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帝國創始人徐文榮

2020-12-13 在下尉遲

秦始皇統一中國這是大功勞,但是,真正留到現在,看得見,還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只有一個長城,一個兵馬俑。

——徐文榮

昔日中國首富王健林又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這是老王經歷了一系列不可說的事件後,再度現身。

最近,青島東方影都落成,據說萬達集團建這個文旅城花費了55個月。不過,因為萬達已經失血過多,目前項目已售給融創中國,萬達負責的僅僅是運營。

但這一切,並不影響老王的心情。王健林在當天的落成儀式上表示,要匯集全世界電影資源,把青島東方影都打造成全球電影產業中心。

老王想在中國電影文化產業中分得一杯羹,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內持續收緊的金融監管,不僅會讓老王春夢落空,還有可能賠得褲衩都不剩。

王健林的「東方好萊塢」設想,不僅需要商業模式創新,還得做到儘量不打草驚蛇。不過,遠在浙江的橫店,一位83歲的老人已經關注到這一切了,有人要挑戰自己的江湖地位,不得不防。這位機敏而警覺的老人便是中國電影江湖裡的老大——橫店帝國創始人徐文榮。

橫店是陳凱歌、張藝謀的鬥法地,也是歌手韋唯最不願回憶的地方。

橫店影視城以宏大的拍攝基地和攝影棚聞名,它是中國最大的造夢工廠,每年有幾千個劇組來這裡拍攝。

這裡已有廣州城、香港街、秦王宮、清明上河圖、橫店老街、明清街、江南水鄉、古民居和槍戰片、武打片等10大影視拍攝基地,還有兩個國內最大的攝影棚。

除此之外,還提供拍攝器材租賃、服裝道具製作、運輸住宿餐飲、群眾演員等服務,一個完整的影視產業鏈在橫店已經形成。

據說橫店演員工會註冊人數已經達到了50萬,每天常駐橫店的群眾演員人數也超過4000人。群眾演員是橫店的一大特色,在成為瑪麗蓮夢露或者王寶強之前,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橫漂。

橫店的蓬勃發展給中國影視劇行業壯了陽,無數抗日劇、諜戰劇、清宮劇、玄幻劇被生產出來。

「一段時期內,橫店同時有幾十個劇組在殺鬼子,由於鬼子人手不夠,每人平均一天要死20多回,可見,當代中華民族的脊梁都在橫店影視城。」

橫店可謂徐文榮的得意之作。一個農民企業家能把文化旅遊、電影產業玩出這樣的高度,全中國可能只有這一個人了。因為拍電影,橫店徐文榮還見證了很多電影大佬們的鬥法,以及明星們的不堪過往:

橫店崛起於電影《鴉片戰爭》的拍攝,彼時的導演謝晉正在為外景地奔波,徐文榮力爭到橫店拍攝,隨即帶著一幫能工巧匠僅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建起了佔地319畝的拍攝基地。

《鴉片戰爭》的開拍,一時吸引了各級官員紛紛前來探望,眾多明星演員的到來也吸引了周邊無數吃瓜群眾。一個大IP,火了橫店這個閉塞的地方。

1997年,導演陳凱歌醞釀和籌備8年之久的歷史大片《荊軻刺秦王》遇到了困難,主場景「秦王宮」一直沒有著落。橫店的機會又來了,徐文榮帶領群眾們炸平8個山頭,花費了8個月時間,一座佔地800畝的秦王宮成為現實。

當主演鞏俐、李雪健、張豐毅、王志文來到橫店後,簡直要驚呆了。不過,這部被陳凱歌寄予厚望、意圖在國際上拿大獎的片子卻遭遇了滑鐵盧。

但這卻讓張藝謀撿了個大便宜。3年後老謀子籌拍《英雄》一眼看中了秦王宮。為了追求不一樣的風格,老謀子要求把宮殿的顏色基調改為黑色、長長的甬道也刷成黑色、包括臺階也是。

《英雄》上映後在全國創下了2.4億的票房,被評為史詩級的大片,而陳凱歌前幾年的《荊軻刺秦王》只有1000萬票房。

陳凱歌暗自較著勁,後期又在橫店拍了《無極》,而且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堅決不用《英雄》留下來的東西;老謀子倒是淡定,兩年後在橫店拍了《滿城盡帶黃金甲》。陳和張的鬥法,每個人的看法不一,但很多觀眾也許心中有數。

橫店名氣太大,隨便搞一個文藝晚會,出場的都是楊鈺瑩、毛寧、宋祖英、那英、趙本山這樣的人物。明星們多了,矛盾也就有了:1996年橫店「中秋之夜」演唱會,歌手韋唯受邀到場,結果第三方公司沒有告訴她是在橫店演出,韋唯第一時間知道後就開始坐地漲價,橫店這麼大的金主能不放點兒血嗎?

在徐文榮的回憶中,對方把費用從6萬提高到了10萬,而且必須在上臺前拿到,誰勸說都不聽。3000名觀眾在體育館等著,韋唯和丈夫在房間裡數著錢,這件事情形成了轟動一時的「韋唯橫店風波」。

不過,在中國基層社會摸爬滾打一輩子,經歷過多次政治鬥爭的徐文榮,這樣的事情只能算作毛毛雨。

外界和媒體往往喜歡關注橫店影視的熱鬧,畢竟有明星、有故事、有衝突,自然更吸引眼球。所以,很多人選擇性地忽略了文化背後的產業支撐。

沒有橫店集團最初的輸血,橫店旅遊註定曇花一現。

關於用旅遊帶動經濟發展,有一位縣委書記的故事很有名:1983年央視正在考慮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為降低拍攝成本到處尋找外景地。這位縣委書記嗅到了商機,通過自己的人脈,雙方見面很快達成協議,書記承諾將把「榮國府」建成永久性建築,並希望日後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

央視在當地拍攝了近兩個月,2000多個鏡頭,據說《紅樓夢》開播當年就收回了建設投資。隨後接連有170多部影視劇在這裡拍攝。

作家馮唐有一句話,只要是在海邊的城市,給它一個穩定持續的好政策,不出幾十年,中國人一定能夠把它建成一個繁榮富庶的地區。在中國,起初一個地方要想發展經濟,一要有人脈,二要有政策。上述那位書記,有人脈;中國沿海城市,有政策。

但橫店這個既不靠海、也不靠邊(境),完全處於沿海省份內陸區的小鎮,如何能把電影文化產業搞得風生水起?橫店的崛起真正依靠的是工業。說起工業的發展,橫店徐文榮和筆者前面寫過的華西村掌門人吳仁寶有著極為相似的經歷。

1975年,徐文榮任橫店大隊書記,70年代國家逐漸重視經濟發展,糧食產量提升後,徐文榮開始狠抓副業生產,種桑養蠶、辦養豬場,開糧食加工廠、五金廠等等,集體經濟一片火熱。

隨後徐文榮在爭取多方支持後,創辦了橫店繅絲廠,開工當年工廠就賺了6.7萬元。以繅絲廠為主,徐文榮開始讓一隻雞變成一群雞,他的理論很簡單——辦場就好比養雞,雞下的蛋再孵小雞,就這樣繅絲廠孵化出了針織廠、內衣廠、印染廠、絲織廠、化纖紡織廠。橫店的輕紡產業鏈至此成型。

徐文榮危機意識很強,每每感覺到原材料成本上漲,市場需求行將減弱時,他便開始尋找新的產業機會。橫店很快進入重大戰略轉折期,開始發展磁性材料。到了90年代初,東磁牌成為「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橫店也贏得了「中國磁都」的美譽。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華西村、橫店鎮這些明星村鎮都誕生在江浙一帶?其實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改革開放前期這些省份是共和國徹徹底底的棄子。

有人就指出,從「一五」到「五五」計劃這22年間,浙江獲得的基本建設投資額位列全國倒數第五,國有企業比重方面也在全國排名倒數。但不受重視,恰恰給了江浙等省份逃離傳統計劃經濟管制的機會,這才是農村政治強人在江浙一帶崛起的時勢背景。

在橫店有一個人,論能力可以當皇帝,論罪惡可以槍斃。

現在很多文章提及徐文榮,經常使用的字眼是「橫店之王」「旅業梟雄」。這樣的稱呼,和徐文榮的強硬做派有很大的關係。徐文榮自己對記者說過,他曾先後趕走過五個阻礙企業發展的公社或鄉鎮領導。

之前有一位鄉鎮領導只想著要權,不願意為了五噸鋼筋承擔責任。徐文榮就施加影響,讓他在橫店待不下去,最終只好離開。

隨後,又調過來一位副書記,在一次區裡召開的大會上這個副書記就說了——在橫店有一個人論能力可以當皇帝,論罪惡可以槍斃。很顯然,這句話針對的就是徐文榮。

後期縣委書記到橫店視察工作,徐文榮抓住機會在大領導面前直接質問這位副書記,徐文榮的強勢再一次奏效,後者很快被調離橫店。

徐文榮知道,一個企業或個人要大發展,一定要爭取輿論支持,他開始有意識地影響高層,影響理論界,影響媒體。1990年1月份,徐文榮當選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當人大代表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見到方方面面的人,這為他給橫店爭取政策鋪平了道路。

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產權制度改革,曾在社會上引發很大爭論。橫店集團的產權問題也是關注的焦點。徐文榮藉機邀請全國著名的十多位老中青經濟學家和理論工作者,安排他們分批考察橫店。

在橫店期間徐文榮詳細匯報了橫店集團發展的歷程,特意對橫店經濟模式做了總結。最終橫店所依託的「社團經濟」,獲得了理論界和經濟界的認可,媒體隨即對橫店模式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徐文榮為橫店的發展贏得了關注,也減少了阻力。

但同樣是企業家,科龍電器的顧雛軍就沒有那麼幸運。由於被經濟學家郎鹹平質疑在產權改革中侵吞國有資產,一時憤慨的顧雛軍在媒體上公開回應。你來我往,雙方口水戰持續升級,最後引得監管層介入,此役郎鹹平一戰成名,顧雛軍鋃鐺入獄。

對於橫店集團的權力分配,徐文榮也施加了很多影響。2001年8月,徐文榮安排自己37歲的兒子徐永安接班,成了橫店集團新領導人。

為了不讓徐永安受幹擾,沒有顧慮放手大膽地開展工作。在他擔任總裁之前,徐文榮特意讓自己的女兒、女婿和小兒子退出橫店集團,讓他們自己出去發展。

從1978到1983,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大放異彩的鄉鎮,背後往往都有一位強勢的基層人物或者農村強人。天津大邱莊禹作敏、江蘇華西村吳仁寶、河南南街村王宏斌、橫店集團徐文榮,他們中的某些人經歷各個時期屹立不倒,有些則因為權力膨脹被判刑。

中國鄉鎮企業,最初走的是超常規發展道路。鄉村有強人,主政官員有GDP衝動,他們攜手繞開制度的壁壘,遊走於政策的灰色地帶,企圖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徐文榮在發展橫店的過程中,一度摸索總結了一套辦法——只要是為老百姓做實事,很多項目可以先批後上、邊報邊上、後補先上、不報也上。但中國經濟發展至今,早已經過了草莽時期,經濟建設更加講求質量和效益,社會治理講求法制和合規。

徐老的這一套辦法,終將成為歷史,如果還想在階層利益交織的今天使用,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犯罪。

如今,中國經濟要想取得新成就,亟需技術突破、模式創新、資本驅動這三駕馬車。上半場的英雄終將謝幕,新時代的商業領袖呼之欲出。

本文作者尉森茂:洋芋工作室創始人、資深自媒體人、微博籤約自媒體、頭條文章作者。專注於熱點事件、品牌營銷、商業發展的深度觀察和評論。

相關焦點

  • 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簡歷資料 重建圓明園反對家族世襲
    導讀:徐文榮簡歷資料:徐文榮,1935年出生,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橫店集團總公司社團經濟局主席。83歲依然每三天讀一本書,300億還原圓明園真實面貌,反對企業家族世襲。  83歲依然每三天讀一本書 尤愛讀黨史  83歲的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走進圓明新園法國廳,腳步緩慢但平穩。這位橫店集團的創始人剛一出現,十幾個人就迅速向他圍攏過去,笑盈盈地拉著他的手臂合影。
  • 橫店創始人徐文榮:為讓後人記住屈辱歷史,集資200億復原圓明園
    徐文榮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人物。他不但帶頭創業還發展旅遊業,甚至不惜巨資復原圓明園,下面我們就講講徐文榮的傳奇故事。 徐文榮和謝晉 但當時的橫店並沒有什麼特色,這種想法在外人眼裡就是異想天開。當時很多人都不太看好他。但是徐文榮卻覺得,沒有什麼是創造不出來的。
  • 為橫店百姓辦實事,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 徐文榮的風雨人生
    浙江日報 近日,「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口述創業史《風雨人生》再版首發儀式在橫店舉行。《風雨人生》不僅是一部接地氣的傳記作品,也生動刻畫了徐文榮這位老一輩農民企業家富有情懷的創業歷程,以及其大膽發展文化產業,並投巨資發展公共教育和醫療等,帶領橫店百姓追求共同富裕的故事。
  • 徐文榮昨日在北京宣稱:橫店將建圓明新園
    徐文榮在新聞發布會上  浙江在線02月19日訊「橫店要建設橫店圓明新園!」著名農民企業家、橫店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員會主席徐文榮昨日在北京宣布。  2006年9月,徐文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籌資重建圓明園,這一消息立即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直到現在是否該重建圓明園仍是一個熱點話題。而在昨天上午,徐文榮在活動現場用一篇長達數千字的文章,對這幾個月來的爭議作了次總回應。他在一開場就宣布了橫店要建橫店圓明新園的消息。當他說出這句話時,記者們的「長槍短炮」一起對準了他。
  • 浙江日報整版丨徐文榮的風雨人生:為橫店百姓辦實事,是他始終堅守...
    12月10日,《浙江日報》8版人物專版刊發《為橫店百姓辦實事,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徐文榮的風雨人生》一文,全文如下:近日,「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口述創業史《風雨人生》再版首發儀式在橫店舉行
  • 橫店集團徐文榮臺灣推薦圓明新園:在融合中傳承文化
    中新網杭州5月18日電(記者 趙曄嬌)今天,浙江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赴臺灣推薦他一生最大的文化夢想「圓明新園」。該園佔地6200多畝、總投資300億,按1:1比例復建北京圓明園95%建築群。對於臺灣之行,徐文榮在今天舉行的橫店圓明新園(萬花園)臺灣懇談會上表示,歡迎臺灣同胞去大陸觀光旅遊,增強兩岸文化交流,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 他是橫店影視城創始人 收糞起家如今年入700億 馬雲親自給他撐傘
    並且橫店是許多懷揣夢想的群眾演員的根據地,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光芒萬丈,實現自己的明星夢。橫店不光為國內影視行業做出了巨大等貢獻,還為旅遊業帶來不菲的價值。橫店的創始人充滿了傳奇色彩,曾經靠收糞起家,如今年入700億。就連馬雲都親自為他撐過傘,這個人就是徐文榮。
  • 橫店的「創建者」 創辦千億集團 卻只領工資 馬雲親自為他撐傘
    眾所周知,很多電視劇的取景地都在橫店,目前,橫店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並且在2017年成功上市了,而很多人卻不知道橫店影視城的創始人是誰,他就是徐文榮,他十分低調,卻來頭不小,他一手創辦了橫店集團,卻將這價值千億的橫店集團送他人,他和兒子徐永安只領工資,名下有百家企業,年入
  • 締造「美好生活」的實業家徐文榮:計利當計天下利
    張斌 攝27日,在浙江東陽橫店鎮,「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風雨人生》首發儀式舉行,橫店集團創始人、橫店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員會名譽主席徐文榮口述書籍《風雨人生》正式首發。該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風雨人生》首發儀式現場。
  • 浙江橫店拍攝基地將建「白宮」等國外名城名景
    中新社杭州3月1日電(記者 嚴格) 以開創浙江橫店影視拍攝基地聞名的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1日透露,浙江橫店將進一步發展影視內外景拍攝基地,將建「白宮」、「五角大樓」等國外名城名景拍攝基地。
  • 東陽文旅產業再升級 橫店文物藝術品大市場開業
    說到東陽,不得不提橫店影視城。1996年,為配合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二十多年來,橫店影視城不僅每年接待無數劇組取景拍攝,更是成為了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5A級大型綜合性旅遊區。
  • 從橫店影視到東陽文化產業全域化
    據介紹,按照「政策疊加」和「特殊扶持」相結合的原則,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將在產業政策、用地保障、財稅金融等領域得到重點傾斜,努力打造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和全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位老人眼裡的橫店奇蹟   橫店影視產業的每一個腳步,都離不開橫店集團創始人、橫店四共委主席徐文榮的不懈努力。
  • 橫店圓明新園開園納客 創始人稱不存在侵權行為
    300億投資,6200畝土地,很多人不明白,已經80歲高齡的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為何在晚年要興建如此浩大的工程。  在今天的媒體見面會上,徐文榮說,他70多歲的時候對於圓明園還沒有什麼概念,有一天來橫店拍戲的一個導演問他能不能建一些圓明園的景點,此事就此生根發芽。
  • 橫店為什麼會被譽為「中國好萊塢」,到底有多少追求夢想的橫漂?
    浙江東陽市橫店鎮,便是廣為人知的橫店,橫店有一批「橫漂」,在各大自媒體上很活躍。很多想當演員的「草根們」紛紛奔赴橫店,追求自己的夢想,橫店應該是中國最知名的鎮之一了,都說「北漂」、「深漂」等,沒想到一個鎮也有那麼多追求夢想的人,那麼橫店是什麼時候成為「草根們」想當演員的聖地,其旅遊業到底有多強?
  • 走進橫店圓明新園
    望著這些曾經存在於腦海中的場景,一步一步「走入」現實,80歲的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露出了笑容。建設「圓明新園」的念頭,徐文榮告訴記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徐文榮聽到很多影視界的人士,希望橫店建一部分圓明園的景以便從事影視創作。後來,法國著名記者、作家和歷史學家伯納·布立賽專門寫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1860:圓明園大劫難》一書,也給了徐文榮很深的觸動,作者倡議重建圓明園來贖罪。徐文榮下了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這件事。
  • 破產、倒閉、跳樓...影院關門156天,橫店正在復工
    而外界不知道的是,明星扎堆聞名世界的橫店影視與旅遊產業,還不及整個橫店集團總產值的10%。因為,除了橫店影視城,這位老人還一手打造了五家上市公司,把窮的飯都吃不飽的小村莊,打造成了如今的橫店帝國。這位出身農民的老人叫徐文榮。
  • 圓明新園在哪什麼時候開放 橫店圓明新園將於2019年7月開業
    1月10日,橫店圓明新園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舉辦,83歲高齡的橫店集團創始人、橫店文化產業奠基人、橫店四共委主席徐文榮在現場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布——圓明新園將於2019年7月1日全面開業。「2012年,投資300億開始建設圓明新園,歷時5年,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建成。」談到橫店,徐文榮激情澎湃、感情真摯,他的講話也多次被現場熱烈的掌聲打斷。
  • 橫店集團創始人花了300億元,仿建圓明園,卻引來網友爭議
    於是現在有很多人都喜歡到橫店影視基地這個地方遊玩,因為在這個地方仿製了很多的古建築,比如說故宮,所以這裡吸引了非常多的遊客,所以這裡的門票價格是非常貴的,但是遊客還是很喜歡。但是由於橫店仿製的圓明園這個建築,現在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
  • 資本退潮,橫店無戲可拍迎來寒冬?
    這句民諺說的是過去的橫店。如今早已不同,因為橫店集團聲名遠揚,擁有東磁、普洛藥業、英洛華、得邦照明、橫店影視、南華期貨等6家上市公司,更被稱為「世界磁都」「中國好萊塢」。響亮的名字背後,是創始人徐文榮和橫店帝國的故事。
  • 關於「中國好萊塢」橫店和橫店「圓明新園」,你又知多少呢?
    浙江雁蕩山景區這樣的磁都——東陽與橫店還有著這麼大聯繫呢!等以後當別人和你提起橫店的時候你也許還會想到的的是「磁都」這個名詞! 2006年,由浙江橫店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員會(簡稱「四共委」)主席徐文榮提議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