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傳承五千年上下的歷史文化,在這期間更是誕生了12個大一統王朝,分別是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漢朝、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從公元兩千年前,秦始皇率領軍隊,完成天下大一統後,為了銘記自己的豐功偉績,秦始皇將自己稱為始皇帝,秦朝滅亡後,往後的歷朝歷代最高統治者,為了標榜自己的功績,也開始學習秦始皇,將自己稱為皇帝。
從秦朝的秦始皇稱帝開始,再到清朝最後一位宣統皇帝溥儀宣布退位,傳承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也因此滅亡,據相關統計,在中國歷史上,總共誕生了422位皇帝。
其中在中國歷史上,誕生皇帝最多的一個省份就是:河北省。
除卻河北省出過皇帝最多以外,中國的其餘省份也都出過皇帝,但唯獨這個省份,從未出過一個皇帝,這個省份就是:山東省。
那麼山東省為何從未出過一個皇帝,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文化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山東省的文化底蘊,毫無疑問是相當雄厚的,山東自古以來就有「孔孟之鄉」的稱呼。
漢朝時期,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一看此舉有利於加強皇權的統治,於是就按照董仲舒的建議,開始將儒家思想定為國學。
在漢武帝的這番用心推廣儒家思想下,儒家思想就開始成為漢朝的主流。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儘管已經死了三百多年,為了弘揚孔子對儒家思想的貢獻和抬高孔子的地位。
此後的孔子更是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稱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
同時孔子的後代,有了孔子這位先祖的光環後,孔家自然也是世世代代富貴不斷,孔子原是山東人,因此山東也被稱為「孔孟之鄉」。
而山東作為儒家思想的發源地,自然備受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關注,山東在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扶持下,民間興起了大量尊孔學孔的思想學潮,由於山東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甚至一度出現了不少名人,例如諸葛亮、房玄齡等諸多名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講的是「忠君」,在這種忠君的儒家思想影響下,使得山東大多數人都比較忠厚老實,對謀反稱帝,這種行為難以接受,以至於山東很少出現所謂的「亂臣賊子」。
二、地理條件
除卻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山東之所以沒有出現過皇帝,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地理條件,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造反,大多數都是農民軍,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天災人禍,底層農民吃不飽,為了活命自然要造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個案例。
而山東的地形,主要是以平原為主,其中平原面積佔據全省65.56%,而與之相比,丘陵和山地面積,則是佔據全省15.39%、14.59%,除此之外,山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可以說山東是陸海城市。
山東廣闊的平原面積,又給農耕提供良好的條件,再則山東,本身就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這一點給山東提供了豐厚的魚鹽之利,僅憑以上的農耕跟魚鹽之利,山東就足以養活大量人口,底層農民有吃有喝,自然沒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造反稱帝。
作為儒家思想發源地的山東,一方面在儒家忠君思想的潛移默化影響下,使得山東對謀反稱帝不屑一顧,不願意當所謂的「亂臣賊子」。
另一方面,山東的地理環境優越,有著龐大的平原面積和沿海環境,山東中部的平原為農耕提供良好基礎,山東東部的沿海環境,又能為當地農民提供大量的魚鹽之利。
在生活有基本保障的情況下和深受忠君思想的影響,山東自然就沒什麼人願意造反,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山東省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出過皇帝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