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現場。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 周圍圍)12月21日下午,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題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和相關文化單位的專家學者近百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主辦方表示:「多樣化的賽事活動,為『創意者』賦能,為傳統節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當代思考和創新貢獻,力爭將大賽成果轉化成生活實踐,讓當代中國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提升社會民眾美好生活品質。」
開放平臺C-LAB為每一位創意者賦能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組委會主任史宗愷致辭。
活動現場,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組委會主任史宗愷,為清華大學文化創意開放平臺C-LAB的成立、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的啟動,寄予厚望。他表示:「中國的節日創意大賽,C-LAB相關聯的節慶大賽,有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不是創新,而是要固守。所謂守正的概念,在梳理綿延幾千年文化的基礎上找到那些最展示我們這個民族特徵的要素,要堅守它,無論受到異族的外侵,無論受到強大的技術應用的挑戰以及我們自身在發展過程中所經受的一些自身內部的打擊,我們都要傳承和堅守它。
第二,需要做融合。當看到文明最近兩百年的時間裡方方面面受到了其他文明的深刻影響和改變的時候,怎麼樣能夠去做融合一類的工作,不止具備在多元文化環境下生活和學習的能力,還要具備融合各類文化的能力。
第三,做與時俱進的工作。在融合的基礎上需要看人類文明進到現在數位化的新時代的狀態,也許對自身的文化有新的貢獻和創造,也許在保有自身文化的基礎上會創造一類新的形式,創造著綿延或延續我們這個文明新的內涵的一類工作,內涵的工作和形式上的工作都需要出新。
史宗愷還表示:「傳承、融合、出新,這樣的工作做下來對清華來說能承擔這樣一類責任和使命,具體會落實到文創院、C-LAB具體的載體上,使得這類工作對中國整個的社會有積極的意義。」
「文化」與「創意」撞出節日神奇火花
清華大學文創院C-LAB主任、中國節日創意發展計劃發起人蘭春致辭並發布清華C-LAB整體戰略
清華大學文創院C-LAB主任、中國節日創意發展計劃發起人蘭春,現場講述了推出清華大學文化創意開放平臺C-LAB的初衷、願景和整體戰略。他認為:」堅守文化自信,輸出文化精神,塑造文化範式成為我輩之責,清華C-LAB將以激發創新活力、包容創新主體、搭建創新舞臺為工作方向,清華C-LAB組織也在此正式召喚各領域人才共同加入,為中國的文化創意事業貢獻一份力量。期待中國的強大,在未來為全球貢獻更多的智慧能量,清華C-LAB源於清華,服務中國,貢獻世界。」
發布會現場,清華大學文創院執行院長胡鈺發表主題演講《尋找節日裡的中國》。他說:「很多人都在問節日這個東西司空見慣,清華怎麼想起來做節日的研究了?我說正因為司空見慣,可能我們忘記了很多東西。中國節日裡蘊含了太多中國歷史、中國智慧、中國快樂,從春節到元宵節,從中秋節到重陽節,從四季更替到24節氣,都值得細細體味。或許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代社會,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當代中國,我們可以從中國節日裡找到疏解焦慮的方子,找到身份認同的引子,找到聯絡世界的路子。」
節日是世界各國人民為適應生產生活需要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是各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節日文化既可回首過往,又能期許未來,通過各地區特有的天地人文時空觀,創造了獨特的傳播方式,成為一種具有高度認同感的世界語言。
中國節日創意大賽正是以「東方文化創意未來時空,中國節日連結世界文明」為願景,旨在立足大中華文化圈,覆蓋全球多場景及在地性參與,在歷史與未來、東方與西方文化交匯點上,發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優勢,將大賽塑造成為覆蓋全年的主題化運營品牌。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大賽主要包括主賽、聯賽和系列活動三種模式,圍繞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節點展開全年活動安排。主賽由大賽組委會直接主辦,2021年度主賽將圍繞七夕創意進行,聯賽是聯合其他全國專業創意大賽設立專題賽道共同舉辦。大賽徵集共分四大賽道,包括新內容賽道、新商品賽道、新玩法賽道和新業態賽道。立足當代生活方式,鼓勵年輕人、創意團隊、創業團隊共同參與,在傳統文脈中汲取營養,在內容和形式上鼓勵創新。
多項活動拉近民眾與傳統文化距離
活動現場,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秘書長胡書仁發布春節共創行動及2021年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主競賽單元。其中,「浮梁紅守千年」—浮梁百村過大年、「大吉大利中國年——數字IP節日創新體驗」等活動令人期待。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清華C-LAB執行主任、浮梁鄉創基地主任殷秩松 主持主題對話單元。
之後,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清華C-LAB執行主任、浮梁鄉創基地主任殷秩松邀請業內人士對話《「浮梁紅守千年」—浮梁百村過大年》。這個活動是C-LAB中國節日創意發展計劃在牛年春節要推出的系列活動之一。
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辦方,浮梁縣委宣傳部部長鄭偉秀用一組數字54321介紹浮梁,並發出熱情地邀請:「我相信在浮梁一定能找到你喜歡的一種過年的方式。」
鄭偉秀介紹,「浮梁5個『千年』:千年的農耕文化、千年的禮學文化、千年的商業文化、千年的古縣衙。浮梁是公元621年建縣,至今有1400年的歷史,孕育了瓷都景德鎮,我們是景德鎮的母縣,是大唐茶都,上交給全國的茶葉稅收佔全國的3/8,於是朝廷親賜浮梁縣衙為五品,目前縣衙保存最完整的,被譽為江南第一衙。同時浮梁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瓷與茶兩件商品的發源地和輸出地。4個『好』:好看、好聽、好味道、好託付,浮梁山水如畫處處是美景,代表最田園的風光,浮梁的聲音是大自然餘音渺渺的聲音,在浮梁早上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鳥兒的叫聲,最具有田園的聲音。3種『顏色』:浮梁紅、青花藍、山水綠,浮梁是國家級生態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81.4%,水質長期保持在二類以上,也是國家兩山理論的實踐地,同時是全國的衛生城市。2個『有』:有底氣,有底蘊,我們的底氣來自於浮梁區域格局中的優勢,地處六山二湖中間,六山是黃山、九華山、三清山、廬山、龍虎山、武夷山,兩湖是千島湖和鄱陽湖,交通非常方便,離高鐵站、高速口、機場,車程都在十分鐘以內,也使我們非常有底氣。1是一品新生活,來浮梁,可以真正體會到一品新生活是什麼味道。」
主題對話單元活動現場。
其他嘉賓圍繞著《「浮梁紅守千年」—浮梁百村過大年》活動,就以鄉創的理念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實踐模式、創新鄉村的新IP、打造鄉村的新資產、通過傳統節日活動激活農村沉睡的人文與自然資源等話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