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麗
微信公眾號:何麗的詩文館
2019-10-20何麗
北京有七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為: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故宮、長城、頤和園、天壇、明清皇家寢陵、大運河。
我們今天去的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公園和博物館。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分遺址公園區和博物館兩大部分。
遺址區有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頂洞等多個化石地點。我們主要去看了三個洞窟,位於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上,距北京城區約50公裡。
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並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蹟,證實50萬年以前北京地區已有人類活動。
後來考古學家們開始在這裡發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個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為北京猿人。
以後陸續在龍骨山上發現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遺址。
這一發現和研究,奠定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在全世界古人類學研究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們一行人跟著講解員走進陰冷幽深的洞窟,雖然是初秋時節,但是一走進去,就感覺這裡特別寒冷刺骨,如同冬天一樣。心想:幸虧他們發現了火,還學會保留火種了。洞穴裡這麼寒冷,沒有火怎麼活呀?
的確,講解員邊引導我們往洞窟深處走,邊解說道:他們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吃的是動物和各種山果,穿的是獸皮和樹葉,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睡在石頭上,土地上,即使是依靠群體的力量,也很不容易生存。
季節變化、自然災害、猛獸侵襲、疾病困擾,……,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生命威脅。
從化石測知的數十個北京猿人個體的年齡表明,他們的死亡率極高,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只有極少數活到二十幾歲,把生命的火種繁衍了下來。
我們進的這個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是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出土地點,由1921年和1923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與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發現並進行了試掘,1927年開始正式發掘,發現了一顆保存很好的人類下臼齒化石,葛利普教授將之命名為「北京人」。
它原來是一個天然的石灰巖溶洞,東西長140米,南北寬最寬處40米,西部最窄處2米,高度40米。
從大約69萬年起,北京猿人在這裡陸續生活了20萬年至40萬年,北京猿人的遺骨、遺物、遺蹟和洞頂塌落的石塊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內一層又一層充填起來,形成巨厚的堆積層,共分13層。
在發掘前,猿人洞穴就已坍塌了,現在的猿人洞是經過重新清理以後,又重新搭了一個現代的屋頂,上面燈光璀璨,特別漂亮。
我從陰冷的洞穴裡走出來,不僅感慨萬千,心中充滿了感恩:幸虧投胎晚,成為了一名現代人類,不僅有吃有穿,而且還不用住在山洞裡,跟山頂洞人比起來,簡直是太幸福啦!
整個公園環境優美,有很多動物和猿人雕塑,一個遊著好多金魚的美麗的人工湖。
還有一個考古挖掘模擬現場,分成了很多小隔段,好多小孩兒自己拿著小鏟子在這些隔斷裡面認真地挖著,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在旁邊陪著,或者在周圍溜達著,偶爾回頭看一眼這些未來的考古學家。這裡很適合家長帶孩子來玩和體驗。
博物館有七個展廳,藏有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物、動物化石、石器,還有4D影院講述周口店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北京猿人距今約69萬年,其創造出的舊石器文化,對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發展產生過非常深遠的影響。
石器是「北京人」文化的主要代表,「北京人」很聰明地創造了三種不同的打片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用砸擊法處理食物。
還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證明了北京猿人是最早穿鞋的人,確切地說,他們是最早知道用鞋來保護自己腳的古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