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地方的小吃是最能夠代表當地人的風俗,所以初到一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尋訪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在小吃的味道裡,慢慢的體會風情,慢慢的融入民俗中去……
且看吃貨旅遊必去的五大城市,長沙比成都重慶都火,廣東為何最後一名?
1、長沙
行走在長沙的大街小巷,夜宵攤可謂琳琅滿目,臭豆腐、口味蝦、豬油拌粉、糖油粑粑等湘味小吃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熱辣的食物無不是長沙人性格的真實寫照。享譽盛名的臭豆腐,看著黑,聞著臭,但吃起來,鹹香四溢,可謂別有一番風味,正所謂來長沙不吃臭豆腐等於白來,所以還在等什麼,心動不如行動吧。
湖南是自古便以湘楚文化聞名的地方,有文化淵源的地方,自然便多些有特色的東西,比如菜式與特別的味道,如此,作為一個喜好美食的傳統中國人,莫不慕名而來,以慰口福。
而風味小吃更是湖南地方特色的一個最為誘人的閃亮點,不說外地來的食客,就說本土人,也是沉迷在美食特色裡不可自撥。
2、成都
成都的小吃,傳統的如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新創的如串串香、麻辣燙,因為其色、香、味俱佳,看一眼可以讓你口水長流,吃一餐會讓你眼淚鼻涕一起流,那種味覺刺激,那種酣暢淋漓,用一句四川話來形容就是安逸得板,簡直不擺了!難怪有人說,來成都不品嘗成都小吃,就等於白來了一趟成都。
誰都知道,火鍋是四川人獨有的飲食品牌。傳統火鍋也就一尺多大,最多可供七八個人圍坐在鍋邊燙涮食物,再有更多的人參與,那就要把幾張桌子併攏列成一排方能坐得下。
一道麻辣兔頭,紅油汪汪,上頭鋪蓋一層芝麻和花椒末,骨脫肉滑,辣而不燥,鮮而不腥。下口去啃倒是講究不少門道,需要充分調動手、口、唇、舌等多種功能,只見成都老餮輕車熟路地掰、分、咬、吮,品出箇中滋味,大快朵頤。
3、重慶
說起重慶美食,首屈一指的要屬重慶暖鍋了,麻辣鮮香,萬裡撲鼻,好比鴛鴦暖鍋、四味暖鍋、藥膳暖鍋、魚頭暖鍋、全羊暖鍋等,若樣樣吃遍,最少得10天半月的,氣候越熱吃的人越多,越吃種類越齊備。
先說說大名鼎鼎的火鍋吧!都說去了北京「不到長城非好漢」。那來了重慶就是「不吃火鍋非好漢」了。火鍋分為紅湯和鴛鴦。紅湯就是整個鍋裡都是由辣椒、花椒和其他辛香料熬製的鍋底。
著名的「重慶小面」?對!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重點介紹過的「重慶小面」。與北方的麵條不同,重慶的小面重在「味道」,吃的是「調料」。離不開的同樣是辣椒,準確的說是用辣椒作為主料特製的紅油,每個小麵館都有自已製作紅油的秘方和程序。除了紅油,還要按比例搭配其他調料,有些館子甚至調料都有二十多種,所以重慶小面是「千家館子萬種味道」。
4、西安
說起西安的特色小吃,可真是數不勝數:鍋盔、餄餎、柿子餅、餃子宴、金線油塔、葫蘆頭。西安所有景點中,回民街是我最嚮往的,來西安是不能不去呀。回民街的小吃數不勝數,在離回民街很遠的地方我就聞到了香味。
還有一個小吃,曾深得秦始皇的喜愛。它並不是從鹹陽流傳出來,而是從秦鎮本地為皇朝供物的,這些都是民間傳說啦!想必這個大家都吃過,是香軟可口的涼皮呀!它的原料是大米粉,製作時把大米粉調成糊狀,平鋪在多層竹籠內,吃起來,嗯!真香!嗯!真嫩!嗯!真燙!嗯!真好!
這種面又名褲帶面——這是在麵條端上桌後我才知道的。僅僅幾條面就堆滿了一大碗,麵條足有三根手指並在一起那麼寬。這些麵條猶如一條條素淨的綢帶糾纏在一起,上面堆積著又紅又碎的辣子,仿佛是在綢帶上繡了紅豔豔的花團。拌勻後,麵條被染成了橙紅色,泛著油亮的光澤。
5、廣東
中山美食在全國乃至海外都享有盛譽,吃在中山是珠三角市民、港澳臺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的共識。貌似所有華人都以為只有廣東人會煲湯,其實我們閩南人煲湯那才是絕活呢,滋補的、去火的、養這養那的,花樣那叫一個多的。
作為粵菜的發源地,廣州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美食城市之一。這座120萬人口的城市擁有相當豐富的美食文化,出色的粥店和高檔餐館隨時敞開大門歡迎人們光臨。廣東菜的特點是口味清淡,有海鮮、烤肉以及傳統飲茶等,配上餃子和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