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倉山,緊鄰閩江,與臺江隔江相望。鴉片戰爭後,作為通商口岸之一的福州,不僅出現了許多教堂、商行,還先後出現了17國外國領事館。這些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讓倉山這座小島有了別樣的風景。
1890年,外國人云集福州
而如今的倉山,早已布滿林立的高樓,如果仔細尋找,你會發現很多領事館早已難覓蹤跡,就算有遺留下來的,也早已挪做他用。那麼還有哪些領事館目前尚可尋覓呢?
始建:清鹹豐4年(1854)
地址:有麥園路和愛國路兩處
美國駐福州領事館
美國領事館的地址有兩處,分別位於麥園路和愛國路。而位於愛國路2號的美國領事館,是目前保存較好的領事館之一。
愛國路2號老照片
現在的愛國路2號,早已變成了郵政宿舍,不少居民還住在裡面。從這裡眺望閩江,可以看到中洲島的全貌,視線效果極佳。而在麥園路84號,這裡已是省衛生監督所辦公場所,在院內有兩棟白牆二層小洋樓。
位於倉山區麥園路84號省衛生廳衛生監督所內的美國領事館舊址
曾經的17個國家的領事館建築以及官邸,僅剩美國領事館保存較多。而現存的這兩棟因後來做了衛生學校的宿舍,才得以保存下來。
原衛生學校圖書館(已廢棄)@有福之州
上圖為美國領事館的背面,有很明顯的翻新痕跡。旁邊是「慈園」,再往前走就是英國領事館了。
始建:清道光二十四年五月(1844年7月)
地址:倉山區樂群路10號(主體已拆)
曾經的英國領事館,如今已被拆除
英國向福州派駐領事始於道光廿四年(西元1844年)福州開港之時,當時第一任領事李太郭於7月到榕準備選址設館時,因當地居民都很反感這些洋面孔,無人肯租與房舍給他,所以他們只被準許在南臺鴨姆洲租民房辦公。直至次年2月,英領館一行人才遷到倉前山設館辦公。
辦公樓西向建有一座正方形雙層歐式白色住房,此處為英國領事居住,沿坡建有英國式職工宿舍。
現存的宿舍樓
後隨著福建船政規模逐步擴大,英國人在馬尾馬限山上又建起幾座豪華建築,作為英國殖民者及海員的俱樂部,掛上英國領事分館的牌子。
雖說是分館,只不過是他們為了就近監視福建船政的動態,收集情報罷了。所以1847年,時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楨為了國家利益,不惜重金買回了領事分館產權及周圍土地 。
英國領事館馬尾分館舊址
1967年,中國建國18年後,英國宣布出售倉前山的領事館建築,並由福建省軍區買下。而後因為要建紅軍園,英國領事館就被拆除了。由於領事館辦公樓建築質量精良,當時竟需動用爆破才能將之拆除。
原英國駐福州領事館,現為省軍區老幹部宿舍@有福之州
英國領事館殘存的一小樓 @有福之州
始建:不詳
地址:倉山區梅塢路2號(今倉山影劇院)
百年前的荷蘭領事館(資料圖)
光緒初年(西元1880年代),英國商人高士威(John Charles Oswald)在倉山的觀景路開設了「太興洋行」,並在倉前山東麓修建住宅。
身為太興洋行老闆的高士威,同時也署理荷蘭駐福州領事,所以一開始的太興洋行也就是荷蘭領事館。雖然領事館具體建造時間不詳,但在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出版的地圖《Map of Foochow》(譯為福州地圖)上已經有此建築,說明該建築應建造於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以前。
布里斯托大學存檔的太興洋行,倉山影劇院原址
後抗日戰爭爆發,荷蘭領事館就逐漸廢棄了。直至1955年,該地建起了倉山影劇院。據老一輩人回憶:這裡曾經天天人聲鼎沸,門口車水馬龍,每天放映電影不下5場,遇周末或節假日有時還一票難求,同時這裡也是當時青年男女約會的主要場所。
倉山影劇院
而後來由於網絡的興起,倉山影劇院便逐漸開始落寞,甚至還一度傳出要被拆除的消息。這令眾多老倉山人感到不舍。
於2014年拍攝的倉山影劇院側門
不過好在後來經證實,要拆除的只是一些周邊的宿舍樓,影劇院主體,還是會完好地保留下來的。因此,荷蘭領事館的風貌,也得以保留。
始建:清同治四年九月(1865年10月)
地址:倉山區公園路39號(後被英國聖公會購下設三一中學,今福州外國語學校校友樓)
清同治四年九月(西元1865年10月)俄國首任副領事德理到任福州,並於次年在今公園路39號建造領事館。然而僅僅過了不到半個世紀,在民國元年(1911),俄國領事館就售予聖公會三一書院了。
1993年俄國領館官邸,位於福州九中(原三一學校)內@火燄山
1952年,三一中學由政府接收,改名福州市第九中學,校址仍在公園路。至少到1993年,原俄國駐福州領事館官邸的風貌均完整保存,沒有任何破壞。
現三一學校校名殘牌
1996年,本建築由原九中校友會捐資修復,並作為校友會活動場所。但是在修復的過程中,工人錯誤拆除了原有的俄式木製門廊,並複製了附近的「必翰樓」(已拆除)門廊,且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改造的依據「必翰樓」,如今已消失@福州外國語學校
沒有改的領事館門樓@有心無力
領事館建築佔地290平方米,保護範圍的建築物外延15米,總面積2410.58平方米。該官邸現為福州外語學校使用。
福州外國語學校「思萬樓」,區級文保單位
2013年,俄國領事館作為「煙臺山近代建築群」的一部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清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
地址:鶴嶺(愛國)路12號
1868年-1870年拍攝的日本領事館,圖@日本東洋文庫莫理循照片集
據《倉山區志》記載,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最早為福興洋行。而且首任領事是由上海領事館的領事井田讓(Y·Ida)兼任。
1876的日本領事館,圖注為「南臺的外國人房屋,前方為墳地」,圖@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杜維德的相冊
1909年,日本領事館為慶祝天長節(天皇生日),發行一套三張明信片,其中兩張為日本領事館照片,一張為煙臺山風光。
日本領事館玄關照片,圖@江魚的博客
日本領事館庭園照片,圖@江魚的博客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領事館人員就撤離了。民國37年(1948年)11月19日,政府將該館作為敵產接收,由福建國立音專學校承購作為校舍。
1900年代拍攝的「日本領事館」,圖@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1949年後,該領事館為海軍部隊使用。至少在1980年以前,本建築就已徹底被毀。
始建:清鹹豐十一年五月(1861年7月)
地址:倉山樂群路4號及愛國路12號(今樂群路5號及對湖路2號)
領館一角舊照
其實法國領館被當做領館的時間並不長,挪作他用的時間還更多。1861年7月,被譽為「二十世紀前半葉法國文壇傑出人物」的法國文豪保羅·克洛代爾,曾是法國駐福州領事,在福州時,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高樂待」,並且在福州一住就是7年多。
在這之後,法國領事館就先後作為天主教多明我會主教公署、美孚洋行、福州扶輪社、中國救濟總署福州分署、齊魯大學醫學院、嬰德小修院等使用。
1966年後,該建築轉為倉山區環衛所及民居。現為天主教徒住宅及倉山區消毒隊使用。
該建築現照
如今的法國領事館舊址,裡面依舊住著不少人。房子半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共三層。登上石頭臺階,房子還保留原來的木地板,在北側拐角處,木頭臺階直接通往樓上,臺階上已經被腳踏出明顯的凹痕。
1994年領事館正面入口@火燄山
始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
地址:舊洋墓陵附近(現福州程埔路172號,時代中學內)
清末或民國時期發行的印有德國駐福州領事館照片的明信片
於清末建於禪臣花園內的德國領事館,舊時,為禪臣洋行的辦公樓。因洋樓的創辦者G.禪臣(G.Siemssen)任領事館的領事,所以洋樓又兼做德國領事館使用。
1917年,中國對德國宣戰(一戰),洋行被當時的北洋政府沒收。直到1939年,該洋行被劃撥給新創辦的福建省自然科學研究所使用,次年,改稱福建省研究院,下設工業、農林、動植物等研究所。
福建省研究院院徽
1951年,福建省自然科學研究所併入福州大學(即今福建師範大學)後,禪臣花園原址由生物系使用。據生物系一名老師回憶,該樓於1983年被拆毀,殘餘地基又保存了多年。
始建:清同治二年(1863年)
地址:萬春巷24號(現區文化局)原址上
1863年,葡萄牙領事盧斯到任福州,設駐領事館。1909年後由法國領事兼任。1939年1月23日該領事館撤銷後廢圮。
還有以下國家領事館,或已無從考證,或已被拆除
比利時駐福州領事館
西班牙駐福州領事館
丹麥駐福州領事館
瑞典、挪威駐福州領事館
奧匈帝國駐福州領事館
義大利駐福州領事館
墨西哥駐福州領事館
……
|整合改編:指尖上的福州(轉載請註明)
|內容來源:福州城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微信號:lier1336 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