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實驗室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2015 年,中國積極響應「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 4.0」的概念, 提出了「中國製造 2025" 的口號,旨在加快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慧在多領域的推廣應用,抓住技術變革帶來的全新經濟範式為傳統產業賦能的重大機遇,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
可以看到,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大力推進和堅實支持下,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技術的不斷迭代和成熟正在催生日漸規模化、網絡化和生態化的內生驅動的生態經濟體,其基礎都在於藉助算法和算力實現對數據價值的洞察。
「業務驅動+數據創新」是未來企業智能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尤其針對實驗室而言,業務+「人、機、料、法、環、測」的多維度發展,勢必要求實驗室需要更完善、更智能的數位化體系來滿足其發展的需要,實驗室數位化轉型在實現「中國製造 2025"中,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實驗室數位化轉型?
實驗室數位化轉型從根本上而言是戰略和運行模式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利用技術進步提升實驗室人員的工作體驗和運行效率,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演進,從而保證消費者忠誠度。數位化轉型的框架可以歸納七個部分:業務轉型、客戶參與和體驗、產品或服務數位化、IT及交付轉型、組織文化、戰略、生態系統和商業模式。就實驗室目前的運營方式而言,如果想要破繭成蝶,就需要有很多的變化,需要在實驗室內部進行很多變革,完成變革之後,結果會是非常美麗的。下面本文會就實驗室數位化轉型的七個維度,來講解實驗室應該如何正確進行數位化轉型。
一、業務轉型
目前國內檢測行業仍處於小散弱的水平,業務渠道來源單一、市場拓展難、業務利潤低等問題長期困擾著98%以上的檢測機構,而實驗室數位化轉型能為實驗室業務轉型提供強而有效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
實驗室數位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往往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久。
首先實驗室數位化系統需要將實驗室日常運營的數據進行收集,並通過數據治理將繁雜的數據整編成高質量的數據集;
然後通過不斷優化、關聯、整合數據繪製成知識譜圖,讓實驗室的數據真正成為不可代替的數據資產;
然後再通過算法不斷提煉、分析數據,從而產生更多的數據價值來反哺自身發展。
這個過程需要經歷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3個階段。所以在不同階段,實驗室的業務轉型目標也是不一樣的,實驗室想通過數位化、智能化來帶動業務轉型,首先需要對自身業務有個戰略性的規劃。
1、信息化的業務轉型:
實驗室業務信息化轉型的標誌是業務的線上化,告別傳統的線下繁雜的業務體系。從在線委託、在線送樣、在線查詢檢測進度、在線獲取報告、在線諮詢等各個維度,實現業務信息化轉型。
業務信息化能有效管理實驗室的業務體系,使整個流程更加透明、更加規範、更加高效。實驗室數位化系統能提供完善的在線下單平臺、查詢平臺、交互平臺,同時有用完善、靈活的表單編制、流程編制功能,方便實驗室業務體系的快速迭代與升級。
2、數位化的業務轉型
數位化的業務轉型是在信息化的基礎上,通過數位化系統一定時期的數據積累和分析,不斷優化業務流程、精簡業務體系,實現實驗室業務流程再造。同時根據大數據分析,為業務拓展、資源布局提供數據支持,確保實驗室能有效調正自身業務體系,從而更加符合市場發展的定位。
3、智能化的業務轉型
智能化的業務轉型是在大數據分析和運行實踐的基礎上,實現智能接單、智能審核、智能非標業務定製等個性化功能,通過大量的數據知識積累和行為確認,確保實驗室智能化的可靠性。
二、客戶參與和體驗
機構和客戶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客戶的行為分析和數據對機構來說具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和價值。讓客戶深度參與實驗室數位化轉型,不論從實驗室的業務發展或對客戶的服務體驗來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對於實驗室數位化轉型而言,讓客戶能深入參與和獲取良好的體驗,是實驗室數位化系統不可缺少的功能模塊。本文總結了部分體系供大家參考:
1、諮詢體系
溝通是機構和客戶建立關係的基礎,良好的溝通體系確保信息的有效交互,確保著業務的順暢。在數位化管理系統中,需要擁有完善的諮詢體系,從用戶到訪至售後每個環節都要精心設計,如在線即時溝通功能、智能客服、投訴管理、客戶工單系統,ERP系統對接等功能。
2、通知體系
對於一些重要信息的傳達、任務節點的通知等,需要有完善的通知體系,確保任務順利有效的進行,如系統內部提醒、彈窗、簡訊、微信、智能語音電話等,同時配合反饋機制,確保用戶能看到通知或二次提醒。
3、查詢體系
公開,透明,實時,高效是實驗室數位化轉型的特色,成熟的數位化管理系統,可以讓用戶實時方便的查詢到檢測業務的各個細節,從流程、檢測人員、樣品狀態、完成時間等各個環節滿足客戶對業務把控的需求。查詢到問題,並可以通過諮詢體系及時溝通。
在各大體系的運行中,數位化管理系統可以從中分析用戶的喜好,優化矛盾和問題多發的環節,改善客戶的體驗,從而進一步獲取客戶的認可和粘性。
三、產品或服務數位化
針對實驗室而言,檢測業務就是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由於目前檢測標準多樣,檢測方法和依據繁雜,人工檢測是相對能確保效率和質量的最優途徑。但人工檢測是通過經驗的積累來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積累的經驗很難傳遞和產生額外價值,對於實驗室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浪費。
實驗室數位化轉型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把日常的檢測數位化,標準化,通過算法和機器學習,把人工的經驗變成數字知識進行傳承。當然這個過程相對是漫長和複雜的,其中的算法需要實驗室的專業人員深度參與,成立專業的算法小組進行反覆測試。
實驗室數位化轉型後,實驗室內部的基礎檢測都可以通過圖像識別系統、機械臂、智能AI等功能自動進行,從而大大提升實驗室的工作效率。
四、IT及交付轉型
相較傳統的實驗室IT布局,實驗室數位化轉型會對原有IT架構帶來比較大的衝擊和變化,對硬體的投入也是實驗室需要重視的領域之一。未來是一個數據資產的時代,由於目前檢測機構對數據的敏感性,大多都採用封閉的網絡架構體系。數位化的改革,需要實驗室運用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打破傳統的思維桎梏。目前區塊鏈技術、大數據技術、中臺技術、雲技術、AI技術等高新技術在國內都處於高速發展期,小心求證,大膽嘗試,引進專業的IT技術人才是實驗室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同時隨著數據量的積累和大數據的運算,加之業務轉型帶來的業務交付轉型,實驗室數位化轉型勢必會大量依賴網絡和計算能力。隨著5G時代的到來,具有動態調正空間和算力的雲計算和雲伺服器技術會大大節省建構機構在網絡及硬體配置上的壓力,達到降低成本提升收益的效果。
五、組織文化
實驗室的數位化轉型,勢必會對實驗室原有的運行體制產生一定的衝擊。一些基礎崗位的生產力會被釋放,同時服務類的崗位會得到增加,實驗室業務會從檢測本身向服務方向傾斜。
在實驗室數位化轉型的同時,實驗室也需要做好組織架構、生產理念、公司文化的調整,確保內部運營機制的健康和穩定,讓釋放出來的生產力可以投入到產出價值更高的崗位當中去。
六、戰略
實驗室數位化轉型的核心價值,就是給實驗室戰略布局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和依據。
1、基於內部數據
通過實驗室數位化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可以準確把控實驗室內部的精益生產能力,對比同行的數據可以分析出自身的競爭力和優勢,從而進行戰略布局。
2、基於用戶的數據
通過對客戶數據的分析,可以準確挖掘、把握客戶的需求,提前部署業務上下遊獲取競爭優勢。
3、基於行業的數據
通過產業大數據分析,提前預知行業風險和機遇,同時監控各地行業政策、新技術等預判行業走勢,提前進行戰略布局。
4、基於生態的數據
從工業4.0和中國製造的發展趨勢來看,行業生態的建立是未來大勢所趨。行業生態能有效避免不正當的競爭和內耗,充分利用各自優勢資源,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而行業生態所依賴的生態數據,正來源於實驗室的數位化管理系統。
七、生態系統和商業模式
關於生態系統和商業模式,本文暫不做分析。未來如何不得知,但未來可期。
最後,回到實驗室數位化轉型的開頭,實驗室如何邁開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找一個能陪同實驗室共同成長的、真正懂實驗室需求的LIMS系統提供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開頭提及,實驗室數位化轉型會分為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3個階段。目前國內實驗室基本都是通過LIMS系統實現信息化,並且目前LIMS也越來越受到國內檢測實驗室的認可與依賴。所以一家技術成熟的LIMS系統廠家能有效的解決實驗室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
第二步數位化要求系統提供商擁有豐富多樣的技術型人才,能對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數據算法、數據圖譜等有相關的產品或研究,這對系統提供商提出了非常高的人員要求。而至於第三步,目前智能化在我國還處於萌芽期,智能園區經過10年的發展仍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行業內有廠家能對LIMS系統進行標準建立,不失為一個可靠的選擇。
由於檢驗檢測行業的專業性,實驗室想順利的進行數位化轉型,還是建議尋找一家有實力的LIMS系統提供商進行長期合作,在尋找時更要對系統提供商的人才配置、研發方向、產業布局等綜合考慮,只做管理軟體的企業是很難真正幫助實驗室實現數位化轉型的。
希望文本能給廣大實驗室帶來一點幫助。如果想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在網上搜索牽翼雲找到我們,再次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