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曾經的「甲級」抗戰英雄,為何投敵

2020-12-16 史記人物傳

相信我們大家都看過鐵道遊擊隊,這部電視劇。先不說內容咋樣,就其歌曲來說是非常不錯的。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熟悉的歌曲再次響起,很容易把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不平凡的時代。

在抗戰初期以及抗戰中後期,我黨在很多地區的敵後根據地都建立了鐵道遊擊隊。啥是鐵道遊擊隊?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鐵道遊擊隊。

在當時,鐵道遊擊隊是由一些愛國的仁人志士自發組成的抗日小分隊。其主要活躍在各個重要鐵路附近。其主要的作戰任務是,當我軍和敵軍的正面作戰任務開始後,他們就開始在敵人的後方。

特別是敵人的鐵路上搞點小動作,幫助正面軍隊作戰。遊擊隊遊擊作戰術是毛澤東根據我國當時抗戰的主要矛盾綜合分析得出的作戰術。

主要在敵後行動,以小分隊作戰為主,相比大批的軍隊機動作戰。遊擊隊的靈活性更強,經常神出鬼沒,能夠起到聲東擊西的作戰效果。因此在當時的戰場上是非常有用的。鐵道遊擊隊的創始人是誰?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物其曾經是鐵道遊擊隊的創始人之一,是當時著名的抗戰英雄,但英雄也擋不住歷史的塵埃。

抗戰勝利後,英雄倒戈投敵這在我們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事實就是如此,這也給英雄的一生留下了洗不掉的汙點。那麼他是誰呢?就是當時著名的抗戰英雄徐廣田。

貧苦出身,立志革命

徐廣田出生於當時的一個貧苦家庭,當時就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來說,貧苦意味著什麼?是經常連稀粥都沒得喝是吃不飽肚子的,當時徐廣田正是出生於這樣的家庭。他從小就見慣了欺凌和壓迫,這也為其後來立志於農民解放投身革命埋下了種子。

在徐廣田21歲的時候,當時正值日軍開始大規模的侵華。人民流離失所,經常受到日軍的騷擾和襲擊,更別提有什麼好日子過。

因此徐廣田決定投身革命,他前去找到了當地的遊擊隊,並且加入進去。從此開始了他非常光輝的一段抗戰時光。

衛國而戰,絕不退縮

徐廣田當時雖然是以隊員的身份加入了鐵道遊擊隊,但因其能力出眾,經常能夠發表自己的有效建議。

因此使得自己擔任了隊長,並且在他的帶領下,當地的鐵道遊擊隊力量不斷壯大,有效吸收了一大批先進抗戰分子。

當然徐廣田的鐵道遊擊隊也成為了當地日軍據點的一塊心病。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徐廣田沒有絲毫的退縮,反而把遊擊戰發揮到了極致。「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兒打一下,那麼動一下,往往使得敵人暈頭轉向。

在1943年的時候,當時已經進入了抗日決戰階段,抗戰形式已經發生變化。在幾年的時間裡,徐廣田的遊擊隊已經發展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遊擊力量。也正是在這一年,許廣田被評為甲級戰鬥英雄,一時間名聲大噪。

很多「派別」都想趁機拉攏他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中去。但這個時候徐廣田還是非常清醒的,這些拉攏都被其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其公開表明要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

英雄當「叛徒」,草草收場

好好的戰鬥英雄為和選擇成為叛徒?抗戰勝利後,當時徐廣田的遊擊隊人數較多,組織決定對其進行改組。其遊擊隊裝備都是清一色的日式裝備,戰鬥力是非常強的

考慮到徐廣田出色的軍事才能,組織讓其暫時放下了遊擊隊的職務,派其出國繼續深造做進一步的提高。

但徐廣田卻對此非常不滿,久而久之心生不快,最後投靠了「敵人」,使得自己本來可以光輝的一生草草收場。

抗日戰爭雖然是曾經的「歷史傷疤」,但那一段歷史,那些為民族大義無私奉獻的勇士,也值得被我們銘記。

紀錄講述抗戰歷史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全面、客觀、真實易懂的,還要屬李繼峰的這本《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到1945年裡,發生過的各種戰役。戰鬥的起因、過程、重要人物等都有記載。還配有相關的真實照片,提升閱讀時的代入感。

想全面了解那段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年代,我軍男兒的滿腔熱血。

史記人物傳總結:

關鍵時刻,我們如何能夠始終保持自己的初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抗日英雄也免不了重蹈覆轍,最終的收場也是相當不好的。看歷史人物,品百味人生,我們是可以獲得些什麼的。

相關焦點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甲級戰鬥英雄,抗戰勝利後為何叛變投敵?
    ——《左傳·宣公二年》「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的心中總會想起《鐵道遊擊隊》的一幕幕畫面。鐵道遊擊隊是真實存在的,由洪振海,王懷文、徐廣田等人組成。說到這幾個人,咱們今天先說說這個徐廣田。徐廣田是鐵道遊擊隊的元老級成員,曾經因為在戰鬥中表現勇猛,一度獲得甲級戰鬥英雄稱號。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曾是甲級戰鬥英雄,抗戰勝利後卻叛變投敵
    「寧死不做賣國賊,抗戰甲級戰鬥英雄徐廣田,卻在勝利後叛變投敵」在抗戰時期,對於每一個中華兒女還說,死固然很可怕,但是他們依然為了祖國義無反顧地獻出生命。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可能一開始大家參加革命都是滿身熱血,但是如此艱苦的戰鬥,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到最後,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抵抗,在我國戰鬥歷史上就有這樣一位人物,他就是徐廣田,鐵道遊擊隊的創始人之一,曾帶領隊員們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是百姓心中當之無愧的大英雄,後來還被黨中央評為甲級戰鬥英雄,可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
  • 鐵道遊擊隊創始人徐廣田,嫌棄官職太小投靠敵人,後來怎麼樣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鐵道遊擊隊的威名,那麼大家知道這支隊伍的創始人是誰嗎?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本人不斷南下侵略中國。1938年,日本人佔領棗莊,並且駐守在棗莊一帶掃蕩,對周邊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了打擊日本人的囂張氣焰,1938年10月,洪振海和王志勝在棗莊建立情報站,開始獲取日本人的情報。
  • 曾經的鐵道遊擊隊根據地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唱起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每一位中國人都會想起英雄的抗日武裝——鐵道遊擊隊。正如歌中所唱,抗日戰爭時期確實有一支抗日隊伍就活躍在微山湖,大家叫它鐵道遊擊隊。對於抗日英雄的英雄事跡,甚至他們活動過的地方都讓每一位愛國者是心曠神怡。那現在的微山湖是什麼樣子呢?大家了解這個地方嗎?
  • 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創作的前前後後
    1943年夏,山東軍區在莒南縣的坪上召開全省戰鬥英雄模範大會,劉知俠作為《山東文化》的編輯應邀與會。在聽了英模會上被評為甲級戰鬥英雄的魯南鐵道大隊中隊長徐廣田的報告後,深受感動,便採訪了他,由此了解到這支抗日武裝的光榮革命歷史。1938年夏,棗莊路礦工人洪振海、王志勝因棗莊淪陷而參加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
  • 他是鐵道遊擊隊創始人之一 出生於蘭陵鎮沈坊前村 晚年享正軍級待遇
    蘭陵鎮沈坊前村的杜季偉,是小說《鐵道遊擊隊》原型人物的藍本之一。《鐵道遊擊隊》小說作者劉知俠說他是這樣塑造李正的:「我是以杜季偉的事跡為主,結合後來幾位政委的特點,塑造了李正這個政委形象。」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鐵道遊擊隊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杜季偉是魯南鐵道大隊的第一任政委和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這支人民抗日武裝初創時唯一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 薛城遊記:走進鐵道遊擊隊紀念園
    兩座城的緊密關係不僅在於地理位置上的比肩接踵,而且也源於歷史文化中的互融互通,鐵道遊擊隊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鐵道遊擊隊又稱「飛虎隊」,1940年1月25日成立,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武裝力量,隸屬八路軍「115師蘇魯支隊」。
  • 鐵道遊擊隊,背後的故事比電影還精彩
    鐵道遊擊隊,是一支我黨領導下的遊擊隊,隸屬於一一五師魯南支隊,它的主要活動區域是臨城到棗莊和津浦鐵路沿線。眾所周知,我黨對於江湖人物的使用,一向非常謹慎,這是有過血的教訓的。顧順章,相信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名字。
  • 鐵道遊擊隊:尖刀插入敵心臟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每當這首老歌響起,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便浮現在人們眼前。 1956年,改編自長篇小說《鐵道遊擊隊》的同名電影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在影片中,以大隊長劉洪為首的遊擊隊員們「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生動地刻畫了抗日英雄的形象。他們的事跡藉由作家劉知俠的筆流傳了下來。
  • 《鐵道遊擊隊》真實發生在山東臨城,河北的臨城又是怎麼回事?
    這些都是我們熟識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鐵道遊擊隊》這部電影以及故事發生的地點。說說電影《鐵道遊擊隊》《鐵道遊擊隊》這部電影上映於1956年,當時建國第7年,正好是回憶並記錄戰爭故事的好時機。劉知俠作為知名作家生於1918年,他所在的故鄉河南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他經歷過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各種戰鬥,對中國革命的細節和革命人士的精神了如指掌。這些都讓他能夠具備寫作革命故事的資格,他從一位戰地記者轉變為建國後的英雄故事作家,鐵道遊擊隊的故事書發行量達到了400多萬冊。
  • 這裡長眠著鐵道遊擊隊大隊長洪振海烈士,其墓地雜草叢生有些荒涼
    ,魯南鐵道遊擊隊首任大隊長洪振海烈士呢?抗戰時期,洪振海在中共的領導下,組建了一支活躍在滕州、棗莊和微山湖一帶的抗日武裝——魯南鐵道遊擊大隊,洪振海任大隊長。是紅色經典電影《鐵道遊擊隊》大隊長劉洪的生活原型之一。就像電影主題曲中所描述的那樣,洪振海大隊長率領遊擊隊員,戰鬥在車站和鐵道線上,爬飛車搞武器裝備,闖火車炸橋梁,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不得安寧。
  • 錢雁秋張子健再聯手 重塑 「鐵道遊擊隊」
    這是1956年上海電影製品廠出品的電影《鐵道遊擊隊》劇照。該劇由棗莊廣播電視臺、山東衛視傳媒、完美影視聯合投資拍攝,根據劉知俠所著的小說《鐵道遊擊隊》改編而來,反映魯南人民英勇抗戰的崢嶸歲月。   發布會上,導演錢雁秋攜張子健、賀剛、淳于珊珊等一一亮相,劉知俠的夫人劉真驊,及劇中人王強原型王志勝的兒子王金國也蒞臨現場,對新劇開拍寄予厚望,並送上祝福。
  • 再現一座抗日英雄之城,山東棗莊鐵道遊擊隊影視城
    來到魯南棗莊的鐵道遊擊隊紀念園,耳畔響起了膾炙人口的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在這裡的鐵道遊擊隊影視城,一幕幕抗日戰爭時的場景會向你展現。棗莊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能源重鎮之一。抗戰全面爆發前,這裡擁有全國最大的華資煤礦中興公司。
  • 微山島遊玩---微山湖、鐵道遊擊隊、張良墓
    抗戰時期,著名的鐵道遊擊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微山島上地勢起伏,山石險峻,溪水流淌,林木蔥鬱。微山高90米,為島上制高點。2006年4月,成立「微山島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轄17個自然村,17個村民委員會。這裡學校、鄉鎮等都和外界無異。但這裡的人應該更加安逸。
  • 《鐵道遊擊隊》:激情燃燒的不老傳奇(圖)
    但那些反映偉大抗戰的傳世之作,卻時刻喚醒我們的集體記憶:這個民族曾有過怎樣的艱難和困苦,又有著怎樣的果敢與堅強。  《鐵道遊擊隊》就是那棵「記憶樹」上一段粗壯繁茂的虯枝。鐵道線上遊擊隊員們「爬飛車」「搞機槍」「闖火車」「炸橋梁」的年代早已遠去,但中華兒女誓將熱血築長城的錚錚鐵骨,依然銘刻在人們心間。
  • 檔案還原真實鐵道遊擊隊:「抓煤老道」變身抗日英豪
    聽到電影《鐵道遊擊隊》的主題曲,電影中描繪的英雄人物會一一浮現在我們面前。其實,鐵道遊擊隊真實地存在過,其中的人物也都有生活原型。山東省檔案館保存了一份鐵道遊擊隊第一任政委杜季偉1946年所寫的「魯南鐵道隊介紹」,從中我們可以了解真實的鐵道遊擊隊。
  • 鐵道遊擊隊真實存在嗎?守衛邊關幾十年,至今還有一名隊員在世
    在影視劇多產的中國來說,每一年都會出產很多的抗戰片。據說在中國的影視基地每年會拍三千多部影視劇,其中有兩千多部是抗日劇,可見中國人對日本人那可是恨之入骨的,畢竟抗戰的主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不會變的。很多人都喜歡一些遊擊隊的故事,這一類的影視劇也是比較受歡迎的。
  • 鐵道遊擊隊:插入敵人心臟的「利刃」
    ,作家劉知俠以魯南鐵道大隊的英雄事跡為素材創作的小說《鐵道遊擊隊》出版後,又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劇中的英雄人物和鐵道遊擊隊家喻戶曉。大隊長劉洪的原型人物是鐵道遊擊隊兩任隊長洪振海、劉金山的組合,李正的事跡,取材於鐵道遊擊隊第一任政委杜季偉的鬥爭經歷,李正這個名字則是取鐵道遊擊隊第四任政委文立證烈士名字的諧音。副大隊長王強的原型是王志勝。  魯南鐵道大隊,主要活動於津浦鐵路魯南段和臨(城)棗(莊)支線上。
  • 張涵予電影《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劇情角色介紹
    張涵予電影《鐵道遊擊隊1939》12月開機 劇情角色介紹  由楊楓執導的新片《鐵道遊擊隊1939》(暫定名),即將於今年12月中旬在山東開機,張涵予將領銜出演經典角色。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臨城棗莊英勇的「鐵道隊」與敵人鬥智鬥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  鐵道遊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在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
  • 最後的鐵道遊擊隊隊員李洪傑[組圖]
    記者坐在老人身旁,聽老人重溫他記憶中的那段硝煙紛飛的抗戰歲月。    據老人講述,在他12歲的時候,因為家裡窮上不起學,看到鐵道遊擊隊的人經常打遊擊戰,就經常跟著隊員後面追著跑。可因為當時年齡還小,遊擊隊並不接收他。「大約在1943年的時候,來了一個張政委,我就跟在他身後吵著嚷著要當兵,說即使送封信也行。考慮到我年齡小,專門向組織申請才批准接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