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30字50字 冬至的故事傳說簡短版

2020-12-12 閩南網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整理了有關冬至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看下去吧。

冬至的來歷30字50字

  來歷1:冬至到了,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 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2019冬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來歷2: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的風俗

  祭天

  漢代,人們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於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賀。此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為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數九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為作「交九」或「數九」,即從冬至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後便進入春天。冬至之後數九九在全國各地都十分流行,各地的人們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物特徵、農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這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乎,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數九九的諺語和順口溜不僅僅是人們多年來對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人們在嚴冬時節對春天的一種企盼。

  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贈鞋帽

  冬至時節,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在《中華古今》中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隨著時間的推移,贈鞋給舅姑的習俗逐漸演化為舅姑贈鞋帽給甥侄了。古時手工刺繡,送給女子的,鞋子刺繡多為花鳥,帽子多做成鳳形;送給男子的,鞋子刺繡多是猛獸,帽子也多做虎行。

  藏冬冰

  冰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保鮮,又可入藥。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後,修窖藏冰。人們用鐵釺自河中鑿冰,寬一尺多,長二尺多,稱為一方。在冬至這天將冰藏窖中,封閉嚴實,同時藏入各種鮮果,春後取出,在市上銷售,顏色宛如剛從樹上摘下來一樣。

  南方沿海居民,也習慣在冬至後修繕冰窖,儲藏冰塊,以便第二年打魚期間為魚保鮮。

冬至的故事傳說簡短版

關於冬至的故事(一)

  吃餃子習俗追溯到東漢時期,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鄉親們服食後,凍爛的耳朵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這種「捏凍耳朵」吃,說是冬至吃了餃子不凍人。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關於冬至的故事(二)

  相傳六朝梁武帝時,南京舊名尚為建康城。有一日,一老者獻樹種給梁帝,稱樹種從南疆深谷中採得,已聚天地靈氣,若悉心照顧,必可福佑大梁。梁帝觀之,曰:「不過一柏樹種。」不信其說,隨手將其種於宮苑中。兩三年內,雖然無人照料,樹種依然生根發芽,鬱鬱蔥蔥。數年後,靈氣凝聚,竟生為樹靈。

  梁帝信佛,廣建寺院,勞民傷財,不理國事,一心出家,民間哀聲哉道。梁帝自己不吃葷,不許百姓吃葷,也不許民間以葷祭祀。諸神見貢品皆為素食不悅,奏玉帝,雲其不敬天神,玉帝聞之亦不悅,故使建康城大旱三年,以示懲戒。

  樹靈不忍見百姓受苦,冬至日,化為一少女,名姣,教百姓偷偷以麵皮為衣,裹肉其中,捏成各種形狀,作食祭祀;又耗自身靈力放棄成仙,為建康城求雨。玉帝感念其犧牲,使建康城恢復風調雨順。一時之間,百姓間廣為傳唱,供奉為神。梁帝聞其神力,又見其美貌,欲納為妃,操縱其神力一統天下。姣不願,梁帝怒,遂殺之,不欲為他人所得。

  姣死後,玉帝為其不公,設侯景叛亂,將梁帝餓死臺城,並許姣位列仙班,為民間掌管五穀。姣真身所附柏樹亦守護建康城千餘年而不倒,兵火戰亂不損其分毫。傳至現今,是為六朝松。百姓感謝她,將她發明的食物命名為餃子,在其出生的冬至日食用,並在冬至日虔誠祭祀神明祖先,以示恭謹。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平安夜的來歷和故事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
    平安夜的來歷和故事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時間:2019-12-24 1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平安夜的來歷和故事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 在聖誕節來臨之前的夜晚,是被稱為是平安夜,很多人都只知道聖誕節,卻對平安夜的由來了解不多。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是什麼?
    >關注濟源旅遊信息服務平臺,掌握旅遊業信息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是什麼周曆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於如今公曆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
    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時間:2019-12-24 12:55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平安夜的由來50字簡短版英文翻譯 在聖誕節來臨之前的夜晚,是被稱為是平安夜,很多人都只知道聖誕節,卻對平安夜的由來了解不多。平安夜的真實來歷是什麼呢?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平安夜的由來中英對照版。 2019平安夜是幾月幾日   原標題: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俗呢?小編整理了中秋節風俗的相關資料,帶大家一起了解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中秋節習俗簡短30字  中秋節的習俗有:走月、祭月、賞月、乞月照月、觀潮、吃月餅、燒鬥香、燃燈、猜謎、玩兔爺、玩花燈、舞火龍、聽香、偷月亮菜、燃寶塔燈、拋帕招親、竊瓜祈子、飲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賞桂花等。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冬至由來傳說故事及詩句50字簡短版
    冬至手抄報資料大全1.冬至的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是什麼?冬至有什麼傳統故事活動?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日幾時?現在整理了2019冬至具體時間以及全國各地冬至習俗,帶你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
  •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30字50字 臘八節故事傳說簡單點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是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30字  《說文》載:「冬至後三戌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戌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50字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天的來歷與風俗是什麼嗎?冬至日要吃什麼比較好?     冬至的來歷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人們最早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 冬至是哪天|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是哪天|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那些?
  • 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那些?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的相關內容。
  •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時間:2018-12-22 00:13   來源:鳳凰國際iMarkets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今天中國人對冬至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了。北方人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清明節的由來20字30字50字以內 清明節的來歷與傳說故事
    小編為您整理了清明節的由來故事。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袋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由來30字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晉文公流亡時,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幫助晉文公脫離苦海。後來晉文公為了紀念他,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那些?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的相關內容。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時間:2019-09-12 22: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按照史籍的記實,中秋一詞最早呈此刻《周禮》一書中。
  • 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30字 中秋節的起源50字100字簡介
    小編整理了中秋節來歷的簡單介紹,既有二三十字的簡要版,也有100字左右的介紹,讓我們一起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吧。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20字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最早見於《周禮》。中秋佳節的由來簡單介紹中秋節的來歷由來簡短30字  「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
  • 冬至 ▏來歷和習俗
    冬至的來歷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 冬至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七夕節傳說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  七夕」這個詞語應該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因為七與期同音,還待予厚望。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來歷由來5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