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疫情肆虐早期,蒙古國慷慨解囊向中國提供3萬隻羊,運抵中國後引熱烈反響,中國也投桃報李及時回饋了抗疫物資並且毫無保留分享抗疫經驗,蒙古國這次賺大發了,中國大批回贈蒙古國的醫療物資羨煞越南,對此有網友發問,當下中蒙兩國禮尚往來,關係格外密切,後續兩國合作的空間有多大?
前不久中蒙兩國外長在烏蘭巴託舉行會談,會議圍繞進一步深化兩國合作展開,要知道在今年年初,中國正值疫情最艱難時刻,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專門來華訪問,對中國抗疫工作給予支持並向中國捐贈了3萬隻羊,蒙古國國內各界人士也積極發起向中國募捐的活動,其中一位10歲蒙古國小姑娘拿出自己999塊零花錢,捐給中國疫情最嚴重的三個地方,讓無數中國人為之感動,隨後中國也提供大批防疫物資和抗疫經驗給蒙古國,此次兩國外長會談便是在此大背景下展開。
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畜牧業是蒙古國賴以生存的經濟支柱,據統計蒙古國全國的牲畜數量大約有7000萬頭,其人口總數才320萬,這就相當於人均牲畜擁有量高達20多萬頭,這上千萬頭牲畜主要包括羊、馬、牛等,其中羊的養殖數量最多,佔總牲畜量的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見蒙古國的羊確實很多,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這也就解釋了其為何向中國送羊了。
雖然蒙古國的羊很多,但並非全部都是用來吃的,主要是用來換取外匯,由於蒙古國經濟水基礎較為脆弱的國家,人們生活主要依靠畜牧業、種植業,採礦業,特別是畜牧業是蒙古國的經濟的支柱,也是其用來換取生活必需品的重要來源,也就是說只有把這些羊換成錢,才能購買到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恰恰中國是消耗肉類的大國,因此蒙古國可以在該領域與中國積極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除此之外,蒙古國還是一個資源大國,特別是煤礦儲量巨大,能夠讓中國使用近乎百年,但問題就在於蒙古國採礦業不發達,難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而中國擁有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因此在該領域實現合作前景十分光明,若其將一部分給中國開採,相信300多萬人口的生活水平會大幅提升,也有利於解決中國對該類資源的需求。
總的來說,蒙古和中國的合作空間十分廣闊, 絕不僅限於上述領域,中國是蒙古國最佳貿易夥伴,未來一旦全方位合作,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前所未有的。就看蒙古國能否高瞻遠矚把握好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