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雪,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今日(12月30日)上午,「成都下雪」又一次衝上了熱搜,儘管事後發現是霰。但有人歡呼的時候,就有人抱怨:總是完美地錯過成都下雪。那麼在成都,怎樣才能夠「精準」地找到雪,做一個「成都找雪大師」呢?我們請教了成都市氣象臺的專家,並編輯了這份「找雪指南」與你分享。
『找雪技巧講解』
一、往山上走
根據成都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牛金龍的介紹,要在成都下雪,需得滿足兩個條件,其一便是水汽,另一個是氣溫。「水汽條件滿足的條件下,如果最低氣溫在2℃—4℃之間,則可能出現雨夾雪;2℃以下,可能出現小雪。」
哪裡更容易看到雪?山上。這個答案不用想。一般來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約下降6.5℃。
牛金龍介紹,首先是西部山區,他提到,每年10-11月份,西嶺雪山就會出現小雪了。成都的東部雖然也有山,但一方面海拔低,同時從成都的氣候條件來看,東部的氣溫偏高,「所以東部的山上要下雪的話,條件要苛刻得多,時間要晚一些,一般要在1月中下旬。」
二、多在12月~1月,早晚時目擊報告多
牛金龍也拿到了一份統計資料,是過去近20年的成都降雪記錄。「降雪主要出現在12月底~1月初。」其中,又以1月份的降雪頻率更多,「每一到兩年都會出現小雪或者雨夾雪的天氣。」其中,2009年的1月,全市普降小雪,並出現過厚度小於0.5釐米的積雪。
牛金龍提供了另一條線索,可以讓找雪的效率更高些。他介紹,一般降雪目擊報告的時間段是在清晨和傍晚,「晚上氣溫更低,大白天的時候一般很少有。」
三、注意力放在西邊
牛金龍說,成都的氣候南北差別不大,主要在於東西差別。對於下雪的情況,他用一句話總結:「西邊比東邊出現降雪的概率高。」
下雪概率的第一方陣是都江堰、彭州、大邑、邛崍、崇州等地,一方面西邊區(市)縣的氣溫低,「加上它們位於高原和成都平原接壤的地方,也更容易降雪。」其中統計的情況顯示,大多數年份都江堰都出現了降雪,但對大邑而言,很少被報告有雪這件事。
牛金龍也很困惑:「大概是有西嶺雪山,所以當地人對雪很淡定?」
繼續往東,是雙流、溫江、郫都、新都,下雪的概率相對要低一些。牛金龍說,這幾個地方隔兩三年會出現一次小雪或者雨夾雪的天氣,其中只有2009年1月份出現過0.5釐米以下的薄積雪,2010年溫江、雙流和都江堰出現了薄積雪。而主城區下雪的概率這幾處差不多,「但城裡面溫度相對要高一些,沒有薄積雪的統計,有飄雪。」
更東面的地方,要見雪就難多了。牛金龍解釋,一般來說,成都的東部地區氣溫偏高一點,「西部山區接近0℃的時候,東邊平壩地區在4℃以上,山裡面也就是2℃,加上水汽條件不好,所以一般表現為大風。」而當東邊地區看到雪的時候,全市基本普遍會出現小雪。
『課後練習』
今冬可以期待一下
練習「找雪技」
有了以上「找雪指南」,多加練習,相信不日你就可以告別「雲賞雪」模式了。正好,這個冬天是個不錯的練習機會。
根據牛金龍掌握的信息,這個冬天影響成都的冷空氣比較強,頻次也多,因而成都的氣溫相對較低,「更容易出現小雪或者雨夾雪的天氣,平壩地區普遍出現小雪的情況,在今冬來說,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