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公司
受新型肺炎疫情繼續發展的影響,今日亞洲股市繼續大幅下跌。富時A50指數大跌超3%,臺灣股市迎來首個交易日,大跌5.75%。
亞洲主要股市全線重挫
港股今天是節後第二個交易日,恒生指數今日大跌2.62%,兩日累計跌幅達5.37%。恒生國企指數今日跌2.77%,兩日累計跌幅5.93%。從板塊來看,漲幅居前的依然是醫藥板塊,整體漲幅接近10%。其中,昨日大漲288%的仙股中國醫療集團今日再度大漲388%,兩個交易日漲了近19倍;大健康國際漲161%,精優藥業漲132%;此外還有多隻個股漲幅超過30%。跌幅居前的板塊為光伏太陽能、旅遊及消費、紙業股、新能源、體育用品以及博彩股。
此外,今天富時A50指數也大跌超3%。
臺灣股市今日是節後首個交易日,同樣出現了大幅補跌的情況。臺灣加權指數大跌5.75%,創下一年多的最大跌幅。
其他股市方面,日本股市今日跌1.72%,本周以來累計下跌3.56%;韓國綜合指數今日跌1.71%,本周以來累計下跌4.37%。
受亞洲股市陰霾的影響,歐洲股市也均低開,德法股是跌幅均超1%。
A股開盤後如何走?
為了應對疫情擴散,今年A股開市時間延長至2月3日。證監會此前發布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稱,積極引導投資者理性、客觀分析疫情影響,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依法合規開展投資活動。
對於A股來說,此次疫情短期影響不容忽視,但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多數機構認為是一個好機會。實際上,過去兩年那些秉持長期投資理念的投資者持有的業績白馬,都獲得了不菲的回報。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由於長假效應存在,2月3日正式開始交易相當於一次性釋放利空,市場調整將一步到位,很多股票等跌停打開可能就是地板價了。從中長期來看,疫情不會改變慢牛長牛行情。如果市場回調幅度較大,恰恰是低吸優質股票的時機。只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做好公司的股東,就不用過度擔憂短期市場波動,可以從容應對。
摩根大通策略師研究了股市對過去疫情的反應,包括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豬流感暴發。這些事件並沒有導致股市持續下跌,並且在「數周內」就帶來買入機會,在全球對疫情恐慌達到頂峰後的三個月裡,指數平均上漲了23%。從歷史上看,與局部戰爭和恐怖事件類似,疾病恐慌都是買入機會,而不是持續拋售的原因。
國金證券認為, 市場短期或受疫情事件性衝擊,當前仍看好A股後市表現。具體看來,回顧2003年「非典」,A股市場整體表現不差。「非典」期間疫情持續升級階段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但影響很快消退。2003年下半年,A股市場持續下跌主要由於貨幣政策收緊。「非典」期間僅醫藥行業出現上漲,其他行業均下跌。而本次疫情對市場影響小於2003年「非典」。對於後續疫情的演進需持續觀察。
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多大?
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認為,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短期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但是中長期來看,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對於2020年的政策,任澤平建議除了適當降息、降準之外,要大規模減稅降費和大規模基建。
任澤平表示,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各種負面觀點、唱空經濟的言論比較多,如「洗洗睡」「離場論」。但從成長的角度看,國家的轉型,一個人的成長一定是經歷陣痛的,所有的生物界的蛻變、鳳凰涅槃,都是痛完以後整個人成長了,國家也是如此。現在中國經濟處在一個這樣的轉型期。
中泰證券研究李迅雷表示,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曾有經濟學家驚呼:「非典」的危害度相當於「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冒出了不少《非典經濟學》。然而,實際在2003年5月以後,「非典」疫情逐步衰減、消失,流行了半年左右。
本次新冠疫情從去年12月份開始蔓延,至今不到兩個月,傳播規模和範圍大於「非典」,但防控力度和重視程度也大於「非典」期間。「非典」爆發集中在4-5月份,而此次疫情的峰值估計會在2月份出現,之後將逐步回落。因此,樂觀估計新冠疫情被基本控制的時間會比「非典」時期提前。
李迅雷認為,基於人性,眼前的事件往往被看得更重,過去事件對未來的影響則被低估。通俗的說,在建立預測模型的時候,往往會給當今變量過大的權重,給過去變量過小的權重。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悲觀估計則為一年時間,樂觀估計只要半年左右,影響較大的時間是在第一季度,半年後基本可以恢復正常,因此,該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和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上升地位。
《證券時報》旗下專註上市公司新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