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奕奕梁山,維禹甸之。
意思是: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經治理它。
前一日出壺口瀑布景區已是日落時分,順著「沿黃觀光路」一路向南駛去,一路飽覽晉陝大峽谷的美景。1個半小時的車程後抵達韓城市區,入住酒店後通過大眾點評找了家距離較近的當地菜館。
店名叫「老常家韓城味道」,是當地的家常菜館。原本我想點68元的韓城銅鍋的,就是那種中間燒炭的老式火鍋。結果老闆跟我說你們爺倆兒吃不掉的,點個」韓城燴菜「就行了,28元還送三個大油坨子。
然後我們倆就28元吃的撐呼呼的回酒店了,還打包了1個油坨子,真的是一家性價比超好的寶藏店。
翌日,我們驅車來到韓城老城,老城位於新城的西南方向,已經有1300餘年的歷史。
古城南臨澽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塬,山水環抱,自古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
從古城東邊的隍廟巷進入,巷子兩側各立有1個鬥拱繁複的牌坊,東牌坊上書額「監察幽明」,西牌坊上書額「保安黎庶」。
穿過牌坊,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位於巷子右側的城隍廟,與城隍廟隔街相對的便是東營廟和韓城文廟。
城隍是中國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爺大多是有功於地方的名臣或英雄,韓城也不例外,供奉的城隍爺是韓城人薛國觀。他是明代神宗萬曆時進士,官至宰相,加太子太保。曾經以個人名義捐款千兩白銀用來加固韓城城牆,保境安民。
城隍廟正殿東西兩側牆壁畫有陰曹地府四大判官,畫像顏色豔麗、栩栩如生。
四大判官在歷史上都有相應的原型,分別為察查司陸之道、罰惡司鍾馗、賞善司魏徵和陰律司掌生死簿崔珏。其中崔珏是陰曹地府的套後任務,他左手執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筆,專門執行為善者添壽,讓惡者歸陰的任務。
該廟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年),坐北朝南,平面分四道院,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政教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含光殿。
韓城城隍廟是一個免票景點,但看點還是挺多的,有著鮮明的明代北方建築特徵,簷十字歇山頂、灰色板、筒瓦覆蓋,琉璃牡丹置脊,是陝西省最大的一座城隍古廟。
遊歷完城隍廟後,我們出廟門向西來到獅子巷和金城步行街間的古城文化街區。
文化街區主打的是明清文化元素,作為遊客文化體驗的一種提升。街區裡有很多手工藝品店、餐飲甜品店。可惜因疫情影響,遊客稀少,店家基本都沒有開門,只能欣賞一下韓城當地的明清古建築了。
景區裡布置的的花卉、雕塑等景觀很好的融入了周遭的建築中,景區的軟性提升還是很成功的。
傑瑞對街角的這尊剃頭匠的雕塑很剛興趣,自己一屁股坐上了剃頭匠的小板凳,到是和身後的剃頭匠相映成趣,令人忍俊不禁,莞爾一笑,趕忙按下快門記錄了下來。
出了文化街區就是古城的中軸線金城大街了。街道已改為步行街,機動車禁止駛入。沿著古街可以一路向南逛到南城門和毓秀橋。
老城有七十二道巷,巷道縱橫交錯,如棋盤密布,似星象羅列。取孔子弟子七十二賢,寓意賢人良士遍布其中的意思。主街南北走向略有彎曲如同龍身橫臥,北頭高臺上的金塔便是龍頭,南頭毓秀橋便為龍尾,兩側的街巷就是龍爪了。
古街兩邊雖然有些專門針對遊客的店鋪,但大部分商店還是服務員周邊百姓衣食住行的各類小店。景區並沒有過度商業化,走在古街裡你能看到本地的老人在樹下對弈聊天,也可以看到穿著睡衣遛狗的當地人,生活氣息還是很濃厚的。
到了陝西必然是要吃涼皮的,再加上已近中午天氣漸熱,這時候吃份酸爽的涼皮頗合時宜。
我們在古街裡覓得一家涼皮店,店門前擺放著剛出蒸籠的涼皮。涼皮有兩種,其中一
種上面布滿著黑色的類似蔥花的麻點。
也不知道有什麼差別,老闆給我們上的涼皮就是這一種。吃了一口滿嘴的椒麻香,但是翻遍了碗裡也沒有看到半粒花椒,還在尋思是不是加了花椒油時,老闆笑著解答了我們的疑惑:「這涼皮裡面加的是花椒葉。」
原來如此,昨晚吃的油坨子也有花椒味,那餅子也定是加了花椒葉的。看來韓城人對花椒是真愛啊,充分融入到了飲食的方方面面了。
後來上網查詢了下,才知道韓城獨特的地域條件和氣候環境特別適宜花椒生產。
韓城大紅袍花椒因為品質高,已成為陝西省韓城市農產品的一張名片,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而在韓城人的生活中,花椒已不是簡單的一味調料而已,逐漸衍生出花椒爽膚水、花椒啤酒、花椒葉茶、花椒酸奶、花椒雪糕等一眾刷新我們認知的衍生品。
慶善寺位於金城大道邊上的一條小巷中,別看門臉貌不驚人,它在唐代可是馳名的大寺。
帶著小朋友進去參觀了一圈兒,傑瑞虔誠的拜了他最喜歡的彌勒佛,至於請了什麼願不得而知了,可能是玩具也可能是一套萬聖節蜘蛛俠服裝吧,哈哈。
繼續沿著金城大街向南,轉入學巷就是韓城文廟和博物館所在地了。學巷兩側各立有一個牌坊,分別題有「道冠古今」 、「德配天地」。
韓城的文廟是一組保存完整的元代建築群,是全國第三大孔廟,其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和北京國子監街的孔廟。
金城大街走到底便是古城重修的南門了,嶄新的城牆外觀和滄桑的老街對比過於強烈,看著總覺得有點突兀。因仍在施工中無法進入,也沒能看到傳說中「二十八文銀賣橋」典故中的毓秀橋,甚為可惜。
劉蔭樞二十八文錢賣橋的故事在韓城廣為流傳,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好了,閒言碎語就不多說了,暫別韓城老城、一下站党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禹門口(龍門)。
此篇就以李白的詩句結尾吧:「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韓城龍門)
如果喜歡我們的原創文章,請「點讚」,「加關注」
旅行視頻和遊記將陸續更新分享。
龍馬親子遊在此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