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老祖宗智慧,句句在理

2020-12-17 格子道歷史

「這個世界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是在革命年代裡面,文學家們所總結出來的一個經驗教訓。在那烽火飄搖的年代裡,大家願意用無數的生命無數的代價來探索出一條道路來造福後人,這樣的精神一直到現在都讓人敬佩不已。

不過雖然這樣的年代已經過去,但是這些名言俗語卻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前人總結的諺語與經驗教訓,往往都是我們這些後人的財富,這比西方的什麼雙盲測試,還有各種實驗也未必差多少。西方人注重理論科學,東方人注重經驗教訓,而這也是我們文明發展的一個基礎。

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經驗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這一段俗語就向我們傳達了很多言簡意賅的內容,也反映出了古人的智慧。那麼這些俗語背後到底有何講究呢?

一、何謂俗語?

關於俗語之來源,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迷茫。因為民間俗語在很多人觀念中就代表著低俗,還有簡單粗暴。其實這樣的認知並不正確,因為俗語往往就是一種把大道理簡單化,然後引以為流傳的存在。

它是像宋代的話本一樣,由繁到簡的一種精華,也是像元雜劇一樣,把高雅變成普通,然後廣為流傳的藝術表現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民間俗語往往是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不斷的經驗教訓的總結,用來指引後人小心提防人生路。

所以俗語在中國歷史上很有講究,特別是對老一代人,那可是看成了一個金科玉律。那麼這些金科玉律背後到底有何含義呢?且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開江魚

所謂的開江魚,並不是特指某一種獨特的魚類,而是指春季到來之時,萬物復甦時刻所捕到的魚。這一時期的魚往往肉質更好,而且味道鮮美,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賣出更好的價錢。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特別是一些漁民來說,開春的時候是好日子,是中國人去舊迎新的一個重要時刻。在這樣一個新時期,大家可以獲得更好的魚賣更好的價錢,暗示著新的年頭紅紅火火,日子更滋潤。

所以開江魚的含義並非是某一種特殊的魚類,而是寓意著開門紅,這就好像是我們在商店開業之時放鞭炮舞獅子一樣的講究。萬事開頭難,而開江魚則會帶給我們好兆頭。

(2)下蛋雞

所謂的下蛋雞,顧名思義,就是只可以下蛋的母雞。在現代可能大家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在古代中國,一戶人家不僅僅需要農業來進行家庭支撐,而且還需要農副產品來進行輔助,所以雞和雞蛋就成為了家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能下蛋的雞,被視為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更是農家婦女最珍貴的東西。而至於這種下蛋雞裡面所包含的,但那更加是珍貴中的珍貴,指的是,雞還沒有真正把蛋生出來的時候就把他給殺了,然後吃掉雞肉吃其中的蛋。

這是一種珍貴中的珍貴,只有非常高貴的貴族子弟才吃得起。所以,下蛋雞和下蛋雞的蛋,往往意味著高貴與珍惜。老百姓珍惜這些雞,貴族吃的是這些蛋的高貴,簡而言之,在那個時代裡面,這都是家庭裡面的支柱和高貴的象徵。

(3)回籠覺

回籠覺的概念,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就好像我們上午工作了那麼久,到中午的時候想要睡一個回籠覺。回籠覺的感覺非常的爽,往往比晚上睡覺的黃金階段還要讓人珍惜。

但事實上在古代的民俗裡面,回籠覺並不是代表著好東西,而是指一個人的無奈。因為想要睡回籠覺的人,往往每天工作非常的辛苦,他們是無暇睡覺,只能擠出時間才能勉強得到休息。這樣的生活讓人無奈,這也顯得回籠覺的珍貴性。

例如在明史中有一段,朱元璋強迫官員努力工作,結果有個官員就感慨,當官還不如回家做個富家翁,天天睡回籠覺。因此從這裡可以看出回籠覺代表著工作繁忙,而回籠覺則是對於工作壓力減輕,然後好好休息的一種嚮往。

這也告誡我們這些人,生活其實很難,年輕的時候不要錯過。

(4)二房妻

對於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聽起來會覺得眼前一亮,因為他刺激到了我們現代男性的某個敏感的神經。的確,古代社會三妻四妾似乎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不過他們可以合法擁有多個女人。

皇帝三宮六院值得敬佩,普通老百姓似乎也可以三妻四妾。而現在男性則是為了娶一個老婆,都差點傾家蕩產,要房要車要彩禮,年輕的背都被壓彎了。所以二房妻的這個民俗概念,其實它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就是,生活之不易,家庭之責任。

娶一個老婆並不是享受,而是一種家庭的責任與擔當,娶兩個老婆的時候意味著責任的超支,還有家庭生活負擔的增加。

所以二房妻告誡我們,婚姻應該量力而行,而且要懂得家庭背後的責任。不過大家也不要因為這個事情而嚮往古人,因為在古代社會,男性因為各種戰爭死亡率太高,所以女性才會迫不得已被三妻四妾。

而且要知道古代社會能夠三妻四妾的人都是貴族,像我們這些屌絲,不僅付不起彩禮錢,連後人都沒有。因此古今對比固然是需要反思,但是背景概念也要了解清楚。

二、俗語背後的講究

看完這幾個俗語,我們會發現中國古人還是真的有一套的。因為我們不像西方科學,有一份理論基礎,然後總結出一個基本規律或者公式代代相傳。

但是我們也能夠在普遍的生活節奏之中找到一些簡單的規律,然後以歌謠或者民俗的方式,簡單易記的流傳下來。這些歌謠和民俗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陷阱,告訴我們社會責任的擔當,更是告訴我們,來年的開門大吉。

所以中國的古人,從來不是像西方傳教士筆下的那麼的死板與沒有生機,我們雖然在一段時間裡面曾經落後,但是我們卻用自己的科學方式一代代的傳承著教訓,然後在這種經驗積累之上,創造了更加偉大的文明。

上一代人,甚至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那一輩人深受這些教育的影響,所以他們對於民俗還有這些講究特別注重。還記得筆者以前就被爺爺奶奶天天這樣教育,雖然現在有些人覺得有點俗,但那是我們曾經的文化傳統,大家也不要把它看的太落後了,那背後也是幾千年的教訓經驗積累。

結語

所以說,當我們這些年輕人在社會上遭到各種各樣挫折的時候,不要急著抱怨,不要急著生氣。有的時候我們會停住腳步,然後回頭看一下老祖宗們曾經的俗語,然後和爺爺奶奶一起聊一聊曾經的那些歌謠。

雖然未必能夠讓我們增加知識,未必能夠讓我們學會技術,但是那是幾千年的經驗人生總結,總會在某個時刻告訴我們大方向該怎麼去。所以大家應該常回家看看,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聊聊天,沒有話題的話,聊聊這些民俗也是不錯的。

畢竟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走過的路還要多,即使時代已經變化了,但是曾經幾千年的積累,依舊讓我們的人生有著一些借鑑意義。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還是很有韻味的,大家可不要把它給拋棄了,而且這也是我們和上一代人難得的聊天話題。

參考文獻:《中國民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老祖宗的4大香,經典至極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老祖宗的4大香,經典至極人生在世,活的「痛快」是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的最高境界。奈何從古至今,社會財富往往是掌握在小部分人手裡,大部分人都是庸庸碌碌、平淡無奇,一輩子起早貪黑,為生計奔波勞累。對於上層的生活,很難說不讓人羨慕。
  • 民間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什麼意思?
    在很多地方的農村中,我們還能看到傳統的影子,農村老一輩人常說的俗語就是古人留下來的。俗語是我國民間傳統文化之一,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古人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又一代一代的傳承到今天。民間百姓對俗語的喜愛,不用多說,從他們日常對俗語的運用就能看出來,這些俗語貼合生活,包羅萬象,能夠完整地表達出老百姓的心聲,特別是農村中老一輩的人,對俗語深信不疑。
  •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稱民間四大香,你聽過嗎
    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稱民間四大香,你聽過嗎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吸引人的東西,而從古至今人們都比較喜歡追求美食,就算是現在都是網絡化了,很多實體店的生意都不太好了,大家都喜歡在網上買東西。
  • 農村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和二房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其中又蘊涵了什麼道理呢?
  • 俗語說,「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古人的小確幸?
    而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標準就是:「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逐條分析一下。「開江魚」:就是指天氣剛剛開春、河流剛剛解凍、人們下到河裡或者江裡,捕撈到的第一批魚。在普通人眼裡,如果能吃上一口如此鮮美的開江魚,那小日子過的簡直比神仙還美!「下蛋雞」:就是指正在下蛋的母雞。我們喝老母雞湯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母雞的肚子裡還有好幾個小雞蛋黃,這種就是下蛋雞。據說這種雞肉有滋補功效,而且味道非常鮮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 民間4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指的是啥意思?
    引言 在民間始,終流傳著一些耐人尋味的俗語,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些俗語就像中華文化的枝葉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悄悄滋養著中華民族精神,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不知道有沒有人聽說過「民間四大香」這一說法。
  • 農村老人常說:「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啥意思?
    就像老人們常說的「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啥意思,你知道嗎?其實,老人們口中所說的「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過去生活中人們比較「嚮往」的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吃到「開江魚」、家有「下蛋雞」、每天可以睡個「回籠覺」、能摟著「二房妻」的生活,那可不是一般人都能享受的。
  • 古人的幸福標準:「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啥意思?
    就是今天介紹的「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中國封建社會,儘管從明朝時期就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但從整體上來看,屬於小農經濟,即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總體表現為男耕女織。與現代相比,古代科技發展落後,商業流通也無法比擬,達官貴族的生活水平,或許還比不上現在普通百姓,更不必說富裕之家,為何說「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是古人幸福的標準?
  •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足矣!
    每年的4月18日被定為開江節,一年之中,只有四月份裡20天左右的時間才可以吃到鮮美的開江魚。再遲些,春氣入水,魚兒開始化育,吸收物華也吸收了濁氣,便沒了那種鮮美而「泯然眾魚矣」。在大多數人看來,母雞的主要使命是下蛋,所以農村諺語說:再饞不殺下蛋雞。
  • 「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啥意思?看完佩服古人智慧
    其指的就是: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這四種。而所謂的香,實際上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幸福感。「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啥意思?看完佩服古人智慧所謂「開江魚」,我們可以從表面上理解,即為河流剛剛解凍時的魚。這種魚是在冰凍的河流中生長了一個冬天的魚,因此不僅肉多個頭大,而且味道十分的鮮美。
  • 農村老話「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中午吃過飯之後一家人坐在火爐邊閒聊,老婆突然說她好久都沒有吃魚了,想吃魚了,然後我爸就說了一句「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說過幾天的魚最好吃,到時候去塘裡抓兩條回來。「開江魚」顧名思義就是每年開春之後,水面上的冰融化,這個時候魚都會跳出水面,意思是說這個時候的魚營養最豐富、味道最鮮美。
  • 農村散養的雞就是土雞?
    #中華傳統美食#,尋古探今,展示中華民族吃貨的智慧結晶我國有記錄的地方原種土雞共有幾十種,比較有名的如泰和烏雞、仙居雞、狼山雞、清遠麻雞、惠陽鬍鬚雞、固始雞、北京油雞、茶花雞、瓢雞、大骨雞、藏雞、矮腳雞、浦東雞、溧陽雞、文昌雞、河田雞、邊雞、金陽絲毛雞、靜原雞、林甸雞、懷鄉雞、鹿苑雞、蕭山雞、龍勝鳳雞、汶上蘆花雞、閩清毛腳雞、長順綠殼蛋雞、拜城油雞、雙蓮雞等等。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諸多俗語中,一些口口相傳的文化遺產中依然保留著極其濃烈的色彩,人們喜愛俗語,喜愛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經驗。那么子女對待父母卻被老祖宗這樣形容「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犬」。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仿若天經地義,孩子對父母報恩也是如此,那麼這句俗語古人們是想告誡些我們什麼呢?「久病孝子離」我們可以換一句話來理解「久病床前無孝子」。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看看很多俗語就能看出這一點,雖然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是通俗易懂接地氣,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你了解過後,你會恍然大悟,有的俗語,你學過之後,你會在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當然了,有些俗語不容易理解,只有親身體會過才會懂得。今天筆者和大家說這麼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蘊含的道理很深刻。
  • 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
  • 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雨打墓頭錢,今年好種田,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在以前,種田種地是大多數人家一年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事務,很多人家裡的田地都非常有限,一家人不僅要靠那點兒地產的糧食生活,很多時候還要靠每年收穫的糧食莊稼去換一些別的生活用品來維持生活。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俗語:困因酒過,酒為困魔,老祖宗談喝酒,在理嗎?
    俗語:困因酒過,酒為困魔,老祖宗談喝酒,在理嗎?從前在南方的時候,一直覺得南方人喝酒厲害,至少在拼酒的時候,絕對是一箱一箱地喝的,這就讓人不得不驚嘆酒量了。詩詞歌賦予酒有關的不少,成語俗語與酒有關的也能說很多,這大概就是中國人吧,愛酒所以就把酒融入中國人的思想,貫穿歷史的縱橫。今天,就來說一句俗語——「困因酒過,酒為困魔」,初讀這句話,就覺得這句話意思淺顯明了,並沒有什麼深究的意義,直到讀第二遍,第三遍,才發現中國俗語真的非常有意思,越讀越懂!
  •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老祖宗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古代社會除了農耕外,為了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人們通常還會在家中飼養一些家畜,而雞因為生命力強,投入少、回報高等優點深受人們喜歡,尤其母雞除了會吃害蟲外,最大的經濟效益就是會下雞蛋。
  • 農民養雞鴨,如何能讓它們多下蛋?老農:參考這句俗語就夠了
    農村俗語在農村是非常多見的,同老農民聊天的時候經常聽到他們嘴裡蹦出各種俗語金句,當然筆者這種年輕人多數是沒聽過的,每每聽到好的俗語都會感慨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如此豐富,在那個科學不發達的年代硬是靠著人工經驗的總結,總結出了各種生活規律和經驗,這有了這些俗語後農民生活也就順暢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