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5年11月,住建部發布《城市軌道沿線地區規劃設計導則》,TOD概念第一次進入中國市場;2018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發布,TOD項目正式站在了地產開發的風口浪尖,一時間,似乎每個同行都在討論TOD,每個新項目都有些TOD性質,那麼究竟什麼是TOD模式?TOD模式和傳統的地鐵上蓋項目有何不同?時代聯行用5分鐘,帶你讀懂TOD。
01萌芽
上個世紀,得益於小汽車的逐漸普及,居民日常可到達距離的延長,城市發展模式多為郊區蔓延式,即中心向外輻射,人們的生活、工作空間逐漸由市中心向郊區轉變,通過降低生活、工作密度來獲得生活體驗的提升。
但隨著城市邊緣的不斷擴大,人們發現了郊區蔓延發展的弊端:一是城市的無限擴大,使交通所需要的時間更長,生活體驗降低,城市發展呈現內捲化趨勢;二是因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道路、停車場佔用了大量空間資源,使空間的利用率及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於是,1992年,一本名為《下一代美國大都市地區:生態、社區和美國之夢》的著作問世,作者彼得·卡爾索爾普,第一次提出了TOD概念,即改變郊區蔓延式發展,以公共運輸作為核心驅動,通過緊湊、密集的布局,最大程度的促使人們選擇公共運輸,降低交通時間並為單位面積的地塊提供更高的物業價值。通過多年的發展,TOD概念已被許多城市奉為規劃的基礎。
02特色
在大多數人眼裡,TOD項目即融合了多種公共運輸的項目,因為大部分項目在選址時都會考慮公交車的因素,那麼只要是地鐵上蓋項目,開發商在宣傳時就會以TOD作為噱頭,但實則不然。
傳統的地鐵上蓋項目,將地鐵作為一種導流手段,對於消費者而言,僅提供一種出行選擇,對於地鐵乘客而言,購物中心顯得可有可無;而TOD項目,則是通過對公共運輸和空間的綜合利用,改變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簡單來說,地鐵上蓋項目對地鐵的利用,是流動客群的偶然消費;而TOD項目對公共運輸的利用,則是將遊客和消費者合二為一,即顧客目的性地乘坐地鐵來到項目內部,而非乘坐地鐵順路遊逛項目。
要做到這樣的改變,TOD項目需要具備三大特色:
Ⅰ.項目邊緣嫁接更多公共運輸,項目內部優先考慮非機動交通網絡
TOD項目提倡公共運輸,換一個角度,其實是出行方式的去私家化,一個成功的TOD項目,應該充分考慮顧客的消費場景,顧客可通過便捷的公共運輸抵達項目。在此之後,可以通過15分鐘以內的步行或騎行到達任意想去的地方,滿足任意需求。即實現整個消費場景無需私家車的介入,使消費由原來的驅車前往很多場所,多點式的消費,轉化為利用公共運輸穿行於各個消費聚集地,每個消費聚集地內又自成一方天地。再簡單些來說,原有的購物模式,消費者更像是去拜訪不同的朋友,挨家挨戶驅車前往;TOD模式下,消費者更像是去往不同的城市,通過公共運輸到達一個聚集地後,自行安排。
Ⅱ.項目內建築及功能更加緊湊、密集
TOD模式的核心優勢在於將需求集中化,原來發展模式下,消費者在一天的生活中需要涉及到多個場景,包括工作、居住、用餐、娛樂、社交等等,為滿足這一需求,需要去到多個地方,但由於「面」式的布局,距離較遠,必須駕車前往,公共運輸並不方便;TOD模式下,一個地方需囊括上述所有需求,消費者只需早上乘坐公共運輸來到TOD項目,接下來一天的需求,均在步行或騎行範圍內。那麼為了滿足這一需求,TOD內的物業結構必須是緊湊的,這一緊湊不僅僅在於距離,也在於業態的布局,必須最大程度的多元化,囊括居住、辦公、消費、休閒社交等多方面場景。
Ⅲ.項目內需秉承多元化的原則
TOD項目區別於傳統地鐵上蓋項目的核心在於其客群為目的性客群,故導入比例遠高於地鐵上蓋項目,一個TOD項目,每天10%的交通流量將被成功導入項目。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做到兩個層面的多元化:一是業態層面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業態,滿足消費者的一站式需求,同時保證了各個時段項目均有客流;二是人群的多元化,包容不同工作性質、不同收入階層的客群,可最大程度地推進受眾對公共運輸及步行/騎行交通的接受。
03發展
參考整個亞洲商業,最早出現TOD試點的,是日本的澀谷MARK CITY。
為解決汽車爆發式增長帶來的後遺症,上個世紀90年代,通過道路上蓋,整合辦公、酒店、居住、娛樂、鐵路、地鐵等各大場景,澀谷MARK CITY應運而生。隨後,香港九龍港鐵站項目,正式將這一概念帶入中國。
時至今日,已有越來越多的TOD項目在籌建之中,龍湖、萬科等地產龍頭企業紛紛試水,目前較為大多採用多層垂直空間布局的形式進行搭建,未來會如何發展,尚未可知。
考慮到中國地產正逐漸進入存量市場,郊區回歸市區必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那麼既佔有地段優勢,又坐享公共運輸流量的TOD項目必然成為改造的重點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居民們的生活將徹底改變,告別堵車,用公共運輸和非機動交通代替私家車,更好地去擁抱城市本身,享受生活。
圖文:陰曉辰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時代聯行企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