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村裡,藍天白雲空氣好,房矮地平空間足。確實,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家家戶戶可以住上寬敞明亮大瓦房,如果有錢,還可以蓋上一棟別墅類型的洋房,但是這樣的別墅型房子是不能想蓋幾層蓋幾層的,有嚴格的限制,住房層高以2.6米到3米之間為宜,最高不能超過3.3米。 也就是只允許你蓋三層半,這是為何?
農村蓋房子為什麼大多是蓋三層半的,拋開政府限高不說,主要的是經濟適用、吉利。以前農村經濟條件差,農民的住房條件普遍較差,北方農村一般蓋平房,南方農村一般蓋的都是磚木結構的泥瓦房。一家人住得擁擠不說,空氣和採光也不好。如今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兄弟手上更寬裕了,紛紛拆舊建新蓋起一棟棟帶小院的磚混鋼筋水泥結構的小洋樓,造型別致,裝飾也很氣派,農民的住房條件一點也不比城裡人的差。
但放眼農村各地,農民蓋的小洋樓大多是三層和三層半的。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農村一般的家庭人口大都在五口人左右,三代同堂,蓋三層半的房子第一層用來做廚房、飯廳、客廳和儲物間,第二層用來住人,第三層隔熱和存放東西。如果是三層半,那就第三層也住人和當客房,上面的半層做隔熱和曬場,大部分人家還在上面安裝了太陽能和水塔。這樣採光好,住得寬敞,空氣也流通,還不造成浪費。
還有一個原因是農村建房各家各戶喜歡挨在一起,大家都建三層或三層半,建在前面的房子就不會擋了後面人家的採光和空氣流通。另外一點,農村人講究吉利,三諧音「生",而四則諧音「死",所以很少有人蓋四層的,而如裡要蓋五層,一來是浪費,二來要爬這麼高的樓層,想想都嫌累。我想,這應該就是各地農村大多是建三層或三層半樓房的原因吧。這是一個朋友的想法。
可是我覺得應該是說農民住房吧,那就是有以幾點原因,一是出於安全考慮,三層以上樓房,地基設施投資較大,一般農戶壓力大。二是一屋樓房二至三間屋佔地基本面積就在一百至二百平米以上,一般5一6口之家,二層樓基本夠住,三層足以寬裕。三是考慮農家多數是樓梯,能安上電梯的很少,老年人多數都不願爬樓。實際上農村中許多三樓上多數是空著的,從現實看,農房三層以下足夠住了。但是,在一些地方適宜創辦農家樂的,三層可能就不足了,去年我老家一戶辦農家樂的,修了五層政府也默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