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8月7日訊(記者 盧欣 秦樓 攝影 陳杰 設計 鄭玉焓)五一廣場處於長沙商業圈的中心,兩千年前的楚城被認為是以此為中心而築建,歷朝歷代均為官署、郡府駐地。
1952年修建五一路場景。
上世紀50年代,五一路剛建成時的五一廣場。
清代時,此處為萬壽宮和糧倉所在。民國時期,廢糧倉建可園、銀星電影院等。但五一廣場直到長沙修成五一路西段才正式形成。時至今日,五一商圈依然穩居長沙中心商圈的老大地位,影響全湖南。
1952年5月1日,五一路西段正式通車,此路為紀念五一勞動節而命名。五一路與黃興路交叉口,修建有街心花壇,道路兩旁植有速生法國梧桐,此處即稱五一廣場。
五一廣場成型後,一批新建築,相繼在周邊出現:省供銷合作社大廈(俗稱合管廟、合作廟)、湘繡大樓、省中蘇友好館、五一路百貨商店、市五金交電公司等。上世紀50-70年代的五一廣場建築普遍僅三四層。
1985年,五一路共有80多家新店打開圍牆建起門面和經營部,五一商圈初步形成。「三王街、三興街、三泰街,三三得九九如齋。」「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兒歌裡唱的都是五一廣場美食的味道。
1986年拆掉中心花壇興建地下商場時的基建現場。
1996年拆掉地下商場興建立交橋和市民廣場時的基建現場。
進入21世紀,隨著五一廣場及周邊的提質改造,這裡又變了一個模樣。黃興中路恢復通車,步行街的施工圍擋拆除,地鐵一二號線在這裡貫穿交匯,五一商圈升級回歸,這裡高樓林立、流光溢彩,好不熱鬧。
2006年五一廣場。
現在,以五一廣場為中心不到兩公裡的範圍內,密集布局著6個地鐵站點,巨大的人流量匯集在此,商家必爭,越來越繁榮。五一商圈,延續著五一廣場在長沙的中心地位。
2019年煥然一新的長沙五一廣場。地鐵1號線正式運營,五一廣場成為了長沙地鐵第一個換乘站。
有人說,長沙這片土地,總是在修修補補,中心花園才存活了十年,加上文夕大火,長沙的建築總是少了些歲月的痕跡。但是,歷史變遷也好,城市發展也罷,五一廣場仍是五一廣場,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歷史記憶和文化總要找到與其和諧共生之道,我們總會有辦法留下那些印記和特質。
不需要嘆息,只需要接納,五一廣場變化的樣子,就是它為長沙留下的湖湘記憶。在長沙人眼中,它就是永遠的地標。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