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禹用尤克裡裡訓練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
孫金彥在集賢裡小學教室後門觀察小賀
趙洪霞、赫慶雪為黏多糖患兒小博送教上門
馬玲收到智力障礙患者靜靜親手製作的禮物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三十五個教師節。在自己節日的這一天,千千萬萬的老師依然辛勤地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傳道、授業、解惑……在這些人中,有一群既平凡又特殊的老師,他們的學生因為身體或是智力上的缺陷,被稱為「折翼的天使」,而他們正是這群「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創建於1994年的北辰區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集文化教育、康復訓練於一體,對智力障礙、自閉症、腦癱等多類特殊需要兒童實施特殊教育的學校,設有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學段。9月10日,天津日報記者走進北辰區特殊教育學校,跟隨這裡的老師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教師節。
禮物
我們的成就感就來自這每一節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技巧。今天,孩子們順利完成了一整套訓練,這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
9:00
地點:學校感統訓練專業教室 老師:杜禹
上午9點,剛剛走進學校幼兒學部教學區,便聽見了一串悠揚的琴聲。循著琴聲,我們推開了感統訓練專業教室的門,只見一個陽光大男孩正抱著一把尤克裡裡彈奏著,在他的身邊,還有排成一隊的四個小男孩,站在由長條教具搭成的「橋」上,在琴聲的伴奏下,興奮地快速移動著腳步。
陽光大男孩叫杜禹,是北辰區特教學校的一名幼兒教師。
「好的,大家都表現得非常好,咱們再來一遍。要仔細聽我的琴聲,大家要根據節奏的快慢,來調整自己腳步的速度,明白了嗎?小橋後面的拱形門,需要爬行,也要注意速度。準備好了嗎?咱們的小火車就要出發了……」隨後,琴聲再次響起,時而歡快跳躍,時而悠揚舒緩,孩子們根據這樣的節奏,一路小跑地走下了「橋」,之後又爬過了5道高低不同的拱形門。半個小時的課程中,有孩子摔倒,有孩子嬉戲打鬧,甚至有孩子一直纏著他問「老師,你在說什麼」,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杜禹就會蹲下來,扶起摔倒的孩子,安撫打鬧的孩子,一遍遍回答孩子的問題。之後,他會再次微笑著彈起琴,糾正孩子的動作,鼓勵孩子們繼續完成這一整套訓練。
1995年出生的杜禹,兩年前畢業於邯鄲學院特教專業,之後進入到北辰區特教學校,專門帶學前的孩子。從高中時就玩樂隊,一直擔任樂隊吉他手和貝司手的大男孩,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學校裡年輕又非常專業的特教老師。
利用孩子們休息的間隙,杜禹向我們簡單介紹了這四個孩子的情況:他們都處於四五歲的年齡,都患有輕度自閉症。「3至6歲是自閉症孩子康復的黃金期,我把音樂融入到課程中,通過這些遊戲活動,就是希望在感統課上,訓練孩子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普通老師的成就感可能來自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我們的成就感就來自這每一節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技巧。今天,孩子們順利完成了一整套訓練,這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杜禹說。
「孩子們,咱們最後一起唱一首《說再見》……」下課鈴聲響起時,杜禹和孩子們圍在一起席地而坐,「說再見……揮揮手……我們再見……」伴隨著琴聲,孩子們高聲唱了起來。明媚的陽光透過窗,照在杜禹的臉上,讓他年輕的臉龐看上去溫暖無比……
禮物
也許是知道這一天是教師節,當孫金彥拉過小賀的手時,這個15歲的男孩給了孫老師一個緊緊的擁抱和一臉燦爛的笑容。
10:10
地點:集賢裡小學 老師:孫金彥
上午10點,北辰區特教學校進入大課間,孩子們都從教室中來到操場上,參加趣味體育活動。而小學部教師孫金彥則快步穿過人群,向與學校只有「一門」之隔的集賢裡小學走去。走過操場,進入教學樓,在一樓六年二班教室的後門,孫金彥停了下來。隨後她踮起腳尖,搜索了一圈後,目光落在了教室中坐在中間的一名學生的臉上。學生叫小賀,15歲的他,是一名唐氏患兒。2016年,在北辰區特教學校學習了5年後,小賀成功進入集賢裡小學開始融合教育,成為該校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雖然小賀人到了集賢裡小學,但作為他曾經的老師的孫金彥,卻一直放心不下,有事兒沒事兒都會跑過來看看。
5分鐘後,小賀下課了。孫金彥走進教室,與小賀的班主任李榮聊了起來。「小賀最近注意力不如上學期,可能是剛開學的原因」「班裡的孩子們一直都很喜歡小賀,同學之間相處得非常好」「李老師,特別感謝您,不過您還得多費心」……兩位老師的話題全部都是圍繞著小賀展開的。當得知小賀這幾天上課時注意力不太好,在徵得了李榮的同意後,孫金彥決定留下來,陪小賀上一節課。
7歲入讀北辰區特教學校的小賀,一直是學校的「明星」學生。特別愛看書的他,讀過很多遍四大名著。為了讓小賀能夠學習更多的文化課知識,三年前,小賀的媽媽向學校提出了一個請求:「能否幫小賀進入普通小學融合?」北辰區特殊需求服務指導中心為小賀評估後,認為他可以融合,之後,孫金彥開始為小賀聯繫接收學校,而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學校的「鄰居」──集賢裡小學。「當時我跟學校說,就希望能找個特別有愛心,特別有耐心的班主任。這些年,李老師對小賀的付出,我們都看在眼裡,特別感謝李老師。」孫金彥說。而在李榮看來,孫金彥等特教老師們才是讓自己最感動的人,「跟這些特教老師相比,我們的付出有限,她們比我們更不容易。」
這三年,小賀每天上午在集賢裡小學上學,下午則回到特教學校。這天中午下課鈴聲響起後,班裡的同學照例把小賀送到了兩校之間的大門口。而門的另一方,迎接他的孫金彥早已等候在此。也許是知道這一天是教師節,當孫金彥拉過小賀的手時,這個15歲的男孩給了孫老師一個緊緊的擁抱和一臉燦爛的笑容。
禮物
課程結束後,赫慶雪準備離開時,「赫老師」從小博的口中突然喊了出來。赫慶雪一把抱住了小博,「寶貝,這是老師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
13:30
地點:北辰區雙口鎮 老師:趙洪霞 赫慶雪
「最近小博的狀況越發的不好了。」「是的,這幾個月,孩子基本上不怎麼說話了,肌肉也越來越僵硬。」「我們還是得鼓勵他多說,手部肌肉的訓練也不能停。」……教師節這天正好是周二,吃過午飯後,學校送教部的兩位老師──趙洪霞和赫慶雪,開啟了每周一次的「送教上門」工作。而居住在距離學校20多公裡外雙口鎮的小博,正在焦急地等待著老師的到來。
計程車一路前行,對於司機杜師傅來說,他已經習慣了在每周二的下午來學校接上赫慶雪,「這麼年輕的姑娘,卻做著這麼偉大的事,我幫不上別的,就想著每周二能準時安全地把她送到。」杜師傅說。「90後」的特教老師赫慶雪為小博送教已經有一年的時間,聽說最近小博的狀態不太好,自己的師父趙洪霞今天也跟著她一起去看看小博。
40分鐘後,杜師傅把車子停在了雙口鎮後丁莊村的一條平整的小路上。趙洪霞和赫慶雪拎起裝滿五顏六色教具的書包,向小博家走去。「小博,快看誰來了。」循著媽媽的聲音望去,看見已經進門的老師,坐在床邊的小博笑了,一對兒大眼睛瞬間變成了小小的月牙。
13歲的小博,是一名智力障礙並患有黏多糖的患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逐漸惡化,行動力越來越差,由北辰特教學校的老師每周為其送教上門。
這節課,赫慶雪為小博安排了豐富多彩的遊戲:課上,師生二人在圓桌上擺積木,插雪花片、穿鞋帶、串珠子;下課後,兩個人在客廳的過道上踢球,接球,吹泡泡。雖然小博一直沒有說話,但臉上時刻掛著笑容。「我剛才跟孩子握手時,他的身體越來越僵硬,基本沒有什麼語言。小雪安排這些環節,是為了鍛鍊他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而且一直在鼓勵他說。我們能看得出來,他想說,但發不出音。」在一旁做著記錄的趙洪霞告訴我們。隨後,小博媽媽的話也證實了趙老師的分析,「孩子現在越來越『懶』,要不是你們來,每天就只躺在床上,而且也很少說話了。你們來,是他最高興的事。中午吃完午飯,就一直坐在床邊等著,盼著,雖然開著電視,眼睛卻一直看著門外。」
兩個小時的課程,在一個個遊戲中,很快過去了。雖然一直沒有開口說話,但笑容卻一直掛在小博的臉上。課程中,赫慶雪一直在鼓勵小博開口說話,甚至到了下課時,她裝著生氣的樣子說:「你今天都沒有叫我一聲,小博,你是不是把我忘了啊?赫老師好傷心啊。」隨後,她和趙洪霞開始收拾教具準備離開。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小博媽媽要送兩位老師出門時,很大一聲的「赫老師」從小博的口中,突然喊了出來。雖然發音有些模糊,但是在場的人都聽得清楚,小博叫的就是「赫老師」。這一聲,也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力氣,叫完赫老師的小博一下子癱坐在沙發上。而站在門口的赫慶雪早已淚流滿面,只見她轉身快步回到沙發前,一把抱住了小博,「寶貝,這是老師今天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
禮物
晚上6點半,看著靜靜把手上的工作都做完了,馬玲也準備離開。靜靜突然從身後拿出了一個小小的陶藝花瓶,「馬老師,節日快樂!」
16:50
地點:陶吧工藝坊 老師:馬玲
下午4點半,送走了最後一名學生,老師們也開始為下班做準備。十分鐘後,職教部教師馬玲拎著背包走出校門,找到了一輛共享單車。「馬老師,又要去陶吧看靜靜?」「對,難得今天下班早,想過去看看她。」與門衛大叔說了「再見」後,馬玲跨上車,急匆匆地向西北方向騎去。正如大叔所說,她此行的目的地是距離學校3公裡外的一間陶吧工藝坊,要去看的是她曾經帶過的一名畢業生靜靜。
路上,馬玲告訴我們,今年已經21歲的靜靜是一名智力障礙患者,在北辰特教學校上了小學、中學又讀了三年職高。去年,靜靜從學校畢業了。三個月前,在一間陶吧找到了一份勤雜工的工作。「靜靜讀職高時,曾學過陶藝,也算是有特長。不過說實話,我就是不放心,這孩子能找到一份工作不容易,所以特別不想給人家用人單位找麻煩,我們老師能幫就多幫點。」
「馬老師,又來看靜靜,您放心,她最近表現得特別好……」看到馬玲推門進來,陶吧店主連忙迎了上來。也許是聽到「老闆」在誇自己,坐在角落裡正在擦拭拉坯機的靜靜靦腆地笑了。跟店主簡單了解了靜靜最近的工作表現後,馬玲來到拉坯機前,蹲了下來,並接過了靜靜手中的抹布。「靜靜你看,擦拉坯機是一項很細緻的工作,轉盤、水槽、機身都要擦拭乾淨,就像老師這樣。」馬玲一邊示範,一邊給靜靜講解著每一個動作的要領。「靜靜,你做得非常棒,不過還有一個小細節要注意,擦拉坯機的時候如果有泥點濺到了地上,一定要及時用墩布把地擦乾淨。」當把店裡的三臺拉坯機都擦洗乾淨後,馬玲又帶靜靜來到了展架前,為她講解擦拭陶瓷花瓶的注意事項。「其實,這些內容馬老師幾乎每次來都會講,但因為這孩子的情況特殊,所以馬老師囑咐了一次又一次。這些老師對已經畢業離開學校的孩子都這麼負責,可想而知在學校裡是多麼的有愛心和耐心。」看著這一切的店主不禁感嘆道。
晚上6點半,看著靜靜把手上的工作都做完了,馬玲也準備離開。就在她跟靜靜告別時,靜靜突然從身後拿出了一個小小的陶藝花瓶,舉到了馬玲的胸前,「馬老師,節日快樂!」看著這個突如其來的禮物,馬玲一時沒反應過來,「馬老師,這是靜靜親手做的小花瓶,說是送給馬老師的節日禮物。」在店主的提醒下,馬玲紅著眼圈收下了這個特殊的節日禮物。
回家的路上,這個小小的花瓶被馬玲放在車筐的正中間。夕陽西下,花瓶裡的小花被染成了金黃色。看著它,馬玲一邊騎車,一邊哼起了小曲兒,而臉上洋溢著的是滿滿的幸福……(記者 張雯婧 攝影 谷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