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10日上午在海南省博物館·特展廳開展,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與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海南突破時空局限進行交流。
本次展覽通過八個篇章共100餘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複製洞窟,全方位呈現敦煌石窟的千年營建歷史、絲路多元文化交匯的藝術結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莫高窟第320窟複製洞窟成為展覽最大亮點。此窟的形制為方形覆鬥頂,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正面龕內的佛、弟子、菩薩為原作彩塑。窟頂藻井中心是由各種花紋組成的寶相花,四周以方勝紋、團花等作邊飾,結構嚴密,賦色精細,色彩如初,極富裝飾性。尤為震撼的是主室南壁的盛唐四飛天,整個畫面由飛天和流雲組成一幅動態的場面,加上絢麗的色彩,生動地表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妙境界。四飛天展現出繁榮的大唐氣象,是莫高窟唐代飛天的代表作之一。
其他展品也極具魅力,如《都督夫人禮佛圖》作品為供養人畫像,繪製於莫高窟第130窟,圖中人物依據長幼尊卑,依次畫出都督夫人及她的兩個女兒和九名身著男裝的婢女。此畫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為龐大宏麗的一幅綺羅人物像。
「敦煌與海南,分別位於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要衝,共同見證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說,敦煌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鑑的文化藝術寶庫,更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文明開放發展,民族融合共存」的歷史見證。中國古代先民經略南海,向世界帶去中國瓷器、茶葉、絲綢、工匠,帶去了中國文化的同時,也給海南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並賦予了海南開放包容的先天氣度。
今年8月,敦煌研究院與海南省博物館聯合在敦煌莫高窟成功舉辦了「漲海推舟•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觀眾中產生巨大反響。此次在海南舉辦敦煌藝術展,將進一步讓廣大觀眾充分了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接受採訪。
嘉賓參觀展覽。
來源:海南頭條NEWS
文字:王子謙
圖片:駱雲飛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