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懷也要重商業
民宿業主普遍為中產階級,如今基本物質條件豐富了,紛紛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抱著強烈的情懷在開民宿,在民宿建造和裝修的時候,往往對於材料和家具的造價不加控制,任何東西都要最好的,極致追求細節的完美,導致單體民宿的造價很高,而對於民宿的運營缺毫無經驗,導致營收遠遠低於預期,回本周期被拉到七年左右,甚至更長,這種現象在民宿業內還是比較常見的。
當然如果是把民宿當作真正的「民」宿去做,自己持有房產,建民宿是為了自住,客房營收只是附帶的,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真的想把民宿當作一個可以謀生的產業,那麼一定要慎重考慮投入產出比,投入產出周期,找專業的設計師、專家去諮詢,學習。
不一定非得依賴景區資源
其實很多網紅民宿都開在各大景區附近,依靠景區流量來獲取客源,但是淡旺季的影響是很大的,除了少數頭部網紅民宿,剩下的很難依靠旺季的營收填補淡季的虧損,哪怕是大理、麗江、青島嶗山這樣的地方都是如此。
其實換一個思路,民宿也可以成為都市中產的周末休閒度假園,依靠一線城市龐大的人流量和高消費能力,可以獲得更穩定營收。
如何經營民宿
民宿和酒店不一樣,同一家民宿,客戶很難一年去兩次以上,因此長期客戶的獲取就是經營民宿的重中之重。
除了在ota平臺上下功夫,獲取平臺流量,自建營銷渠道也需要被重視起來,公眾號、社群、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都是可以長期獲取流量的有效工具。
相對於酒店,民宿的老客戶和口碑更難發展,畢竟屬於高單價低頻次的消費,運營好每一個來訪的客人其實非常重要,打造口口相傳的口碑比花錢投廣告好得多。
單店不好開
相信很多民宿人都深有感受,做民宿最難的不是營銷宣傳,而是維持巨大的後期和人員開支。
一方面民宿客房少,娛樂項目多,不具備規模效應,保潔、清洗、水電等開支巨大。
另一方面,民宿屬於新產業,招到合適的員工很難,想留住人就更難了。因此,很多民宿主並不好過,艱難維持,解決的辦法其實也很無奈,只能靠擴大規模,開更多的分店來降低單店的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