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陝西名山:藥王孫思邈隱居地,唐朝公主在此出家,遍地古蹟

2020-12-21 小漁的行旅日記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和我一起,走走停停看世界。

逛完藥王山北山的幾處景點,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關於北山景點的遊記,大家可以翻閱我的上一篇文章距離西安1.5小時,有座名山僅高812米,遍地文物古蹟,值得一去)。因為冬天日頭短,我趕緊朝南庵走去,因為那可是另一座山頭了。

從北山最東邊的摩崖造像館沿著石頭臺階下山,然後過遇仙橋,走過一段頗為陡峭的木質樓梯,便到了南庵景點。

沿途又遇到了一個石牌坊,上書「瀛島仙蹤」四字。在藥王山景區遊覽時,我發現這裡幾乎每一個路口都有石牌坊,少說也有十幾個之多。牌坊是我國傳統建築之一,古時人們常為有德、有功、有忠義孝廉之人建造牌坊以表彰其高尚美德。藥王山的石牌坊都修建於明清時期,明朝萬曆年間最多。它們是古人為歌頌孫思邈的功德而建立的,如今也成為藥王山文脈的一部分。

如果來藥王山遊覽,路過這些石牌坊時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味一番。

遇仙橋也是一座明朝古石橋,看了看旁邊的指示牌,還有一段老翁遇神仙的有趣故事。一座人文之山,真的處處都是故事啊。

走了一段頗為陡峭的木質樓梯,終於到了南庵景點。北山的藥王大殿是祭祀孫思邈的殿宇,南庵則是孫思邈隱居及辭世之地。與此同時,唐太宗李世民的姑母「昭陽公主」傳說在此結庵出家,是一個同樣擁有眾多人文古蹟的地方。

穿過古色古香的南庵山門(文章的首圖),便是一條長長的綠道,兩岸竹影婆娑,即便寒冷冬日,依然鬱鬱蔥蔥。竹林盡頭是一塊「中國藥王山」的石碑,繞過石碑便是祭祀廣場了。

這個祭祀廣場是2008年修建的,廣場最高點矗立著一尊藥王塑像,像高14.1米,寓意著藥王141歲的高齡。

仔細看看藥王的雕塑,白髮長鬚、慈眉善目,你說他是神仙,卻又顯得那麼平易近人。事實上我在拜謁藥王山時,看了好幾尊藥王雕塑,每一尊都是這樣「樂呵呵」的形象,這大概也是這位治病救人的藥王神仙,在人們心中的模樣吧。

祭祀廣場的北面,是藥王的隱居地。在唐高宗上元元年(673),已是百歲老壽星的孫思邈歸隱於此,並在這裡寫下了他的又一部醫學著作《千金翼方》。歷經千年時光,藥王隱居的古建築已經消失了,如今這裡是依據孫思邈對於其隱居房屋的描述仿建的,供遊人憑弔遊覽。

裡面有好幾間大殿,用仿真雕塑還原了當年藥王生活、著作、治病救人等場景。主殿裡還有一尊藥王雕塑,同樣是慈眉善目樂呵呵的形象。老爺子活了141歲,除了自己精通醫術、善保養外,我猜,大概這種樂天派的性格也是長壽的秘訣之一吧。

出隱居地後往西面走,便是一處古建築群。我先來到的是「七間殿」。這裡原本是孫思邈祀殿,民國十四年在清代三清殿、玄元殿的基礎上合併而成。如今成了一處植物標本展覽館。

殿旁有一株藥王手植柏,樹高12.5米、胸圍3.95米,樹冠覆蓋面積80平方米。如果你遠遠看它,似乎並不覺得它非常高大,但走進細細看看,只覺得主幹挺拔,紋理扭轉,頗有氣勢。

在藥王山一路遊覽,見到最多的除了碑石銘刻,便是古樹名木。根據資料顯示:藥王山保留有古柏林130多公頃,近10萬株,是陝西關中地區面積最大的一塊原始側柏林。其中以藥王手植柏為代表的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柏30棵,500年以上樹齡的古柏千餘棵。

看了藥王手植柏和植物標本館,我不感嘆:為什麼孫思邈在遍訪名山大川之後會選擇在藥王山歸隱,大概因為這裡本來就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和藥園吧。

始建於宋朝嘉佑四年(1059)的金殿,是藥王山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距今已有960年歷史。1984年藥王山南庵出土了一句唐代石棺,如今就置於金殿之內。因為傳說昭陽公主曾在此出家並圓寂,所以這具石棺疑為昭陽公主棺。

金殿旁緊挨著的是元殿,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年(1272),雖經後世多次維修,但原結構未變。這座建築最珍貴的地方,是殿內東西二壁保存有兩幅元代道教壁畫《朝元圖》,是目前陝西境內地面建築中尺寸最大的古代壁畫,堪稱藥王山的鎮山之寶,極其珍貴。

進入元殿看壁畫,是需要穿鞋套的;與此同時為了保護文物,不允許拍照。想要欣賞這幅元代壁畫之精美,大家只能親自到訪了。

在南庵最西邊,還有一座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的文昌閣(魁星樓),不過當時遊覽時我沒有走到這一塊,與之擦肩而過了。遊覽藥王山,每一塊石碑、每一棵古樹,都仿佛藏著滿滿的故事,想要細細看一遍,一天半天只能囫圇遊覽而已。

遊覽藥王山,我對孫思邈這位先賢又多了一分了解、更多了一分敬仰。藥王一生懸壺濟世、不慕名利,一心在民間行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醫學所得,編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部醫學著作,澤被後世、功德無量。過了上千年,每年農曆二月二,紀念他的廟會依然規模空前,這也是人們對「藥王」的深深敬仰之情。

總結來說,藥王山是一處人文勝地,它的人文底蘊勝於自然風光。這裡古建成群、碑林林立、古樹遍布,藏著諸多國寶文物,如果喜歡人文歷史的朋友,很值得來看看。

坐標:陝西銅川市耀州新區藥王山景區

門票:旺季(3月1日-11月底)70元;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50元

交通:從西安城北客運站乘發往銅川耀州區的車輛,到銅川耀州區汽車站,換乘藥王山公交旅遊專線即到;沿西銅高速或延西高速至耀州區,沿藥王大道路標導示行駛1.5公裡即到。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相關焦點

  • 參觀陝西名山,拜訪孫思邈的隱居之地,名勝古蹟遍地有
    訪問了藥王山北山的幾個景點,不知不覺時間過了大半(關於北山景點的遊記,大家讀了我前面的文章離西安1.5小時,名山只有812米, 各地的文物古蹟值得一起去), 冬天天短,我馬上去南庵, 因為那是另一個山頭。
  • 僅有812米的陝西山脈,曾是藥王孫思邈的故居,處處是國寶級文物
    僅有812米的陝西山脈,曾是藥王孫思邈的故居,處處是國寶級文物西安這座城市當中從來都不缺少美景,其中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建築,除了當地那些比較有名的景點之外,很多景點都極其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其中就有一個叫做藥王山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是到這裡遊玩的人卻不只是很多。
  • 西安周邊有座山,海拔僅812米,滿山文物古蹟,一天也逛不完
    如華山、太白山、翠華山等名山,都以其或奇險或俊秀或壯美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遊人。在距離西安70公裡的地方,也有一座名山。不過相較於其他著名山嶽景區,這座山的自然風光並不出眾,卻以深厚的人文底蘊、滿山的人文古蹟而揚名。
  • 豫北鶴壁牟山一餘脈五巖山為大唐藥王孫思邈隱居地,還有天然巖洞
    鶴壁市是河南省北部地級市,位於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北與安陽市、安陽縣為鄰,西和林州市、輝縣市搭界,東與內黃縣、滑縣毗連,南和衛輝市、延津縣接壤。面積2182平方公裡,比深圳略大。說起鶴山區姬家山鄉有個五巖山風景區,當地人津津樂道,4A景區,是藥王孫思邈的隱居地,還有天然巖洞。值得一看。
  • 湖南最低調的名山,藥王孫思邈煉丹的地方
    湖南的風景名勝區非常的多,湖南的名山也多,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張家界天門山、新寧崀山、城步南山、南嶽衡山、湘潭韶山、瀏陽大圍山、長沙嶽麓山……可見湖南省地理環境真的是得天獨厚!湖南省有這麼多的名山大川,而且歷史文化底蘊還都那麼深厚,贏得了眾多遊客的青睞。
  • 大美銅川藥王山,去孫思邈隱居之處,探秘藥王長壽秘訣
    銅川真的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在銅川最有名的景點之一要屬藥王山了。藥王山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長期隱居之處,因民間尊奉孫思邈為「藥王」而得名。孫思邈的年齡也是一直比較爭議的,有101歲、120歲、141歲登記中說法,但是有一點就是藥王長壽是鐵定的事實,古代人能活到100+的歲數真的是非常稀少,藥王的醫術也可見一斑!
  • 遊遍陝西之耀州區:一聖四傑故裡,西北革命搖籃,千年佛教聖地
    這座因煤炭而設立的城市,曾經非常輝煌,上世紀50年代,以煤炭為支柱產業的銅川經濟實力在全省僅次於西安,是陝西第二個設立的地級市。、成長的故鄉,這裡被稱作「藥王故裡」,有藥王墓、藥王廟、藥王讀書臺等多處遺址供參觀者憑弔。
  • 河南一縣,孔子在此問禮老子,竹林七賢在此隱居,孫思邈在此行醫
    「藥王洞」、漢獻帝的避暑臺、魏晉時期「竹林七賢」隱居的百家巖等古蹟,更有絕妙之處。這裡是「竹林七賢」的隱居之地這裡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的行醫之地唐貞觀二十九年,孫思邈從京都長安來到修武,在雲臺山區採藥煉丹,為民醫病。他住在被今人呼之為「藥王洞」的一個大型山洞內,一住就是八年,撰寫《千金方》巨著,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與傳說。
  • 大唐名醫、藥王孫思邈曾隱居於這座景區!
    大唐名醫、藥王孫思邈曾隱居五巖山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五巖山古有兩觀一寺,南為五巖寺,北為棲霞觀,下為葆光觀,是佛教道教聖地,均焚於戰火。
  • ...陝西1400年神仙古樹,傳為藥王孫思邈所植,102年前曾「顯靈」
    陝西1400年神仙古樹,傳為藥王孫思邈所植,102年前曾「顯靈」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和我一起都說古地有古木,陝西境內有許多珍奇古樹,它們歷經千年風雨,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我去了陝西銅川境內的藥王山遊玩,這個景點在陝西境內頗有名氣,它是隋唐時期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孫思邈晚年的歸隱地。孫思邈被後世尊為「藥王」,於是這座山也成了「藥王山」。在藥王山南庵下院,有一株孫思邈手植柏樹。這株手植柏位於南庵孫思邈祀殿旁,如今這座大殿已經成為一個展示藥用植物標本的展覽館。
  • 峨眉山上的道教古蹟
    唐朝詩人李白作詩讚嘆:「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峨眉山自古就有高人逸士在山上隱居,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教後,傳入峨眉山,開始在山上建祠塑神像。到西晉時,峨眉山上已有較大規模的道觀祠廟。唐朝安史之亂後,道教在峨眉山盛行。
  • 陝西太白縣,藥王谷景行
    陝西太白縣,藥王谷景行文/陝西美景作為一個文化不曾中斷的歷史古國,中國境內隱藏著數不清的歷史瑰寶。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以名人傑士為命名的。就在我國陝西眾多的縣城中,有一座十分獨特的縣城:它不僅佔據著陝西的制高點,它還將一位傑出詩人的字號當作自己的地名。它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陝西太白縣。太白縣不但地名裡面包含詩聖李白的字,其境內還有一處以神醫姓名為名字的景區藥王谷風景區。世人對扁鵲高超的醫術都略知一二,可名氣沒那麼大的藥王孫思邈亦有他妙手回春的煉藥本領。
  • 金秋遊銅川 耀州藥王山孫思邈的傳奇故事多
    陝西銅川耀州有座山叫藥王山,是個歷史底蘊厚重的地方,因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長期在此隱居懸壺濟世,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至今保留有金、元、明、清諸代建築近200唐 藥王手植柏
  • 藥王谷:藥王孫思邈曾常住此山採藥治病
    藥王谷位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與江油市接壤的藥王山上,是國內著名4A級旅遊風景區,海拔1400-2000米,度假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裡。藥王谷緊靠九環東線,距綿陽市6.4公裡,距成都市166公裡。藥王谷所在區域盛產中藥材,山林遍生百年藥樹,相傳中華醫藥始祖岐伯和藥王孫思邈都曾長住此山採藥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藥王菩薩的習俗,藥王谷因此得名將當地特色的辛夷、杜仲、厚樸、茱萸等中藥材融入了度假區特色藥膳菜譜中。藥王谷也成了修身養性的勝地景區內遍生百年藥樹,不僅有3000畝藥林和40畝中醫植物園。
  • 唐朝女性「出家」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為何公主們都出家當道士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社會風氣,那就是「出家」。傳統古代女性必然要走向結婚生子這條道路,但是「出家」使很多唐朝女性擺脫了婚姻的束縛,因此出家也成為了社會的流行風向。不僅百姓愛出家,唐朝的公主們也都愛出家。
  • 你有多久沒來藥王山了?這裡早已不是你記憶的那樣
    你有多久沒來藥王山了? 你只記得 摸摸爺?廟會?南庵? 陝西人人快看 這裡大變樣嘍!藥王山 陝西銅川有座山叫藥王山,是個歷史底蘊厚重的地方,因唐代醫學家、藥王孫思邈長期在此隱居懸壺濟世,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在此修廟、建殿、塑像、立碑,至今保留有金、元、明、清諸代建築近200間,是全國著名的醫宗聖地。
  • 聖賢故事|孫思邈為醫不仕
    孫思邈,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醫藥學家、道教先賢,今陝西人,年輕時便學兼《老子》、《莊子》等道家經典及諸子百家之說,頗覺有悟。孫思邈精心鑽研唐以前的醫藥經驗,終身不仕,隱居在陝西太白山學道鍊氣,研究藥物的天然藥圃行醫治病、尋求藥方,進行醫療實踐,先後寫成了《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醫藥書籍。
  • 銅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有「藥王」之稱!
    銅川,陝西省省轄市,地處陝西省中部、關中盆地和陝北高原的接交地帶,與延安、渭南、鹹陽3個地市毗鄰。這裡的大香山寺位於陝西銅川耀州區西北四十五公裡的廟灣鎮境內,因山寺踞山陽,春夏兩季,山花爛漫,香氣四溢而得名,是陝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佛教聖地之一,始建於符秦,至南北朝與隋唐成為佛教聖地。
  • 唐朝後期,公主們為什麼選擇出家也不結婚呢?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出身高貴,誰能娶到公主,身價自然會增加。然而,唐代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許多公主沒有結婚,而是當了道姑。據統計,整個唐代有13位公主出家,其中9位是中晚唐。為什麼這些公主放棄了對榮耀和財富的渴望,過著一種良心純潔、欲望稀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