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標 | 撰稿」
數學期末考試得了99分!8歲的王福滿就是為了趕這場考試,走了近一個小時的山路,成了「冰花男孩」。
因為一頭結滿冰霜的白髮,看了讓人心疼!迅速把大批網民感動。
所在的雲南省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希望小學也得到了當地和社會的關注。
和王福滿一樣的留守兒童群體,也引起關注。當地為高寒山區學校配備必需的取暖設備,保障師生過冬。但是,每天走42分鐘的山路這種苦,還得繼續吃。
取暖設備可以買,這走山路上學的問題一時沒有辦法解決。這也是當下留守兒童面臨的現狀。
在城市,孩子可以就近讀書。在農村,原本每個村也有小學,但是很多孩子隨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外地就讀,農村的生源越來越少,一所所學校就和每個村莊一樣,成了空殼村,學校裡每個班的人數越來越少,到一個教室,一個年級只剩一個學生。於是,農村的小學開始撤併,原來就在家門口的學校停辦了,上學要去更遠的合併的學校。
學生過冬禦寒的,最實用的也就是衣服和被子,其他的空調或油酊,這就算捐給他們,他們也會為了電費而捨不得使用。
上學的交通問題,更是難以解決。
網友建議很多,想法也很好,但是把公交車通到村裡去等辦法,說起來都可行,關鍵是路要通,通了還要能開車,如果沒有通村級公路,哪怕是自行車,可能在崎嶇的山路面前,也只能歇菜。
解決村莊空殼化這樣的難題,在浙江等富裕一些的地方,就是鼓勵農民從山區搬遷到集鎮上,同樣也面臨土地、生產和生活等方面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但似乎這也是最好的辦法,也是平衡城鄉差別的一條途徑。不過,成功的例子還不是很多。
8歲的王福滿要想脫離苦難,要麼他的爸媽把他帶到身邊,到城市裡讀書。但是從農村到城市,孩子也和大人一樣要面對其他一些問題。或許這種源自內心的自卑和遭遇的另種眼光,比身體上遭受的苦難,更難受更折磨人。
還有,就是等上了初中或高中,住校了,不用每天走42分鐘山路,但每周兩趟還是逃不了的,總之再苦讀10年,考上大學,才能真正不用走這樣山路。
進了大學,就全憑王福滿自己的造化了。
這就是王福滿這一代留守兒童所要遭受的苦難。
前兩天,在外打工的王福滿父親王剛奎正在工地上搬沙子,一名工友舉著手機跑過來,給他看一張照片。
看到孩子頭上都是白的冰花,臉蛋通紅,穿著並不厚實的衣服,感到他很冷,覺得很心疼。看到照片的當天,他就請了假,回家來看看孩子。
家裡還有一個10歲的女兒,平時兩個孩子就呆在20多年前用泥巴扶起來的房子裡,沒通電,取暖就是燒木柴,靠炭盆。這樣的苦對他們一家三口來說,他們還可以承受。
於是,王剛奎面對想資助的網民,他拒絕了。用他的話說,不希望兒子因此學會不勞而獲。
人窮志不短,苦可以吃,不勞而獲不行。
當有媒體報導此事時說,苦難可以照亮人生未來的路,是不是太過矯情了!
如此用苦難瞎熬雞湯,是不知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不知道窮人的志向,是典型的亂燉,一種不道德的煽情,滿嘴嬌氣。
【陳洪標寫字說畫 | 原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