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大連海歌琴行、大連海歌音樂學校主辦的第五屆「海歌之夏」伯爾斯鋼琴藝術節在遼寧師範大學音樂廳如期舉行。本屆音樂節邀請了兩位重量級嘉賓——香港著名鋼琴教育家廖明飛老師,瀋陽音樂學院鋼琴教授、研究生導師馮子祥聯袂出席大師班的現場授課,聲情並茂引發現場觀眾以及師生的不絕掌聲。同時激動人心的音樂會更是凝聚了兩地優秀學子的精彩演出,從香港遠道而來的青年鋼琴家陳朗禧以及張浩民張浩玄孿生兄弟的深情演奏多次掀起現場高潮。大連音樂家協會秘書長朱漢民、遼寧師範大學院長劉世虎紛紛對本次音樂節「參加人次以及水準創新高」給予了高度肯定。
作為藝術節首次邀請到的香港籍鋼琴家,廖明飛老師的現身可謂引發強烈關注。大師班現場他把打拍子的「do、re、mi」念成「巧、克、力」;他調動現場氣氛,用掌聲緩解首次見面學生的緊張情緒,從而追求「師生共融,人琴和一」的狀態,其專業水準和獨特的教學方法都讓觀眾眼前一亮。音樂節後,記者採訪了廖老師,聽這位走訪過世界各地藝術舞臺、坐鎮過眾多國內外鋼琴大賽的音樂家分享經驗與心得。
大師班指導授課
獨到方法讓師生受益匪淺
8月17日下午2點,遼寧師範大學音樂廳人頭攢動,在校師生以及從各地趕來參加藝術節的音樂愛好者都等著欣賞本屆音樂節的重頭戲——那就是兩位鋼琴名家的現場授課。首先授課的是馮子祥教授,帥氣的馮老師總是能快速並且一針見血的發現學生演奏的問題,給予引導修正。通過近2個小時、對3位不同程度學生的現場指導,讓琴童們知道了該如何學琴,如何以獨特的風格傳遞音樂情感,令現場師生大飽耳福、受益匪淺。
而接下來的廖明飛老師,一出場同樣引發了現場觀眾雷鳴般熱情的掌聲。當第一個學生演奏完十級作品《蕭邦練習曲op.25.no2》之後,廖老師首先調動觀眾的熱情,先給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讓學生放鬆心情、增加自信心。當他發現學生演奏的三連音速度不均時,廖老師很快給予修正,他腳下打著拍子、手上隨著節奏、嘴裡念著「巧、克、力,巧、克、力……」用特殊的語言讓學生感知速度的線條和均勻,馬上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二個學生和第三個學生分別演奏的是中國作品《黃河》、《解放區的天》,廖老師首先深入講解了作品的背景和情感,他要求演奏者節奏平穩、音效立體,什麼時候呼,什麼時候吸,哪個音強、哪個音弱,句與句之間的銜接,情與情之間的問答都要細緻、明確的演奏出來。在現場,多才多藝的廖老師時而歌唱、時而起舞……聲情並茂的講解總是能形象的傳遞給學生演奏意圖,在輕鬆又有趣的氛圍中和學生探討作品、升華情感。現場觀眾席DV、手機像無數個星星不停閃動,大家都爭相記錄下這次生動、特別的專業課。
音樂會精彩不斷
專輯籤售火爆現場排長龍
下午五點,重奏作品《舒伯特小夜曲》的樂聲拉開了音樂會大幕。海歌留俄鋼琴老師麥新翊和沈音鋼琴系吳楠老師的師生8手聯彈、沈音馮子祥附中弟子高難度的蕭邦練習曲等演奏都得到當晚眾多專家的一致好評。
音樂會的下半場是廖老師的三位愛徒,也是本屆音樂節盛邀的三位香港青年鋼琴家陳朗禧,張浩民、張浩玄聯袂出演。剛剛參加完奧地利音樂節、從世界最大的「艾斯裡森維爾特」萬年冰洞舉辦過鋼琴音樂會的他們,一出場便是萬眾期待,張浩民演奏的蕭邦《夜曲》深情流暢、柔美的讓人不敢打擾;張浩玄演奏的李斯特名作《拉科奇進行曲》用高超的技巧表達了勇敢、不屈的愛國精神;而陳朗禧指間流淌的《皮黃》,讓人在鋼琴的古典中感受到了中國京劇的魅力和超強的民族親和力,之後三位鋼琴少年還演奏了《瀏陽河》、《喜慶的日子》等中國作品以及比才、拉赫瑪尼諾夫等不同國籍大師的作品。三位鋼琴少年的演奏無疑是廖老師大師班授課的最好驗證,成熟、自如、充滿活力,與現場琴童和家長們的熱情互動讓整個現場氣氛熱烈,為期5小時的藝術節在熱烈的掌聲中完美帷幕。
晚上7點半,香港鋼琴家陳朗禧的專輯籤售會更是引發樂迷早早排起了長龍,一個小時的籤售,忙碌的朗禧都沒有機會抬頭喘氣。作為理察•克萊德曼、郎朗音樂會的座上賓,這位擁有眾多粉絲的青年鋼琴家,於去年由中國唱片公司出版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專輯中收錄了朗禧演奏的11首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他願意分享給樂迷以及琴童,一起享受美妙的視聽。
與廖明飛面對面
演奏首先要學會用心聆聽 與琴為友
記者:首次參加「海歌之夏」藝術節,感受如何?
廖明飛:我很榮幸,我知道藝術節非常有規模和影響力,像之前歷屆邀請的都是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楊鳴,中國鋼琴之父、《黃河》交響樂主創殷承宗,沈音鋼琴系主任張芳、研導馮子祥,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趙曉生,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三木夫婦等知名音樂家。所以這次能受主辦方王常學先生的邀請我非常高興。同時對王先生舉辦如此盛大、有影響力的藝術節表示欽佩,對他21年來「走出去,請進來」的辦學理念深表贊同。和馮子祥教授也是一見如故,他身上的專業、細膩讓我受益匪淺。
記者:您的現場授課引起很大反響,您認為怎樣才能演奏好鋼琴?
廖明飛:首先你要能駕馭它,駕馭它之前你要和它做朋友,人琴一體才能產生共鳴;其次要學會讀譜,馮教授現場也多次提到這個問題,讀譜不是簡單的識譜,把作品胡嚕一片彈下來就可以,每一個音、每一個符號、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細緻的反覆打磨,速度怎麼控制、踏板多長時值、演奏力度的強與弱,首尾的呼與吸等等,練琴是一個放慢的過程,而不是加快節奏。寧可放慢練習100次,再按原速彈一次。
記者:看來不是每天8小時就能出成績?
廖明飛:練琴需要動腦子,不是彈到什麼就是什麼,而是要知道將發生什麼,我將如何演奏,需要調動想像力、表現力和創作力。
記者:所以需要演奏者從內而外的演奏?
廖明飛:對,上課的時候多鼓勵學生,讓他對自己有信心,然後在自然放鬆的氛圍中讓學生隨著你儘可能簡單、形象的引導去用心聆聽,感受,這樣他才不會毫無目的與計劃的僵硬練習,才能賦予作品活力和創造力。同時學生可以多學習歌唱、舞蹈、朗誦等特長,藝術是相通的,旁徵博引有助於演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