙讚譽,被視為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化身。宗喀巴大師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降誕於青海湟中縣,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圓寂,因為藏語稱湟中地區為「宗喀」,故稱大師為宗喀巴,意思是如珍寶般尊貴的上師。
宗喀巴大師齠年聰穎,智慧殊絕,未及弱冠,已遍訪善士,修有所成。弱冠以來,深入經藏的宗大師,已經是通曉律論因明,辯才無礙的智慧尊者,其純孝之名也影響著無量佛子後學。宗大師堅持遊訪參學,精研般若法要,甫過而立之年,就造有《般若金珠蔓論》而享譽雪域高原。
宗大師一生孑然自好,戒行精持,堪稱佛門釋子之軌範。宗大師有感於當時戒律鬆散的怠惰風氣,遂發下重振毗尼的弘大誓願,將淨戒自律作為格魯佛子的在世威儀。頭頂黃色僧帽的格魯寺僧,是為戒行清淨的無上表法。宗大師在《證道歌》中言道:「最初常求廣大聞,中達經論皆教授;最後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為弘法。」這段樸實無華的文字般若,正是宗大師慈心慧力的真實寫照。
宗大師造有《菩提道次第論》《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佛理精華緣起理贊》等論典,是顯揚中觀正見,明曉聞思利益的智慧寶筏,亦是破除染汙無明的智燈慧炬。《宗喀巴功德贊》中讚嘆說:「顯密兼通尤精金剛乘,統攬四續更精無上密,生圓二道特別對幻身,揭秘史無前例我頂禮。」
逢此殊勝吉祥的日子,順祝十方佛子福慧綿延,喜樂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