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疫情繼續蔓延,「重災區」九龍地區的兩個菜市場接連出現群組感染。8月4日,衛生防護中心公布,香港新增了80宗新冠確診病例,其中3人是在紅磡菜市場和土瓜灣菜市場售賣海鮮水產的攤販。香港連續兩日新增病例低於100宗,累計確診3670宗。
紅磡菜市場已有4個相鄰的水產攤檔先後出現4宗病例,另有6名清潔工人、肉鋪及乾貨店的員工感染,加上5名密切接觸者確診,紅磡菜場群組確診患者達15人;而距離紅磡菜場約1公裡的土瓜灣菜市場亦有2名水產攤販感染。根據衛生署資料,此前約有6名和8名確診者分別到訪過紅磡菜市場和土瓜灣菜市場所在的大廈,或為菜市場的顧客。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在流行病學調查時,確診的水產攤販稱有戴上口罩,但考慮到多個病例涉及水產攤,衛生防護中心已採集了水產攤的砧板、冰及汙水等環境樣本,了解是否因環境或者其他因素引起傳播。
早前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及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海鮮檔,以及近期的大連海鮮加工廠均出現聚集性暴發,張竹君稱擔心菜市場疫情會繼續暴發。
據大連市衛健委8月3日通報,通過初步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大連本次疫情可能起始於凱洋公司海鮮加工車間,之後在加工車間迅速傳播,並向外擴散。截至8月3日,該車間共有60餘名工人和管理人員感染,患病率高達61.9%,大連累計確診87例本土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27例。
港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實地考察兩間菜市場後表示,由於病毒在潮溼環境下可以生存很久時間,若有患者感染後到訪菜市場,將病毒帶入菜場,病毒可能通過唾液、人手、糞便及老鼠等途徑傳播。紅磡菜市場有清潔工感染,可能因為有人吐口水或者老鼠經過廁所時傳播病毒。此外,很多水產攤販會在下午1時至4時休息,大多時間會聚在一起吃飯、閒談吃飯,袁國勇認為也有可能是他們摘下口罩一起喝啤酒、吃飯時受感染。
因紅磡菜市場的攤販餵養了至少5隻貓,袁國勇表示也有可能是市場內的貓被人傳染,貓繼續在街市走動、尤其在魚檔附近流連,從而傳播病毒,他表示將從菜場的貓身上取樣檢驗。
至於武漢、北京、大連等地與海鮮有關的市場或加工廠均出現聚集感染,是否因海鮮帶毒導致?袁國勇強調,魚以及海鮮或其他水產是新冠病毒宿主的可能性極低。他提醒市民,吃魚和海產是沒有問題的,最重要是將海鮮水產煮熟,而且廚房衛生很重要,去過菜場一定要洗手。
為防範疫情在市場擴散,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下稱「食環署」)8月4日晚間宣布,紅磡菜市場和土瓜灣菜市場將在5日、6日停業兩天,以等待環境樣本檢測結果,確保安全後才能放心重開街市。食環署也會在街市停業期間再次進行全面清潔和消毒工作,保障菜市場攤檔及市民的健康安全。
在本輪疫情中,許多確診病例為老人、家庭主婦,曾在潛伏期到過菜市場買菜。為防範疫情在菜市場暴發,每日菜場關閉後,清潔工會在日常打掃之外再進行徹底清潔,食環署也曾向菜場和小販市場的攤販派發外科口罩和消毒搓手液。
從7月28日起,食環署為全體菜場攤販安排一次性免費病毒檢測,將派員到各街市派發樣本瓶給攤檔商販及工作人員收集深喉唾液樣本,並在隨後一至兩日收回樣本進行檢測,食環署曾於7月31日和8月1日已先後在紅磡和土瓜灣街市派發樣本瓶,檢測工作尚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