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臺灣選舉巨額開銷:法規「斯文」 現實驚人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臺灣「中選會」昨天發布2016年「總統」選舉競選經費上限,定為4億2846萬4000元(新臺幣,下同)。

  約4.2億元,夠花嗎?「這完全是脫離現實的額度規定!」臺灣時事評論員鄭又平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採訪時脫口而出。「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就別在臺灣玩選舉。」有人說,臺灣的選舉就是用錢砸出來的。那到底要花多少錢,且來看看。

  法規層面的「斯文」

  先看「總統」選舉。按照臺灣「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同一組候選人競選經費上限,是以臺灣人口總數(投票月前第6個月底戶籍統計的人口總數)70%,乘以基本金額20元所得數,再加上固定金額1億元的總和。以臺灣人口2300萬為準計算,「總統」候選人競選經費上限=2300萬×70%×20元+1億元=4.2億元。

  關於其它類型的選舉競選經費最高金額,臺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41條規定:一、「立委」、「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為以各該選舉區之應選名額除選舉區人口總數70%,乘以基本金額30元所得數額,加上一固定金額之和。二、「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村(裡)長選舉為以各該選舉區人口總數70%,乘以基本金額新臺幣20元所得數額,加上一固定金額之和。

  所謂「固定金額」,「立委」、直轄市「議員」分別定為1000萬元,縣市議員600萬元,鄉鎮市代200萬元、「直轄市長」5000萬元、縣市長3000萬元、鄉鎮市長600萬元、村裡長20萬元。

  依以上規定計算,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6個「直轄市長」競選經費上限依序為,新北市10538.4萬元、高雄市8888.4萬元、臺中市8790萬元、臺北市8769萬元、桃園市7867萬元、臺南市7636.1萬元。

  現實開銷的「驚人」

  對於競選經費,臺灣法規上的規定還算「斯文」,可現實中的花費實在「驚人」。

  4.2億夠選「總統」嗎?臺灣時事評論員、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在接受海峽導報記者採訪時說,「這樣的規定太不切實際,在臺灣選一次『總統』,每組候選人需要花費數十億。」

  根據候選人公開申報的數據,臺灣的「總統」選舉,2004年陳水扁創下花錢最高紀錄,達20億元;4年後,被陳水扁貪腐案拖累的謝長廷很苦,只募到4億元,卻花了4.2億元;同一年,「馬蕭組合」政治獻金收入6.7億元,最後結餘3746萬元。2012年,蔡英文花掉了10億元,勝選的馬英九花了6億多元。

  對於這樣的公開數據,鄭又平說,「這些公開出來的都是假帳」。他說,囿於「政治獻金法」最高捐獻額度的規定,很多企業或個人對候選人的捐獻都是以實物出現,而不計入候選人競選總部的帳面。「比如,有人願意免費借房產給候選人當競選總部;辦活動的時候有人願意捐獻所有便當

  的費用;動輒幾百萬或上千萬的廣告費,可能有企業願意買單……這些花費都不需要做到候選人競選經費帳目上的,也不需要申報的。」

  鄭又平說,按他的觀察,實際上選一個縣市議員一般要花兩三千萬元;選「立委」要花上億元;選一個縣市長至少數億元。「而我見到過最省錢的選舉,是我的一個學生選臺北市議員,但也花費了700多萬元。」

  只是根據規定,如果申報的競選經費超過法定最高限額,需要繳納罰款,因此,公開出來的競選經費與規定相差不多,「可實際上競選經費根本就是『皇帝的新衣』,大家看得到,只是沒人說出真相」。

  靠選舉賺錢的「秘密」

  臺灣時事評論員、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介紹,競選經費的來源,一是補助款,二是政治獻金。

  依臺灣「政治獻金法」規定,個人對同一擬參選人每年捐款總額不得超過10萬元、企業不得超過100萬元;對不同擬參選人,個人每年捐款總額不得超過20萬元,企業則不得超過200萬元。而企業對於同一個政黨、政治團體每年捐贈總額,營利事業不得超過300萬元。另外,還有累積虧損企業、外資持股超過三成以上企業「不得捐贈」等限制。

  關於補助款,以「立委」選舉為例,臺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43條規定,除不分區及僑選「立委」外,候選人(其實指「區域立委」)得票數隻要達到該選區當選票數的1/3以上,個人就可以領到30元/票的補助款。但其最高額,不得超過規定的競選經費最高額。

  同樣,臺灣「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如果候選人得票達1/3,可以按票數每票補助30元;政黨票超過5%的,參選政黨每票可以獲得50元補助。就此一項,2012年選後馬英九便可從「國庫」中獲得超過2億的選舉補助款,而選輸的蔡英文也至少能拿到1.8萬億元。政黨票方面,國民黨拿到2.9億新臺幣補助款,民進黨有2.3億新臺幣。臺聯黨因為獲得超過8%的選票,不僅獲得三席「立委」資格,更獲得5900萬新臺幣的選舉補助款。

  陳淞山說,候選人或政黨在競選時如果收入(補助款+政治獻金)大於支出,所剩餘的錢就可歸個人所有。「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或政黨明顯選不上卻堅持參選的原因之一,因為收支做得好,沒準就可以借選舉賺錢。」(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文 導報製圖)

相關焦點

  • 臺灣選舉經費透視
    16日,臺灣監察部門公布了一份"政治獻金"清單,詳細列出了2005年以後臺灣歷次選舉的經費收支情況,其中單是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花費就超過了10億元新臺幣。有評論認為,如果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意代表選舉和地方首長選舉都算上的話,臺灣花在各種選舉上的錢可能是個天文數字。臺灣監察部門為什麼要公布這樣一份清單?臺灣的選舉到底要花多少錢?這些錢是怎麼來的?又花在了什麼樣地方呢?
  • 臺灣花蓮縣縣長選舉再透視
    主持人 李峰: 臺灣花蓮縣縣長補選之後,國親兩黨已決定乘勝前進,而民進黨則在總結教訓,重擬「大選」策略,那麼各方如何來看待這次花蓮選舉,民進黨和國親聯盟下一步將如何調整選舉策略,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他們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助理朱衛東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黃嘉樹教授。
  • 透視大陸臺商對臺灣選舉的影響
    臺灣「九合一」選舉熱戰正酣,大陸臺商回臺投票之事,又成敏感話題,主要是因大陸臺商團體明顯傾向「投藍」,所以綠營部分政治人物大加撻伐,指該等團體鼓勵臺商返臺投票的機票優惠,等於以賄選手段在幫國民黨。對此,我們從當前的選情及兩岸現實加以觀察,要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這次選舉,大陸臺商團體一如以往,擺明支持國民黨候選人。
  • 透視臺灣花蓮縣縣長選舉
    主持人:  8月2日下午,被稱為是明年大選前哨戰的臺灣花蓮縣縣長補選,最終以國親兩黨共推的候選人謝深山以七萬多票當選而告終,民進黨候選人遊盈隆以四萬多票敗選,那麼我們如何來看待這次花蓮縣長選舉的結果
  • 透視臺灣政黨選舉策略——爭取青年選票
    對2004年的選舉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就這些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的嘉賓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徐青女士。  7月24日上午,在臺北市國民黨中央黨部一樓大廳裡,舉行了國民黨主席連戰個人網站開通的記者會,連戰手持火箭槍為網站代言。  國民黨主席 連戰:我在這個網站裡面,我是一個「百變戰仔」。
  • 透視臺灣政黨選舉策略——福利政策牌
    這叫做借錢愛臺灣,借著錢再愛臺灣,舉債留子孫。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我們愛護,每逢選舉的時候才說:哎呀!我好愛老農。不是,你只是愛老農的票。  不過國親聯盟還是有針對性地開出了優厚的福利支票。  謝啟大:我想這跟臺灣現在,目前採用的選舉制度是有非常大的關係,造成了一個候選人,或者是一個政黨,他想去爭取執政的時候,他就需要去討好選民,投你所好,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那當然給的最好的,就是福利政策。  毛仲偉:這個不是一個純粹福利政策了,是買票政策了。
  • 2020臺灣選舉:蔡英文心中只有選舉,沒有臺灣
    2020臺灣選舉:蔡英文心中只有選舉,沒有臺灣 2019年10月22日 08: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自從臺灣政壇進入選舉時間,關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新聞越來越少,關於民進黨2020大選參選人蔡英文的新聞卻越來越多。
  • 透視法國的「選舉政治」
    12月6日和13日法國舉行了全國大區選舉的兩輪投票。這次選舉的重要性雖然比不上5年一次的總統大選,但是這次選舉的進展跌宕起伏、結果出乎意料,在法國朝野上下引起巨大轟動。依筆者看來,這次選舉堪稱法國特色「選舉政治」的典型樣本。大區選舉是法國全國性選舉之一。法國的最高地方行政區域是大區,目前法國共劃分為13個大區。
  • 【世界知識】「宮廟政治學」:臺灣政治人物的選舉必修課
    而島內「宮廟信仰」之所以多姿多彩且長盛不衰,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與合理的現實原因。歷史上,媽祖、保生大帝、王爺等信仰為移居、開發、建設臺灣的大陸民眾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持。明清以來,閩南、粵東等地民眾大規模移居臺灣。
  • 地下賭盤陰影下的臺灣選舉
    據臺媒的報導,近日在臺灣社交軟體LINE上,類似的「詢價」不止一宗。為什麼這麼貴?因為此「菜頭」和「豬肉」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肉食蔬菜!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入倒計時,而「選舉賭盤」也為臺灣島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臺灣嘉義市警方近日查獲一個選舉地下賭盤,一名43歲的江姓男子疑似經營地下賭站,以「菜頭」、「豬肉」 等暗號代表候選人蔡英文、朱立倫。
  • 南臺灣選舉文化多重透視:"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
    每逢選舉或有議題操弄之時,「北」、「南」難免不披上「藍」、「綠」的色彩。  在臺灣,地域和「顏色」到底有沒有關聯?南臺灣為何經常是綠營的傳統票倉?雖然兩岸交流交往的大趨勢得到了兩岸民眾的認同,為什麼還是有深綠的「鐵桿粉絲」?就這些海內外關注的問題,本報記者專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朱雙一教授,請他從文化的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
  • 宋魯鄭:臺灣民主的五大危機——臺灣「九合一」選舉觀選之六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以非常出人意料甚至不可思議的結局收尾。民進黨再度執政僅兩年多,就創造了其歷史上最大慘敗。不僅丟掉七個縣市,而且還是非常羞辱的懸殊選票差距。特別是高雄,竟然所有選區包括傳統上民進黨綠的不能再綠、鐵的不能再鐵的選區都輸給了國民黨候選人。
  • 資料:臺灣地區選舉簡介
    前言臺灣公職人員選舉是從1947年國民黨政府「憲法」公布實施後開始辦理,歷經遷臺、「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民選、「總統」直選等多項變革,建立今天的選舉制度。依據臺當局「憲法」規定,公職人員選舉悉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方法行之。辦理選舉、罷免有兩項基本「法典」,一是「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專為辦理「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事務所制定;二是「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適用於「中央」、地方各種公職人員選舉、罷免。
  • 如何看待這次臺灣選舉?
    無論對於「藍綠」來說,這次選舉都至關重要。更為重要的是,這次選舉結果還將直接決定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發展走向,並可能深刻影響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大局。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是觀察民主政治體制運作的一個絕佳樣本。自從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以來,臺灣從威權時代逐漸走向所謂的民主政治,但其間,卻暴露出民主政治非常惡劣的一面。
  • 臺灣修訂電業法規:再次明確2025年之前全面「廢核」
    臺灣修訂電業法規:再次明確2025年之前全面「廢核」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7-01-12 15:08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明年選舉,誰贏?
    王在希:我們沒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因為最終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是大陸。環節中,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表示, 臺灣明年的選舉是臺灣選舉史上少有的一次,特別複雜、鬥爭特別激烈、變化特別無常。從目前的民調情況來看,蔡英文稍佔優勢,因為她現在在執政,可以動用公權力。此外,民進黨內部比較抱團。第三,美國的因素、香港的因素,現在對她比較有利。但從造勢情況來看,韓國瑜還是有希望的,衝擊力、爆發力比較強。
  • 淺析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以2018、2020年選舉為例
    同期參選的親民黨餘湘指出:「臺灣選舉不再是民主活動,而是成了產業,政黨理想性消失,絞盡腦汁只想永遠獨自享受權力」。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也指出,民進黨與商界的關係是「白金政治」。通過分析2018年以來臺灣選舉開支數據,發現每一場選舉均有一隻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得益的永遠只有懂得精算、煽動民粹與利益捆綁的政黨及極少數政治人物與相關企業。
  • 港媒:臺灣九合一選舉的「變」與「不變」
    依舊意識形態掛帥,主要精力用到政治清算國民黨上,繼續進行政治惡鬥,導致臺灣經濟持續下滑,民生影響大,民怨載道。這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之所以大敗,特別是高雄市的變天,不是國民黨好感度提升了,而是民進黨做得太差了,民眾實在看不去了,也過不去了,不能再忍了。臺灣民心發生了變化,民意改變了,不希望民進黨的人繼續執政糟蹋臺灣,戲謔百姓,阻撓臺灣發展了。民心思變,決定著民進黨的失敗。
  • 臺灣選舉制度簡介
    法律依據  臺灣選舉的法律依據主要有三:一是臺灣「憲法」,二是「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三是「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選舉原則  臺灣選舉制度可以說全盤接受了西方民主國家的基本原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選舉。  普遍:只要年滿20歲,在選舉區內居住年限滿6個月的公民都有選舉權。但被剝奪公權尚未恢復者、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消者除外;  平等:任何人不享有特權,一次選舉中一人一票;  直接:公職人員一般均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
  • 在臺灣競選一名「立委」要花多少錢?
    「立委」的競選經費到底多少,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雖然在帳面上看不到幾億、幾十億的開銷,但是在臺面下的經費真令人觸目驚心。難怪有臺灣報導稱,選舉是有錢人的事。因為不花個幾千萬元新臺幣,甚至上億,候選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選舉!選戰越來越倚重宣傳在「立委」之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要選上個『立委』,少則1000萬,多則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