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篷海草,一束嬌豔。走進寧津街道東墩村,映入眼帘的是全新的街道門面——漁家「三弄」美食街。灰海草、紅燈籠、黃廊柱、仿古磚,正在裝修建設的整條街,在毛體牌匾的襯映下,精緻中透著濃濃的民俗韻味。
寧津街道東墩村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500年歷史,因村南約500米處曾設有抵禦倭寇而建的煙墩而得名。村內建築大多以海草房為主,現存海草房近千間。同時,還擁有刺繡、剪紙、面藝等民俗技藝傳承至今。先後榮獲中國傳統村落,「鄉村記憶」工程首批示範村、山東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山東省旅遊特色村、山東省美麗宜居村莊等稱號。
近年來,東墩村依託深厚的海草房文化和谷牧故裡等紅色歷史資源,弘揚革命精神和傳統文化,修繕了谷牧舊居,並對舊居周邊海草房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了谷牧傳記館、石島民俗館等展館,形成了「一院一主題、一館一特色」的海草房主題院落群。谷牧舊居現已被列為「威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一年四季參觀者絡繹不絕。
讓古老的村莊在新時代大步走上小康之路。東墩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契機,充分利用舊村改造置換出的300多戶海草房民居和近千畝土地,以海草民宿、膠東特色餐飲、紅色旅遊為特色,突出農業為基礎的產業融合、輻射帶動等主體功能,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通過構建股份合作、土地股權量化等模式,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目前,東墩村正在加緊修建以石島漁家風情為特色的漁家風情「三弄」小吃街,將石島區域有漁家風情特色的盛家火燒、鮁魚水餃和石島海鮮等引入「三弄」,在民間招募有特長的漁民從事經營,形成人丁興旺的漁家風情片區。
按照連片推進的原則,寧津街道在原來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上,跳出村與村的範疇,將地域相近、產業相似的東墩、東蘇家、留村等6個村進行統一規劃,不局限於一村一宅,而是連片打造,通過將環境、產業、旅遊、文化等要素有機融入,有效發揮集群示範效應,打造「古風古韻古村落、古宅古巷古人家」為主題的「十裡古鄉」美麗鄉村示範片區。
驅車走在秋風送爽的十裡古鄉,平整硬化的村路、古樸井然的海草房和錯落有致的綠化,仿佛進入到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百年不腐的海草房,淺褐色中透著點點灰白,訴說著小村莊的古樸韻味。
目前,從東墩到留村的十裡鄉村長廓,一幅美麗鄉村山水長卷已經展開,藍天、白雲、山脈、海草房,千年銀杏、元代古墓、特色民宿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通過不斷打造休閒農業、創意農業等田園綜合體,推進美麗鄉村整體提升的同時,也通過開發保護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古老漁村振興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