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紅高粱》:用色十分大膽,紅色象徵意義,是希望也是絕望

2020-12-16 慧慧小娛樂迷

電影《紅高粱》是由我們熟知的張藝謀導演執導的,於1987年在中國各大影院與觀眾見面,該電影獲得了豆瓣眾多網友的一致好評,在1988年的時候榮獲了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從此開啟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先鋒。

不得不說,從《活著》到《紅高粱》張藝謀導演的創作水準可是一直都在提高啊。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男女主人公也就是由鞏俐出演的九兒和姜文出演的餘佔鰲,兩人經歷了萬分曲折之後一起經營了一家高粱酒坊,但因為正處抗戰時期,女主和酒坊裡的夥計都在反抗日軍侵略的戰爭中被虐殺的故事。

有人說,《紅高粱》這部影片富有高超的藝術魅力,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用色十分的大膽,火紅的九兒和黃色的土地相得益彰。總的來說,故事簡單了些許,但是影片的拍攝場景是真的美,可以說是一部走心的影片了。

紅色的象徵意義,是希望也是絕望

當我們面對著一樣的場景之下,不同的人和事也會有不同的境遇和心境。而在高密東北的土地上,這無疑是我看過的最美麗的也是最醜陋的風景了,在這最聖潔也是最齷齪的土地上,遇到了最英雄的好漢的勇事也遭遇過最王八蛋的虐待。

每一樣事物的兩面性總是伴隨在我們的身邊所發生的一切,紅色的象徵意義,同是希望也是絕望。

(1)奶奶的紅色蓋頭

這裡的奶奶就是指電影裡由鞏俐出演的九兒,因為九兒的爹唯利是圖和自私,為了一匹騾子就將九兒嫁給了患有麻風病的掌柜李大頭。

以前出嫁的姑娘都是一身的大紅色旗袍,特別的是頭上還要蓋著一塊紅色的蓋頭,蓋頭自然是由她所嫁之人洞房花燭夜的時候才可揭開的,但是,對於九兒奶奶來說,這本是喜慶洋洋的蓋頭就像是對她的魔咒和約束,所以她一上轎就掀開了蓋頭。

被迫嫁給他人,這蓋頭就像是象徵她以後的絕望的生活一般提醒著她。因此,她要反抗,為了掌握自己今後的命運,她勢必要有同現實的邪惡鬥爭到底的決心,現在就是從這紅色的蓋頭開始。

(2)奶奶紅色的繡花鞋

在半道上顛轎的時候,男主人公餘佔鰲發現被折騰的新娘是麻子要娶的媳婦,起了捉弄的心思,他將九兒一個勁的捉弄哭了。

後來在迎親的青殺口路上遭遇土匪,直到餘佔鰲從兇狠的土匪手中救下了九兒,九兒則故意在餘佔鰲的面前留下了一隻紅色的繡花鞋,就這樣九兒的腳就赤裸裸的留在了轎外面。

對於九兒的大膽和主動,餘佔鰲立即上前握住了她的腳,兩人的感情線就這樣開始了,影片的描述手法非常的直接,但是又是另一層面上的隱秘的性暗示,也為後來兩人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情節設計的大膽性,是對人性的自由讚嘆

張藝謀導演喜歡創造一些自由沒有約束性的真實影片,而且現實中他也是一個粗獷大氣以及對生命有一種熾熱的追求的人,因此,在《紅高粱》中他加入了一些較具大膽色彩的情節設計,充分的展現出了他對於人性的自由讚嘆。

首先,將鏡頭拉到「野合」的畫面裡,九兒被餘佔鰲掠到了高粱地上,一身紅色的九兒奶奶呈大字型仰躺在草地上,而這時「我的爺爺」雙膝跪下正在禱告,這裡沒有任何男歡女愛的鏡頭,有的只是他們對於愛情的熾熱和追求。

最後的一個值得和大家深討的鏡頭就是在《紅高粱》中,人們對於酒的「祭拜」的場景,在這裡人性的神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第一次「祭酒神」是出於對人性的創造力的讚美,羅漢大叔帶領著大家敬酒,為創造出「十八裡紅」的高粱酒而舉杯同慶。

第二次是由余佔鰲開始帶的頭,大家舉杯痛飲,勢必要為了那些被日軍傷害的中國同胞報仇出氣,這裡充分展現了影片人物的憤怒和反抗。

結語

最後,不得不說,老謀子導演對於電影的創造力是非常了得的,而《紅高粱》則是將人類最原始的生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影片裡儘是對於人性的自由讚嘆和揭露,如此深入人心的電影,大家趕緊看起,同時自《紅高粱》的問世,從此開啟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先鋒。

相關焦點

  • 張藝謀《紅高粱》:用色十分大膽,紅色象徵意義,是希望也是絕望
    有人說,《紅高粱》這部影片富有高超的藝術魅力,因為張藝謀的電影用色十分的大膽,火紅的九兒和黃色的土地相得益彰。總的來說,故事簡單了些許,但是影片的拍攝場景是真的美,可以說是一部走心的影片了。紅色的象徵意義,是希望也是絕望當我們面對著一樣的場景之下,不同的人和事也會有不同的境遇和心境。而在高密東北的土地上,這無疑是我看過的最美麗的也是最醜陋的風景了,在這最聖潔也是最齷齪的土地上,遇到了最英雄的好漢的勇事也遭遇過最王八蛋的虐待。
  • 《紅高粱》:莫言與張藝謀共有的鄉土情結,開啟了個體生命的禮讚
    《紅高粱》是張藝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作品,對於改編,他心裡也忐忑,問莫言的意見,莫言說隨便改,算是給張藝謀吃了定心丸。電影的改編放棄了原有小說中以抗日為主線的主題,轉而由「我奶奶」和「我爺爺」的愛情故事作為影片的線索,展現個體生命之美。
  • 電影《紅高粱》:紅色的頌歌
    《紅高粱》是一部1987年上映的,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主演的戰爭文藝片。本片以女主人公九兒的命運發展為故事線索,講述的是在抗日時期的山東高密,男女主人公在經歷挫折之後在一起並共同經營高粱酒坊,最後卻因抗日被日本人虐殺的故事。本文將從色彩和音樂的運用上對本片進行分析。
  • 談論電影《紅高粱》中「紅色」的文化內涵
    張藝謀導演抓住了一切機會運用紅色,幾個主要的劇情點「迎親」、「野合」、「鬧事」、「出酒」、「踩高粱地」、「復仇」皆以紅色為主旋律,如紅衣、紅褲、紅蓋頭、紅轎子、紅布、紅肚兜、紅繡花鞋、「十八裡紅」高粱酒、紅色鮮血、紅色高粱地以及紅色夕陽等。古以紅、黃、青、白、黑為五方正色,其中「紅」為五色之首。可見,中國尚紅,古今皆然。
  • 《紅高粱》: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
    事實上,法國導演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在它的《藍白紅三部曲》中就已經運用了色彩傳意,張藝謀也是深受基耶斯洛夫斯的色彩美學影響,中國文學的底蘊與民族文化的思潮,又讓張藝謀將這種色彩美學同化,成為張藝謀獨具特色的敘事方式。紅色,是《紅高粱》的主色調。在整部電影中,張藝謀用紅色作為底色,以黃色作為抽調,由黑色完成渲染,勾勒出一幅極具民俗國風色彩的寫意卷。
  • 滿是紅色的紅色經典《紅高粱》
    為什麼說《紅高粱》是滿眼紅色的紅色經典呢?可以說這部電影「紅」遍了世界,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的中國電影,也是第一部獲得此榮譽的亞洲影片。《紅高粱》是導演張藝謀的首部電影作品,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老師的中篇小說《紅高粱》改成了電影。莫言老師說,當時張藝謀在演員中攝影很好,很喜歡小說《紅高粱》,想做導演。
  • 《紅高粱》:影片中的「紅色」,你看懂了嗎?
    《紅高粱》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顧長衛攝影,影片講述的女主人公九兒被迫嫁給開燒酒鋪的麻風病人,在此之間九兒試圖以死抗爭。但無意之間與轎夫產生感情,之後二人一起經營這家燒酒坊。最終日軍侵入,一起抗日的故事。張藝謀慣用紅色,這是人盡皆知的,尤其在這部影片裡,色彩運用的更為極致。
  • 從電影《紅高粱》看,導演張藝謀的鄉土情懷
    從張藝謀導演的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濃濃的鄉土情懷,在電影《紅高粱》裡面,他把這種鄉土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電影《紅高粱》已上映30多年,依舊是不可多得的經典,曾經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豆瓣評分8.2。
  • 電影《紅高粱》:大量的民俗文化和大量的紅色堆積,讓人記憶深刻
    莫言作為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的創作和表現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張藝謀這個名字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作為國內頂尖的知名導演,他的作品也同樣讓人讚不絕口。《紅高粱》由張藝謀執導,改編自莫言的經典作品《紅高粱家族》,並且融合了《高粱酒》的情節,其中表現出來大量的民俗文化,讓人記憶深刻。
  • 1988年張藝謀的《紅高粱》揚名世界,莫言感慨還是電影的影響力大
    在跳槽到西安電影製片廠第一年的時候,張藝謀先是以攝影和演員的身份參與創作了電影《老井》,這部影片讓張藝謀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正當很多人為張藝謀的成就歡呼雀躍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僅僅是他作為電影傳奇騰飛的一個開胃小菜。在1987年的時候,張藝謀開始以導演的身份,著手將莫言的小說《紅高粱》搬上大銀幕。
  • 張藝謀的《紅高粱》,除了極致的影像風格外,我們還能看到什麼?
    《紅高粱》是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上映於1987年。並於1988年,獲得西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是國內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獎的作品。這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電影而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在電影《紅高粱》之前,沒有幾個人知道莫言的這部小說。
  • 從女性地位、人物服飾、強權反抗等,淺析張藝謀作品《紅高粱》
    莫言筆下的文學作品《紅高粱》,讀完令人悲痛,尤其是日本人屠殺中國人那段,殘暴、血腥的鏡頭那麼真實,導演張藝謀在此歷史背景下,對《紅高粱》的完美詮釋,揭示了在舊社會中,女人的悲慘命運和對強權的反抗。影片大都以紅色和黃色為背景,以童稚觀點回憶了「我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九兒」的故事。
  • 血色的狂野和浪漫-《紅高粱》張藝謀
    我們看到的仍是屬於張藝謀的狂野、自由和浪漫。在擔任攝影,演員都取得不俗成績之後,張藝謀終於迎來了自己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金熊獎」的電影。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山東高密(莫言的家鄉)去種百十畝的紅高粱。
  • 色彩藝術在張藝謀電影中的應用及思考
    不同的色彩通常有不同的含義,如紅色象徵著幸福、吉祥、熱情、奔放,而黃色代表著光明、希望、權力、高貴等。在電影中色彩不僅能夠再現自然界,還可以增加畫面的藝術表現力、烘託渲染氣氛、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與內心世界等。   (二)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語言   張藝謀的電影之所以會獲得觀眾的廣泛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對色彩的運用。
  • 二刷《紅高粱》:從視覺層面分析,電影畫面中的色彩與構圖
    經典電影《紅高梁》改編自莫言的兩部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該影片是張藝謀在1987年導演的第一部影視作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兒的父母要她嫁給50歲的麻風病人。在出嫁時,砸到土匪攔截。其中一位抬轎男子餘佔鰲打跑了土匪,兩人相愛。後來九兒回家,餘佔鰲重新搶走了九兒的故事。
  • 《紅高粱》展現了人的本能,紅色體現人們的豪爽
    人類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有了如今的文明社會,歷史上的哲學家、思想家為大家描繪了一幅幅希望的藍圖。可是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中,人類的「野性」也隨著降低。而所謂的 「野性」是在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下,以一個完全的生命體呈現出的本能。這種行為在當代文明社會中,是一種退化,甚至是醜惡的。
  • 永不褪色的「紅」——淺析《紅高粱》的視聽語言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篇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等主演。該片成為首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亞洲電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的一生為線索,表現了農民敢於追求愛情的精神,對「酒神」的尊敬,諷刺了封建家長制對婚姻的安排,同時也反映了抵禦日寇入侵時的家國情懷。《紅高粱》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調是紅色。
  • 《紅高粱》觀後感
    影片中所有的背景和人設,都可以說百分百貼近當時的背景,從開始的娶親、抬轎······當一兩個鏡頭是突出的,舉例還有意義,當所有都是,那麼就沒必要舉例了。誠然,真實度與拍電影的年代有關,但在真實度上,無論是生活場景還是較少的戰鬥場景,都真實如生。相較於現在的效果,可謂做到了極致。
  • 從女性地位、人物服飾、強權反抗等,淺析張藝謀作品《紅高粱》
    莫言筆下的文學作品《紅高粱》,讀完令人悲痛,尤其是日本人屠殺中國人那段,殘暴、血腥的鏡頭那麼真實,導演張藝謀在此歷史背景下,對《紅高粱》的完美詮釋,揭示了在舊社會中,女人的悲慘命運和對強權的反抗。影片大都以紅色和黃色為背景,以童稚觀點回憶了「我爺爺餘佔鰲」和「我奶奶九兒」的故事。
  • 在《紅高粱》開機之時,張藝謀去高粱地一看瞬間傻眼了
    1987年,張藝謀揣著僅有的40000塊錢,來到山東高密拍攝電影版《紅高粱》。他找到當地農民說要種植幾百畝紅高粱,村民都挺高興的,種地還有錢拿,何樂而不為。結果在《紅高粱》開機之時,張藝謀去高粱地一看瞬間傻眼了,他這時才發現自己被當地村民給忽悠了。那一年,張藝謀36歲,還是陳凱歌的攝像。偶然一次,他在《人民文學》上讀到了莫言的《紅高粱家族》,一下就被他的內容所吸引了。由此也產生了想將這部作品拍成電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