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香包迎端午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你製作過程

2021-03-05 鄭州新聞廣播

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而且香包也是這個節日中

最具有節日氣息的代表之一。

今天中午11點,

鄭州新聞廣播聯合二七區文化館

邀請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香包技藝傳承人張豔老師

為大家講述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

在直播間手把手現場教制傳統香包

△來自二七區文化館的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技藝傳承人張豔老師(中)

△鄭州新聞廣播嶽翔、副總監馬如瀟、汪昆明現場學習香包製作過程,聽眾通過視頻直播全程觀看了製作過程。


張豔老師在直播間掛香囊

每年鄰近端午節,形形色色,香氣四溢,樣式玲瓏可愛的香包,是這個節日中最具有節日氣息的代表之一。

圖 I  張豔老師作品

張豔:自幼喜愛工藝美術,四十多年的追求、探索,使張豔對各種門派的藝術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哪種藝術,對她都有濃厚的吸引力。現為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剪紙蛋雕類高級民間藝術師。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蛋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圖 I  張豔老師作品《布老虎香包》獲國家專利設計


張豔的作品有駝鳥、鴨、鵝蛋彩繪及蛋浮雕,葫蘆烙畫、彩繪、泥玩、面花、軟陶、草編、泡沫雕、有剪紙、布貼畫、刺繡、民間香袋、香包、繡球,布狗狗,布老虎,有觀賞及實用的中藥保健布藝,有保健靠墊、虎枕、護腰等,有傳統的民間工藝吊件、壁掛等女紅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內外大型文化活動,獲多項金獎。五彩馬和布老虎等實用香包設計獨特。創造發明多種香包造型及布玩偶造型。

2003年獨立經營加工張豔特色香包系列。2005年創辦河南省民間手工藝術展演團,廣泛宣傳、演講、展示河南的傳統民間藝術。在傳統香包工藝基礎上大膽創新,將傳統的剪紙工藝、布貼工藝、刺繡工藝融為一體,開發了一系列香包產品。如布狗狗香包系列、布老虎香包系列,扳腳娃娃香包系列、十二生肖香包系列,七彩蓮花香包系列,彩繪香包系列等等。2014年張豔住所掛牌二七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2018年11月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張豔特色香包設計製作工作室掛牌

香草的配方:蒼朮 白芷 辛夷 艾葉 硃砂 雄黃 等中草藥。

作用功效:預防感冒、預防過敏、鎮靜安眠、驅蚊防蟲、芳香除臭、防蛀、清潔空氣、留香持久、淡化汗。

使用方法:懸掛於寶寶身上或床頭或置放於寶寶枕邊,也可置放於客廳、臥室、書房、抽屜、櫥櫃、衣櫃、洗手間、會議室、汽車等 。 

你想製作香包嗎?

6月20日、21日

上午10:30—16:30,

如果您想跟著張豔老師學習製作香包,

可以前往二七區二七萬達中廳,

現場免費學習「香包製作」過程。

粽葉飄香,龍舟競渡!

鄭州新聞廣播邀您

一起過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

6月25日,

鄭州新聞廣播將推出特別策劃

我們的節日《故事裡的端午》,

全天三檔節目傾情演繹端午故事!

敬請關注!

編輯:彭程

統籌:嶽翔、馬如瀟、趙海英、尚書

相關焦點

  • 玲瓏香包迎端午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你製作過程
    在直播間手把手現場教制傳統香包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技藝傳承人張豔老師(中)  △鄭州新聞廣播嶽翔、副總監馬如瀟、汪昆明現場學習香包製作過程,聽眾通過視頻直播全程觀看了製作過程。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蛋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 徐州香包非遺傳承人:傳承中創新 「比試」手工技藝
    &nbsp&nbsp&nbsp&nbsp近日,20餘款「非遺」項目亮相江蘇發展大會「非遺展示區域」,現場搭建非遺展廳,向中外嘉賓展示江蘇非遺傳統文化。&nbsp&nbsp&nbsp&nbsp記者在現場看到,蘇州刺繡、徐州香囊、宜興紫砂壺、南京雲錦、秦淮燈彩等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展示非遺精品。鏡頭前正在向參觀者展示的是徐州香包非遺傳承人井秋紅,她告訴記者,從小便開始跟隨母親學習這門手藝。
  • 慶陽香包迎端午——作者:解放
    慶陽香包迎端午--作者:解放端午將至,金城的節日氣氛越來越濃烈,其中最火的當屬省民俗文化產業協會和甘肅鼎鑫文化傳播公司聯辦的「第十三屆慶陽香包蘭州展銷會」。並在採訪結束僅一個小時,便在新華社主辦的《新華網》上發表了《甘肅蘭州:迎端午 尋香包》的報導。瞬間,讓慶陽香包香飄九州!紅漫四海!
  • 廣彩傳承人親臨現場,手把手教你製作廣彩作品
    據南方網報導,6月3日,「碧江小蓬萊藝術館廣彩非遺傳承基地」(何麗芬廣彩大師工作室)揭幕典禮暨順德區文博單位合作基地掛牌儀式在佛山順德碧江小蓬萊藝術館廣彩非遺傳承基地舉行。揭幕當天,廣彩瓷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何麗芬親臨現場,手把手教現場觀眾製作廣彩作品,把「好彩」帶回家。  碧江小蓬萊藝術館廣彩非遺傳承基地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順德碧江村。碧江古村位於北滘鎮。大規模建村始於南宋初年,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祠堂、宅第、民居、書塾、園林等明清古建築處處可見。  據介紹,該傳承基地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群眾,開發有趣的廣彩手作體驗課堂。
  • 【傳承人】香包大師 劉蘭芳
    2002年,參加首屆民博會2002年至2016年,六十餘次參加全國非遺成果展及民間工藝品展,杭州藝人節、蘇州文創會、廣交會、深圳文博會、成都國際非遺展。6月,作品《平安富貴繡花鞋》被中國慶陽端午香包民俗文化博覽會刺繡類金獎;2008年,作品《幼兒保健枕》榮獲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新產品金獎;2009年設立隴繡非遺傳習所與中國美院、東華大學、隴東學院、騰訊、雅昌等合作,製作《絲綢之路俑娃》、《百鳥朝鳳》「義渠戎國」品牌產品。
  • 香包藝人、膏藥傳人、玉雕大師……走近非遺傳承人→
    目前,非遺購物節線上活動直播推介、非遺隨手拍大賽、非遺知識有獎競答、非遺微視頻展播等線上、線下活動已陸續展開。6月13日,將在雲臺山風景名勝區舉行非遺展演展示活動開幕式,並通過網絡平臺在線直播。這歡樂的精彩大戲無疑是非遺人的節日和一場大秀,而對於全省各地的非遺傳承人來說,非遺不是一場熱鬧的秀,而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技藝,是尋常小日子,也是美好生活本身。
  •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6日訊(記者詹海波)1月16日,武漢老字號五芳齋第32屆湯圓節在中山大道總店開幕,活動現場五芳齋湯圓非遺傳承人教授漢服美女,網上直播做湯圓,並在現場贈送10份疊式元宵回饋老顧客。市民在五芳齋湯圓製作傳承人的指導下手工製作湯圓,感受中國傳統年俗甜滋味 記者詹松 攝活動現場,五芳齋湯圓製作工藝的非遺傳承人、武漢五芳齋總店店長李傑身穿白色工作服,現場教授6位身穿漢服的帥哥、美女直播做湯圓。
  • 【守藝中華】蘆氏香包傳承人蘆愛玲:用創新傳承技藝 讓香包異彩紛呈
    中華網河南頻道【守藝中華】欄目專訪「蘆氏香包」傳承人蘆愛玲,看一位已過耳順之年的老人如何讓香包重新受到大家的歡迎。蘆氏香包傳承人蘆愛玲【人物簡介】蘆愛玲,64歲,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代表性傳承人,深愛女紅,繼承了其奶奶的香包藝術和布藝玩偶的製作技藝,對民間藝術有著特殊的感情,致力於民間技藝的傳承與研究
  • 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劉蘭芳: 巧手繡出幸福新生活
    作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20年來,劉蘭芳不僅建起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領多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留守婦女走出貧困,讓更多人了解了慶陽香包、傳承了香包文化,還探索出了一條慶陽香包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自幼,劉蘭芳就對香包刺繡情有獨鍾,對於配色、針法、描摹花樣等刺繡技藝有著獨到的領悟力。「在慶陽村莊裡,刺繡的風氣很濃。
  • 山東將開展300多項非遺活動 市民有機會讓傳承人手把手教製作
    市民有機會讓傳承人手把手教製作  據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介紹,遺產日期間,山東將組織開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成果展活動。  振興傳統工藝精品展從全省精心選取了12項在非遺生產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技藝項目參加,囊括了刺繡、木雕、紡織等最能體現山東文化特色的技術項目,同時邀請了東昌葫蘆雕刻李玉成、萊州草編楊玉興、魯繡徐秀玲等12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精湛技術和生產工藝流程,並展出珍貴代表性作品近千件。
  • 非遺傳承人在進博會現場展示香囊製作技藝
    「非遺」傳承人陳杏芝在進博會現場帶來了香囊製作技藝的展示。陳杏芝製作的香囊。(李菁 攝)澎湃新聞記者從「非遺」展臺獲悉,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香囊內裝有雄黃、薰草、艾葉等香料。
  • 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劉蘭芳:巧手繡出幸福新生活
    作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慶陽香包繡制技藝傳承人,20年來,劉蘭芳不僅建起了慶陽香包繡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領多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留守婦女走出貧困,讓更多人了解了慶陽香包、傳承了香包文化,還探索出了一條慶陽香包市場化的發展之路。自幼,劉蘭芳就對香包刺繡情有獨鍾,對於配色、針法、描摹花樣等刺繡技藝有著獨到的領悟力。「在慶陽村莊裡,刺繡的風氣很濃。
  • 關注非遺:安得一雙巧手 再續香包故事
    可漸漸地,香包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雖然在端午節前夕,有的商家會將其作為禮物贈送,但在大街小巷,卻再看不到或推著車、或扛著竹架子、或擺地攤叫賣香包的人。「中國文化遺產日」設立10年之際,作為非遺項目的香包又有著怎樣的現在?憾她曾自掏腰包為這門手藝出過一本書《禮記》中稱,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
  • 江蘇非遺徐州香包精彩亮相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
    江蘇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徐州香包受邀參加這14個項目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點讚」的非遺項目,分別來自江蘇、浙江、河南、內蒙古、廣東、四川、福建、黑龍江8個省(自治區),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開幕式現場,江蘇省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攜其特色產品——「針棒」香包精彩亮相,贏得了現場嘉賓的稱讚,讓泉城百姓近距離領略了江蘇非遺的獨特魅力。
  • 小香包中的非遺文化
    10月20日,江蘇省徐州市馬莊村,一位老人在縫製香包。手工香包曾是在徐州地區農村廣為流傳的民俗工藝品,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村民都會縫製香包並隨身佩帶。香包內裝中藥,以驅避蚊蟲、御邪防病,也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香事文化千年飄香 傳承人公開配方與工藝
    人民網上海6月11日電(葛俊俊)參考清代《理瀹駢文》與明代《臞仙神隱香譜》調製的素色驅蚊避疫香包,溢出淡淡的藥香,精緻玲瓏,愛不釋手。2004年,師從香學宗師劉良佑的吳清,如今成了江南傳統文人香事的傳承人。從漢代到光緒年間的香方近千種,吳清根據配比及工藝,恢復製作的有百餘種。
  • 「非」常時期 「遺」起防疫——江蘇非遺傳承人攜手抗疫紀實
    《武漢,我們和你在一起》,宿遷編排淮海戲《定能戰勝毒魔渡難關》、柳琴戲《中華兒女鬥志昂》,泰州靖江錫劇團還創作了錫劇《請給武漢捎個信》,為抗疫助力。南京剪紙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張方林製作《待到春暖花開時》。常州金壇刻紙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兆群精製作《中國必勝》、孫丹丹創作作品《平安歸來》。
  • 快進來瞧瞧,「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你製作
    秋風起,不僅是吃腊味的時節,也是製作腊味的良機。昨日下午,東莞市長安鎮選堂大講堂「非遺月」分講堂之「矮仔腸製作技藝」非遺體驗活動在烏沙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開展。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矮仔腸第四代傳承人呂襯嬋來到烏沙社區為市民們講授中國臘腸的歷史,並手把手教授現場市民製作矮仔腸。
  • 這個香包不一般,連總書記都點讚
    01小小香包背後是樂善好施的家風王秀英是徐州人,從小就看著外婆手裡的銀針上下翻飛,做出的香包又精緻又好看。外婆見她感興趣,手把手教她怎麼順線、從哪裡下針,一針一線地教她製作徐州香包。她每天著迷於香包的改良和創新,把一枚小香包做成了自己的標籤。
  • 非遺美食水菱角如何「瀨」出老廣味道?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教學
    12月6日,一場西關水菱角非遺美食體驗活動在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粵菜文化印象館舉行,「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講述「非遺」美食發展歷史,十多名信息時報小記者聆聽西關故事、了解非遺美食文化、並體驗非遺美食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