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江南,首先想到的是星羅棋布的古鎮,它已成為江南旅遊的代表,如說烏鎮、周莊、西塘等古鎮,雖然家喻戶曉,但各具特色的古鎮各具特色,各具特色。黎裡古鎮,這一低調的古鎮,雖然也在江南,但與江南的許多古鎮相比,了解江南的人卻寥寥無幾,但也因此一直保持著最樸素的一面,它的古樸氣息可見一斑。
黎裡古鎮坐落在蘇州吳江區,這座江南水鄉,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黎裡,還有一個關於這個名字起源的故事。唐以前,因村四周有梨花開,故名梨花裡,後又因姓黎的官員整修河渠造福百姓,鎮內人為感激便改稱黎裡。
到黎裡古鎮來的遊客總會有一點驚喜,因為這裡是一個原汁原味的古鎮,沒有遊人的喧囂,也沒有琳琅滿目的小店吆喝。古城的魅力在於它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時代的變遷,但仍然保留著祖傳的建築和生活方式。討厭喧鬧的遊客,到黎裡古鎮來是個很好的選擇,每一處古蹟背後都有一段悠揚的歷史故事,古民居、古院落,每一條裂開的牆縫似乎都在訴說著滄桑,而這滄桑,就記錄了黎裡古鎮的前世今生。
三公裡長的河道把街道分成南北兩個部分,河道兩邊鱗次櫛比的房屋都是兩層木質建築,翹角的屋簷,雕刻花格的窗子,早已斑駁的白色牆面上刻著年代的痕跡,河邊的房子都有遮擋雨水的屋簷,用粗大的木柱連在一起。河邊建有二十六座各式各樣的古石橋,在每個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寓意,揚州「二十四橋月夜,玉人教吹簫?」早已聞名於世,而這裡的二十六座橋卻依然風風雨雨打下來,守望著人間的繁華。
適應快節奏生活的遊人,可以在此放慢腳步。初來乍到的遊客可能會迷路,因為古鎮有八十五條主要道路與垂直的小徑相連,小徑狹窄,結構各異,明、暗、水、樓間等,超過百米的小徑有五個,最長的快達一百三十六米,最窄的僅不足一米,最寬的則有兩米多寬。
古城裡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這裡依然住著當地人,街道旁的保留大部分都是明清建築,本身沒有被商業化破壞,雖不華麗,但也是一種樸實無華的寧靜。漫步古街,仿佛穿越千年與歷史的交融,濃重的歷史氣息環繞四周,兩邊的店鋪不是人山人海,而是靜謐的長龍。
街兩旁的商店都有購買當地特色食品的,到這裡來的遊客會盡情享受。黎裡油墩,傳說中叫乾隆。普通的豆沙餡料和鮮肉餡料,包上糯米粉後滾油炸至金黃,還有海棠糕、梅花糕、糯米餅、小小腸等。
黎裡古鎮在歷史上也是人才輩出的,曾有過二十六名進士,六十名舉人,四十三名貢生,數不勝數。清代周元理,抗擊沙俄的張曜,近代的柳亞子等共南社三十餘人。古城裡的這些英雄人物也是後人引以為榮的。您知道蘇州吳江有這麼簡樸的古鎮嗎?您喜歡黎裡古鎮嗎?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