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2016年武義溫泉節暨養博會隆重推出新景區「山外山旅遊休閒度假山莊」,感覺景區在浙師大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規劃編制《概念性規劃方案》基礎上,景區景點開發已有清晰梳理和主題亮點的鮮明營造。景區入口水龍湖水庫大壩正在結頂收官,整座下楊名山水弄山紅色旅遊開發已如火如荼點燃,攀登像日本武士刀一樣延伸的山脊各個節點,抗戰遺址古炮臺、楊大法文化草堂、抗戰博物館、紅軍博物館、鵲橋連接五行廣場和凌雲漫步等景點營造渾然一體。有關山外山景區紅色旅遊開發外媒已有不少專題報導,特別是抗戰博物館和紅軍博物館真實豐厚歷史珍藏已引起央視等媒體重視,水弄山老戰場博物館館長許一兵和景區負責人楊嶽和已多次接受央視等採訪,稱山外山抗戰博物館、紅軍博物館建在山頂系國內首創,目前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申報工作正在進行中。
俞源鄉下楊村,自古就是武義縣歷史名村,民間有一渠二坦三楊四邵的歷史傳說,上世紀四十年代全村就有400多戶農戶1500多人口。水弄山景點周圍是壽仙谷、俞源村、清風寨、劉秀壟、大紅巖等風景名勝,九龍山、劉巖等諸多山嶺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豐富多彩,村內劉、楊兩個主姓人丁興旺,南宋時期就出過明招學者楊大法等進士名人,目前除修復的大慈寺等古蹟,村內還有扶龍庵、安濟橋和眾多明清古民居等歷史遺存。下楊村是日軍侵華武義淪陷重災區和著名老戰場,粟裕將軍率領的紅軍挺進師、浙武工農紅軍西路軍、日本侵略者和國軍79師官兵數次戰鬥,都在下楊嶺一帶留下遺址遺存和眾多可歌可泣故事。山外山景區傾心打造的「浙江武士山紅色旅遊區」,就精心打包了下楊人文歷史和紅軍、國軍、敵後武工隊等戰鬥抗戰故事,把下楊和中國紅色資源搬上山,紅軍博物館和抗戰博物館像長在山頂松樹枝椏的鳥巢,引領遊客去登攀採風。景區全力打造「最美老戰場,浙江井岡山」。
水弄山制高點是抗戰遺址復建碉堡炮樓,城牆抒寫「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大字,松林滄桑山體延綿隱埋無數忠貞將士抗戰和守衛江山紅色故事。山脊核心布展景區業主楊嶽和和湖北收藏家許一兵共同創建的我國民間首家抗戰博物館,展館面積1500多平方米,展出近千件珍貴抗戰實物。1964年12月出生西安的武漢收藏家許一兵,幾十年如一日收藏抗戰藏品,山外山景區博物館展出藏品僅佔他所有收藏的二十分之一。網名「刀郎」的自由職業者許一兵,是資深戰爭系列和古董刀劍收藏愛好者,是國內最早創辦正版收藏藝術網和刀劍論壇的創始人之一。許一兵說:「有一種收藏讓人愛恨交織!收藏戰利品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罪證收藏,而應該更多地關注我們全民族的抗戰歷史,其中滋味,很難用滄桑來表述。但是,收藏這些戰利品會更好地讓我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在許一兵眼裡,水弄山山脊走向就是一把日本武士刀,他們在抗戰老戰場的刀山火海展出抗戰藏品,有格外鮮明豐厚的現實教育警示意義。抗戰博物館館展分名刀與妖刀、細菌戰爭、慰安血淚、掠奪螢礦、浙籍抗戰名人、惡魔的審判等展廳,回顧梳理了中國和武義的抗戰歷史。許多血跡斑斑的鏽刀上沾滿歷史血淚和戰爭遺蹟,觸目驚心。
山上楊大法文化草堂可謂下楊本土人文制高點,草堂有中國百家姓石刻和楊大法生平簡介。楊大法是南宋進士,名副其實父母官,耿直為民,初為龍遊知縣,後升國子監祭酒和兵部侍郎,政績著述等身,被朝廷追封「武義開國男」。他曾主持修復大慈寺,對下楊和武義人文影響深遠。
1942年日軍侵佔武義,一支在麗水戰敗日軍從松陽敗退武義,一路燒殺姦淫,無惡不作。農曆七月二十日,日軍原打算在下楊村紮營,不想國軍79師早有埋伏,結果日軍在離村500米處的下楊嶺(又名「介狗拉娘」)東西兩座山坳之間遭遇伏擊,把鬼子打得人仰馬翻。國軍抗擊日軍過程,逃難到雙巖洞、頭崗、青慄崗一帶山上下楊村民看得一清二楚,日本人被國軍伏擊追打惱羞成怒,之後又反覆進村掃蕩,燒毀民屋700多間,殘殺掠奪家畜牲口無數,姦淫殘殺婦女罄竹難書。難忘的是,日本人退後,逃難山上的扶龍庵和尚馬順寶和妻子兒媳下山發現離家門50米麻地躺著三名國軍,滿地是血,二個已斷氣,一個說了句「79師班長」也斷氣。馬和尚一家商量就地埋葬三位國軍陣亡士兵,並且教育後代一定要銘記這三位為國捐軀國軍,年年為他們掃墓。74年來,這三位無名無籍國軍士兵墳墓已多次遷移,目前遷入大慈寺下楊村公墓,馬和尚一家子子孫孫異姓五代清明祭掃抗戰士兵英魂從未間斷。2016年清明節,下楊二村村主任楊嶽和,與表兄弟姐妹、母親、餘姓鄒姓舅舅及子女30多人,在大慈寺公墓一起祭掃三位無名陣亡抗日士兵,每年祭掃都放在自己祖先前面,表達下楊父老鄉親對抗戰士兵的崇敬和感恩。
下楊人永遠不會忘記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武義人不會,中國人也不會。這也是山外山景區抗戰博物館和紅色旅遊開發意義所在。
水弄山老戰場打造紅色文旅精品遊,是文旅結合精準開發案例,是「水陸空戶外運動三位一體+創意風情休閒體驗」景區定位的提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