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車在歐洲售價3.5萬,二輪電驢是共享單車的進化方向嗎?

2020-12-16 出行一客

4499歐元(3.48萬元人民幣),這是小牛電動車N-GT車型在歐洲的售價。牛電科技的產品價格普遍集中在四千至八千元人民幣,遠高於同業一兩千的價格。不同於二輪電動車普遍採用鉛酸電池,牛電科技一開始就堅定以鋰電為能源。依靠車聯網技術和生活方式的營銷方式。目前已在全球銷售逾81萬輛智能二輪電動車。

12月10日,牛電科技(NASDAQ: NIU)江蘇常州的全球研發與製造基地投產。該基地一期用地75畝,有BMS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大數據分析系統及質量實驗室。

新國標衝擊下,一面是二輪電動車企業極速萎縮,一面是資本帶著新玩家湧入,兩面夾擊下,二輪電動車市場進入新的逐鹿時刻。

有的玩家倒是十分樂觀。牛電科技董事長、CEO李彥告訴出行一客,小牛電動車七到八成的銷量源自新國標嚴監管的城市,公司一早就選擇鋰電為能源,讓公司在新國標下佔據了優勢。

▲ 小牛電動車N-GT

無論嘴上怎麼說,身體是最誠實的。今年,牛電科技在常州擴充產能已達百萬,而其去年銷量則為三十餘萬輛。

小牛電動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4071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一男,其持有公司股份68.42%。公司主營小牛(NIu)牌電動車。

新國標攪局,牛電加碼奪市場

2019年4月15日,新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開始實施。新國標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指標,調整完善了車速限值、整車質量、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指標。

新國標推行半年後,二輪電動車市場被迫迎來了血雨腥風。由於國標對車重做了限定,促使二輪電動車電池需要從鉛酸轉向鋰電,這讓傳統二輪電動車企轉型壓力山大。

電動兩輪車企業數量從早期的1000多家下降到現在的150家左右,前五家大型廠家市佔率達四成以上,預計很多小廠家難以為繼。

在質量實驗室內,出行一客見到一個半人高的封閉櫃體,這是牛電自主開放的智能電池檢驗系統,對鋰電池軟硬體、容量、電壓、能率、過充過放溫度保護等進行檢測,保證電池性能安全可靠續航能力強。據悉,這裡面五顏六色的外殼的電芯,分別來自比克、力神、松下、LG等多個供應商,在這做適配性檢驗。

「我們搭上了中國電動化的順風車。」李彥告訴出行一客,小牛電動車普遍採用的18650電芯,市場供貨充沛。去年全球300萬千瓦時的電池,逾七成產自中國,這讓一開始就走鋰電路線的小牛電動車有了穩定的供應商。

電芯成本佔小牛電動整車的三成左右。在李彥看來,如果電芯如果下降了10%,實際上我成本下降了3.3%,預計未來電芯成本還有下降空間。同時,電池包及電控均有牛電科技自己操作,

新國標給業內轉型留下了三年窗口期,需要在2022年4月把不合規的電動車替換成合規的電動車。

李彥告訴出行一客,新國標的短暫衝擊市場,但也促使消費者提前換車,這種政策紅利將在未來兩三年內釋放出來。也會促使業內有序競爭。

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這會促使二輪電動車銷量達5、6000萬輛。

在資本來看,二輪電動車是共享單車新的進化方向。包括哈囉出行在內,部分短途出行玩家開始再度玩起換電模式。

換電對2C用戶來說很奇怪。在李彥看來,小牛電動車70%的用戶每天騎行裡程不高於20公裡。而最低配車型充滿電也能跑35公裡以上,日常電不夠了,就提回家充電。在新國標下,快遞和外賣員由於行駛裡程廠,倒是有換電需求。

「不能啥錢都賺了。」李彥表示,牛電尚無轉型運營服務商的想法,仍將堅持做產品。

常州的一期生產基地達產後可滿負荷生產70萬臺二輪電動車,加上現有產能,牛電科技年產能已達百萬輛,相比去年33.96萬輛的銷量,牛電科技的野心不小。

高利潤的秘密,海外市場與周邊銷售助力

不同於汽車生產線,由於摩託車的個性化生產特性,工廠生產仍需要大量熟練工人。但在小牛的常州工廠,各4條組裝流水線及全自動測試組線上,廠房明亮、整潔。

何姓生產總監告訴出行一客,阿特拉斯氣動定扭工具,功效是全自動鎖緊螺絲,單價12萬元,在同業中頗為罕見。藉此,合格率可從95%提升至99.9%。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小牛電動已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今年前三季度,小牛電動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46.65%;實現淨利潤1.29億元,同比大增140.81%。

長期來看,我們預期的合理利潤水平在10%至15%之間。牛電科技CFO張鵬告訴出行一客,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小牛電動可用的現金在9.2億左右,抵抗風險的能力相當強。張鵬透露儲備的現金會用來擴大研發、推出更多的新車型,同時也會去做一些銷售網絡的拓展去提升小牛電動的品牌知名度。

不同於傳統二輪電動車4-5%的利潤率,牛電科技賺得更多。一到三季度,牛電科技的毛利率達22.5%。

這一方面源自佔其營收17%的海外市場,海外單車售價高於國內市場兩至三倍,能夠得到較高溢價;另一方面包含財政返還在內的資本運作。如三季度刨除財政返還在內的非經常性損益後,仍有8%的淨利潤。此外,牛電科技的周邊產品營收佔比顯著提高,由去年同期的6%提升至13%。

據介紹,小牛電動智能兩輪電動車全球累計銷往182個城市;在海外,小牛電動進入35個國家,並為全球14個國家、16個共享電動車運營商,提供基於SaaS的兩輪電動車智能共享業務解決方案。

國際化並不簡單。不同地區的產業政策不同,區域關稅標準也不一樣。

牛電科技創始人、副總裁胡依林對出行一客稱,產品研發必須有全球性視角,以免誤入歧途。公司已將各國產業標準集結成冊。目前,完全能夠按照當地市場的政策,通過模塊化的產品組合,調整技術細節,適應當地標準。

在有些國家,只有建廠生產才能打入市場。牛電科技在馬來西亞的合作工廠做產品組裝,但同在東協的印度尼西亞同樣有高額進口關稅。為此,牛電在考慮在印尼同樣找合作夥伴代工生產。

文化融合不是易事。馬來西亞民族多樣,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為前三大宗族。李彥告訴出行一客,很多馬來人是穆斯林,處於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就需要在排班的時候多加考慮。出海合作要謀求共贏,公司需要藉助力量,讓大家一起賺錢。

值得留意的是,小牛電動此前在財報中披露,公司已經確定將與德國大眾在城市出行解決方案層面開展合作。

對於目前和大眾的合作進展,張鵬稱3月份和大眾籤署的協議實際是一個大的框架合同,在框架下會有不同的研發項目進行。「據稱,雙方合作很好,一個項目已有階段性進展未來雙方將繼續在科技、兩輪車、歐洲市場的產品上有更多合作。(責編/楊佩謙)

相關焦點

  • 小牛電動車上海上牌,共享電動車業務醞釀中
    不管對於江蘇小牛電動車有限公司,還是對於鍾愛小牛電動車的牛油們,這都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更何況上海是全國對二輪電動車交通管制最嚴格的城市,現在都上牌了,其他城市還會遠嗎?你期待下一個城市會是哪個?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小牛電動車旗下目前有三個系列產品:小牛U、M、N系列,每個系列的產品均有4色可選,可謂是充滿了青春活力,這樣注重設計和體驗的它能不受歡迎嗎?
  • 小牛、雅迪、新日、愛瑪電動車們的2021:三座大山迎來兩極分化
    今年以來,股市最牛的賽道非新能源車莫屬,特斯拉一年7倍,蔚來一年25倍,理想、小鵬上市3個月翻3倍……新能源車瘋狂之餘,它的「親戚」電動自行車也不賴。電動自行車有關上市的公司一共有3家,今年以來小牛電動漲了3倍多,雅迪控股漲超8倍,新日股份也漲超1倍。11月26日,愛瑪電動車也趕上東風,成功通過證監會批准,即將上市。
  • 圍獵「小牛」
    由此帶來外賣配送人員了增長,同樣拓寬了電動車市場空間, 僅美團單個平臺,根據其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5月,平臺上新註冊且有收入騎手的總數已超過107萬。 【3】海外需求錦上添花 歐洲政府持續推進出行節能減排鼓勵措施,比如義大利、法國、荷蘭、瑞士、德國等專門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購買電動車的補貼,進一步刺激了電動車銷售。
  • 小牛推出兩款U系列新電動車 還進軍自行車領域了
    據其介紹4年前,牛電科技將鋰電池帶到了兩輪電動車上。4年後牛電科技已經擁有超過80萬顆鋰電池,擁有超過2600億的騎行數據,還擁有超過1.1億的安全運轉時間。說到這次的新品,牛電科技帶來US和U+兩款電動車,它們均是此前的小牛電動車U系列的升級款。U系列是小牛符合國標的電動車系列之一。兩款車的整體外觀與此前的U系列沒有太大變化,中控可替換為手機作為顯示界面。
  • 兩個輪子的電動車也瘋狂
    2018年5月15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出臺,於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據估計,我國現有兩輪電動車保有量3億多輛,參照新國標的技術規範,約70%不符合新國標的要求,理論上有2.1億輛需要替換。另一部分增量來自於海外市場。
  • 從共享單車升級到小牛電動!小牛電動UQiS帶來全新騎行體驗
    近些年共享單車的普及讓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體驗直線上升,出門買個菜騎個共享單車十分方便,同時也不用擔心丟失問題。不過騎過共享單車都知道,其防震效果與動力方面還是較為不足,基於這些原因我也是從日常共享單車的出行方式,轉變成為了開兩輪電動車。
  • 小牛、雅迪、新日、愛瑪電動車們的2021:三座大山迎來兩極分化
    今年以來,股市最牛的賽道非新能源車莫屬,特斯拉一年7倍,蔚來一年25倍,理想、小鵬上市3個月翻3倍……新能源車瘋狂之餘,它的「親戚」電動自行車也不賴。 電動自行車有關上市的公司一共有3家,今年以來小牛電動漲了3倍多,雅迪控股漲超8倍,新日股份也漲超1倍。11月26日,愛瑪電動車也趕上東風,成功通過證監會批准,即將上市。
  • 愛瑪過會、雅迪瘋漲,不起眼的電動單車也瘋狂
    2018年5月15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出臺,於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據估計,我國現有兩輪電動車保有量3億多輛,參照新國標的技術規範,約70%不符合新國標的要求,理論上有2.1億輛需要替換。另一部分增量來自於海外市場。其中,亞太是電動車市場的絕對重鎮,根據EBWR和Statista披露的歷年數據,亞太地區佔據了電動自行車市場94.39%的市場份額。
  • 哈囉、美團助力車把雅迪、愛瑪、小牛們趕向海外?
    根據智研諮詢數據,2018年國內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達178.2億,增速達73.3%,2020年這一數字或將突破300億元,對電瓶車的擠壓更大。不過,現在讓她睡不著的已經不是共享單車了,而是日趨嚴格的政策。
  • 電動車小牛、雅迪相撞:鹿死誰手
    同年小牛電動的創始人李一男剛剛離職華為創辦了港灣科技,距離他創辦牛電科技仍有近14年時間。小牛電動的第一款電動車N1推出於2015年6月,隨後在京東眾籌憑藉這一款車,小牛電動實現15天眾籌7200萬的奇蹟,達到當時國內眾籌史上的最高金額。定位為科技公司的小牛電動一出世便掀起行業波瀾,備受關注。這一年,雅迪銷量332.1萬臺,牢牢佔據行業領軍者地位。
  • 老虎證券:小牛電動——兩輪電動車裡的一枝獨秀
    ,小牛較早就開始開拓在歐洲的高端市場,2019年海外收入佔12.9%。與雙輪電動車同業公司對比,其估值明顯偏高,但是與新能源電動汽車公司對比,小牛電動的市值與這些公司平均值還有近200%的上升空間。,其中N系列平均售價相對最高,M系列其次,而U系列大多為精簡版,以輕便為特色,更接近貼近電動車市場均價,也因此成為增長最快的系列車型。
  • 共享單車漲價了,杭州街頭共享電動車們,能成功活下來嗎
    這是過去這一兩年的時間裡,共享單車行業的真實寫照。一些共享單車品牌漸漸涼涼,巨頭們則紛紛漲價謀求發展,與此同時,更高級的共享電動車來勢洶洶。「有共享電動車我就不需要早上擠公交了,還能多睡十五分鐘。」剛跳槽到黃龍附近的小吳姑娘告訴記者,新公司附近沒有地鐵,之所以下定決心跳槽是古墩路附近五顏六色的共享電動車給了她「勇氣」。
  • 老虎證券:小牛電動——兩輪電動車裡的一枝獨秀
    近兩年整體的銷售量有所下滑,但是小牛電動依然保持逆勢增長。一方面是其鋰電池的定位有前瞻性,另一方面是其出色的外觀設計吸引了眾多年輕用戶的喜愛。海外雙輪電動車市場的增量空間較大,小牛較早就開始開拓在歐洲的高端市場,2019年海外收入佔12.9%。2020年受疫情影響下滑明顯,但是在後疫情時代,海外市場需求釋放,將看到更大的增長空間。
  •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叮嗒共享單車不到3年即敗走融城,為什麼呢
    作為縣級市的福清也有了共享單車,那可是一份榮耀啊,終於不用羨慕大城市裡的滿街滿地的各式共享單車了,仿佛有了共享單車,整個城市就上了檔次,跟上了潮流,甚至還可作為政績來宣傳。 政協委員共享單車綠色出行 當時叮嗒共享單車騎行押金為200元,騎行費用為每小時1元(前5分鐘內免費,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算)。
  • 「每周推薦NO.3」5款售價不超3000元的電動車
    本次推薦為第三期:5款售價不超3000元的電動車01九號智能電動自行車C30 售價:2999元首先從外觀來說,這款九號智能電動自行車C30依舊延續了九號C系列的炫彩外觀,多彩顏色搭配,還可以自行選擇顏色搭配。
  • 史上最便宜小牛電動車發布,還有邁凱倫限量版這個大彩蛋 | 愛範兒
    每次陷於北京堵車泥沼之中時,我都希望能有一臺「小電驢」,兩輪的輕巧輕便能夠帶我遊走於車縫和人流之間。不得不承認,有別於政策催熟的電動汽車,中國兩輪電動車的發展一直生機勃勃,包括「馳名品牌」和「小作坊」產品,中國電動車品牌可以說是成千上萬。
  • 雅迪一年飈十倍小牛大漲四倍 電動兩輪車為啥漲不停?
    來源:富途資訊牛牛敲黑板:1、兩輪車行業拐點明確 ,新國標開啟電動兩輪車換車周期 ;2、新經濟催生兩輪車需求 ,共享電單車有關政策逐漸明晰,外賣、快遞等即時配送業務用車需求高,利好電動車產銷增長;3、雅迪:持續推出爆款改善產品結構,高端、海外將發力;4、小牛:產品結構優化+渠道持續豐富,引領未來高速增長。
  • 一文讀懂小牛招股書:累計售出43萬臺電動車 今年淨虧損超3億
    一文讀懂小牛招股書:累計售出43萬臺電動車 今年淨虧損超3億 2018-09-26 11:19 來源: 車東西 車東西 文 | 曉寒車東西9月25日消息,小牛電動周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
  • 長沙​三部門清退40萬輛共享電單車
    近期,湖南省長沙市交通運輸局等三部門集中約談6家共享電單車企業,要求3天內清理回收近40萬的無牌照共享電單車,這些共享電單車將被堆放在43個暫存場地,總面積超過19萬平方米。
  •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長沙街道共享單車從未停止過
    隨著市場的迅速擴張和佔領,共享單車問題日益突出,同時,還有其他外部因素,所以共享單車已經逐漸衰落。現在街頭巷尾越來越多的人從自行車變成了電動車和輕便摩託車,這使得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寫這篇文章,首先要感謝百度網友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