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24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吳密)重慶市梁平區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頭戲來抓,通過優化電商生態環境,加大宣傳培訓和推廣力度,強化「網際網路+品牌」,拓展農特產品上行渠道,建立起了本地農特產品資源庫,建成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城區物流分撥中心,深入開展「全域電商、全企入網」,推動電子商務領域的創新創業。電商已成為帶動梁平經濟發展的又一「新引擎」。
如今,在電商這一片經濟發展的新藍海裡,湧現了一大批本土優秀電商的弄潮兒。昨(23)日,筆者了解到,梁平區袁驛鎮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就有一位「電商達人」——徐志琴,她「坐山吃山」,靠賣農家土特產賺錢。她在淘寶網、阿里巴巴上已經開起「美味的大梁平」 「竹山農特產」兩家網店,開店鋪到現在,僅僅9個月時間,銷售額達20餘萬元,月收入超過1萬元。
今年40歲的徐志琴,是竹山鎮正和村的一位普通農民,早些年,丈夫在家當村醫,她在外務工,2017年,為了更好的照顧家裡和小孩,她便辭職回家,當起了家庭主婦,一家人的收入來源於丈夫,生活雖然不富裕,但也平淡幸福。
去年8月,袁驛鎮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成投用,並大力鼓勵在家的村民參加培訓、開網店,實現家門口創業。
這樣「大張旗鼓」的「招人創業」,引起了徐志琴的注意,她發現了其中商機。「我家的小孩在袁驛小學上學,每天要接送孩子上下學。空餘時間我可以在袁驛鎮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學習知識、開網店,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一舉兩得。」徐志琴說,她以前在淘寶網上搜索過了土特產的關鍵詞,發現淘寶網上土雞蛋、土豬肉、青菜等商品琳琅滿目,還不乏顧客好評超過10000次的皇冠賣家,現代人都想吃綠色生態食品,土特產應該很受歡迎。
很快,徐志琴便成了袁驛鎮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的一員,開始她自己的電商創業道路。在該中心培訓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淘寶開店知識、拍攝圖片方法和製圖技巧。去年8月底,徐志琴正式在淘寶網註冊了第一家網店「美味的大梁平」。
徐志琴把農家產的梁平柚、紅薯、蘿蔔、土豆等農特產品都拍成照片放到網上,這些顆粒飽滿、綠色天然的土貨很快就引起了人們注意。沒幾天,第一筆生意來了。緊接著,第二筆、第三筆……徐志琴來勁兒了。她開始背個袋子,走家串戶,收購剛採摘的梁平柚、香椿、土豆、花生等農產品,開始了她的電商路。
剛開店鋪那會,徐志琴每天早出晚歸。「剛開始丈夫非常不理解我,覺得做這個沒前途,認為現在城裡人那麼多山珍海味,沒人會稀罕這些農產品。」徐志琴說,自己認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並且一定要做好。
「網上搞銷售,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很重要,必須講信譽。否則,網店的口碑就不好。」徐志琴對於網店銷售似乎有自己「一本經」。她告訴筆者,現在網店銷售的很多土特產,都是實行的訂單農業,給種植戶提前預定,收成後種植戶主動送貨上門,這樣既能保證產品質量,也能帶動當地群眾致富。
「剛開始開店鋪,以為種類多銷量自然多,湊了10多種產品,把自己累壞了,可錢只賺了一點點。」徐志琴說,後來根據當地特產,綜合銷售量,慢慢把品種降到了四、五種,主賣袁驛鎮、竹山鎮的土特產,網店產品越來越精,品牌越來越響,生意也漸漸好了起來。
漸漸地,徐志琴的網店由一家開到兩家。如今,兩家店生意都不錯,日均成交量有40多單,每月銷售都超過3萬元,每月收入超過1萬元。徐志琴把最先進的網際網路和最原始的土特產連接起來,打開了一扇致富之門。
「開網店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省錢。如今,開網店讓我嘗到了網絡銷售帶來的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讓我找到了『坐山吃山』,靠賣本地農產品致富的新型賺錢方式。徐志琴笑著說,下一步,他將繼續做好線上銷售,嚴把質量關,努力打響梁平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