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一年你的口頭禪是什麼?在諸多2019年流行語榜單中,幾乎都能找到「我太難/南了」。在這句調侃中,我們看到的了當代人渴望抒發生活壓力的情緒,但更讓我們動容的是,這種情緒背後隱藏著的無數個體面對困難時的堅韌與拼搏。時值歲末,我們盤點一年中這座城市發生的點滴變化,希望通過這些「小確幸」,讓你在迎難而上的生活中多一些溫暖與樂趣,讓你更多一個「喜歡上海的理由」。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2月18日報導:上海又添一處文化打卡地!今天上午,歷經三年籌備和建設的程十髮美術館正式開館,程十髮的巨幅照片在美術館的大廳笑臉盈盈,仿佛也為上海又多了一所美育殿堂開心。也在今天,上海大歌劇院正式開工建設,施工機在世博後灘緩緩打下第一道樁,場面讓人激動。
剛剛開館的程十髮美術館
如果細心留意,這兩年上海的文化場館如雨後春筍般在不斷湧現。僅2019年一年就有油罐藝術中心、上音歌劇院、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程十髮美術館等場館相繼落成,「小而美」的演藝空間更是不計其數。當文化設施深入城市肌理,甚至和市民只有一條馬路的距離,文化獲得感就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
新添那麼多場館 靠什麼一炮打響?
汾陽路街區,上音歌劇院如今矗立之處,也是上海最負盛名的藝術街區。2014年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在這個街區亮相,時隔5年後,此地又多一顆明珠。在今年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來自世界頂級院團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的莫扎特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及《魔笛》在上音歌劇院開演,讓觀眾直呼這座文化新地標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新劇院靠什麼一炮打響?好節目是硬道理。
上音歌劇院內景
在上海上音演出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嵐看來,藝術節給了上音歌劇院機會,把最好的演出給了這座城市最新的劇院。談及斯卡拉蒞臨帶來的光榮與挑戰,馮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升降天花板、牆內可變吸聲裝置等技術讓這座劇院成為世界一流的歌劇院,或許也是斯卡拉團隊選擇這裡的原因之一。為此上音歌劇院舞臺技術部工作人員整整一個月』住』在劇院裡,不斷調試。」馮嵐回憶道,兩部歌劇交替排練時,舞臺技術團隊也像正式演出一樣,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配合換景,只為呈現最完美的演出應對「開門大考」。
西岸美術館
同樣驚豔眾人的西岸美術館,因與蓬皮杜藝術中心合作,在開幕時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從畢卡索到杜尚,從賈科梅蒂到考爾德……上百件來自法國蓬皮杜的藝術珍品,讓觀眾仿佛步入「現當代藝術史「的河流。不遠處的油罐藝術中心,開業後就迎來了與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的合作,開幕首展「油罐中的水粒子」一度是上海最熱門的展覽之一,短短幾個月展覽參觀人次破20萬。
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
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位於奉賢區,開幕演出選擇了匯集上影演員劇團老中青三代演員的恢弘史詩大劇《日出東方》。要知道上海很多大劇場都在市區,而「九棵樹」則正好將優質的文藝演出、精品的舞臺佳作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遠郊地區老百姓的「家門口」。「作為奉賢人,家門口能有這麼好的場館,感到相當驕傲,覺得家鄉越來越高大上了。」這是遠郊老百姓的心聲。不僅如此,中心城區的老百姓也會坐著地鐵來這裡看戲,在「森林劇場」中感受藝術與自然的結合。
文化場館的目標:專業 專業 更專業!
如果說上音歌劇院彌補了此前上海一直沒有專業歌劇演出場所的遺憾,那麼隨著未來上海大歌劇院項目的建設,上海的劇場設施體系將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肉眼可見的變化是,不少老劇場也升級換上新裝。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海劇院、長江劇場……觀眾欣賞水準越來越高,對劇院專業度要求也越來越多,這種專業度不僅體現在劇場硬體條件上,更體現在劇場的定位分工上。
宛平劇院12月初航拍圖即將結構封頂
正在改擴建的宛平劇院將在今年年底結構性封頂,聚焦戲曲的宛平劇院不僅為越劇院、滬劇院等傳統戲曲文藝院團解決了「場團合一」訴求的回應。宛平劇院總經理夏天告訴記者,什麼樣的劇種適合什麼樣的舞臺,宛平劇院在改擴建時特意在舞臺同層設置了很大的後臺,更適合戲曲的演出形式。
長江劇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與宛平劇院定位大空間大製作大戲不同,此前改造結束的長江劇場服務於小型傳統戲曲演出和試驗性戲曲作品,今年也拿到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夏天透露,2019年長江劇場全年舉行了250餘場演出,其中許多主打的越劇小戲往往「一開票即秒空」。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主辦的小劇場戲曲節期間,長江劇場也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作為駐場場地,長江劇場的戲曲節出票率達到100%。
上海眾多的文化類節慶賦予這座城市濃鬱的文化氛圍,也讓城市裡的人對文化有所依賴。「先鋒試驗性戲劇更符合年輕人口味,所以這一年來劇院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推動戲曲藝術向年輕群體延升,將改變我們的演出生態。」夏天說。
創邑Space老碼頭一期演繹空間
除了「大場館」,演藝空間也在上海遍地開花。今年「演藝大世界」授牌了32家「演藝新空間」,其中就有創邑SPACE老碼頭一期演繹空間。CREATER創邑品牌總經理許引蘭說,演繹空間原本的位置是老碼頭創意園裡一家海派融合餐廳,因為創意園逐步成為年輕人心中的藝術公園,所以2018年時把場地最好的位置改造成了公共演繹空間。「一開始還有點捨不得,因為這個位置是最中心的,但隨著2018年黃浦江濱江沿線貫通,希望好的場地能為上海帶來更多文化承載功能,我們定位在』社區』,希望能給周邊居民注入更多文化力量。」
大世界、思南公館、Mao Livehouse、上海地鐵音樂角……上海各城區都出現了不同特色的演藝空間,與劇場資源互相補充,根據場地條件因地制宜組織演出內容,使得三五知己、職場同仁在餐飲聚會之餘都能有各取所需的文娛休閒。市民小謝每年夏天都會到老碼頭聽爵士音樂節。「我家住在附近,每天遛彎就溜過來了,周邊景觀、藝術裝置也穿插其中,我喜歡把藝術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