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廟供著唐代鐵柱,不鏽不倒香火不斷,專家:印度也有一根

2021-01-20 媽咪說史

中國人對著金屬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從一開始燦爛的青銅文明,逐漸演變過渡到鐵器文明,再到了今日的多種金屬的多元化使用,都無不說明著金屬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出土文物中的金屬製品,也就只有像「越王劍「這種複合工藝才能做到不曾鏽蝕,其他的銅鐵製品無不披著一層厚厚的」外衣「。

但在雲南省大理市的彌渡縣,一根三米高的大鐵柱子就在那矗立了上千年,在靠近柱頂處的三個方向還鑄有三條金龍,當地人感其神異,於是就乾脆建了一個「鐵柱廟」將大鐵柱供了起來。這個大鐵柱神奇之處在於,在裸露的空氣中擺放了這麼久,它的表面居然沒有絲毫鏽蝕的痕跡,湊近看還能隱隱看到金屬的光澤和紋理,所以在別的廟中都是供奉神佛土地,只有彌渡縣這個小廟供奉的是鐵柱。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人懷疑過這根鐵柱的材質,覺得可能是木頭刷上黑漆所致。

為大鐵柱「驗明正身」的人不在少數,但只要湊近一瞧,再一敲過後一般都會立即打消疑惑,一個是因為敲擊時的金屬聲響,二是因為剛擦提到的金屬紋理,還有就是最簡單直接的驗證——用吸鐵石吸附,種種所有都在說明這就是根生鐵所鑄的柱子。之所以給這個鐵柱打上了「千年」的標籤主要還是因為其柱身上的22個刻字「維建極十三年歲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所謂「建極十三年」說的就是唐懿宗鹹通13年,距今上千年。

其實光是鐵柱本身上的刻字還不足以完全證明其年份,因為刻字也可以是後刻,這就需要輔以史料參考。在當地歷史專家的口中,這「千年鐵柱」就變成了「南詔鐵柱」,而且歷史上對這個鐵柱的材質,年份都有相應的參考資料。一個是地方志的記載:百元西南,有古廟,中有鐵柱。再一個就是南詔中心二年的畫卷上也是記作鐵柱,南詔國是和唐朝是同時期並存的,而彌渡縣剛好就在其管轄範圍之內,所以年份和材質上都對得上號了。

這鐵柱廟在當地也是常年香火不斷,老百姓經常去到廟中祈福許願,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習俗。可在一些專家看來,鐵柱不鏽的本身肯定不是因為所謂的「神異」,一定另有原因。多方查閱資料後,專家們在印度也找到了一根矗立著的鐵柱,那就是「圖步尖塔」這處景點的 入口處,也有一根生鐵柱,而且更高,足足有6.7米,同樣是在露天環境之下千年不朽。這根印度的鐵柱不鏽是可以給出合理解釋的:因為1500年前印度的煉鐵技術煉不出純鐵,因此鐵柱裡含有大量雜質,誤打誤撞實現了不鏽,再加上當地氣候乾燥,這也給了鐵柱不鏽一個客觀的氣候條件。

而彌渡縣的這根鐵柱在一定程度上和印度的鐵柱的相似的,只不過彌渡縣的空氣溼度常年超過70,若要實現乾燥還得需要一些小小的助力,那就是前來進香祭拜的村民們,常年的香薰使得廟內的空氣趨於乾燥,也可能是煙霧繚繞中無形間給鐵柱鍍了一層「膜「,這都是有可能的。剛剛提到,鐵柱不僅不鏽,而且還不倒。要知道彌渡縣自唐至今發生過好幾次七級以上的大地震,房屋都承受不住,何況徑直立著的鐵柱?專家通過觀察發現,鐵柱看起來是立在石臺之上,但很有可能在底下也有榫口,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是嵌入石臺的。

關於千年鐵柱的歷史淵源,民間的傳說和史料上也是眾說紛紜。一個說法認為,這根鐵柱是唐朝將軍唐九徵在平定西南吐蕃之亂後建造的,史稱「唐標鐵柱」。第二種說法則是認為這和諸葛亮大有淵源,眾所周知諸葛亮曾平定西南,勉強算拉的上關係,只是年代相差太大。但相傳這根鐵柱是諸葛亮平南蠻後收來兵器,鑄成鐵柱以象徵和平,而且這根鐵柱兩旁原本是有兩個塑像的,兩人分別是孟獲和他的愛妃,高度也基本一致。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鐵柱是諸葛亮所鑄的這個說法。但專家認為這個說法沒有歷史依據,多是民間傳說,充其量只能說明是南詔國為了紀念諸葛亮平南蠻而重鑄。

如果這些說法都不能成立的話,只能剩下最後一個猜測了。根據史書記載,這鐵柱原本不在廟中,而是在據鐵柱廟三公裡外的鐵柱坪。之所以大費周章從鐵柱坪遷移到鐵柱廟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鐵柱坪地勢軟,難以承重;而是因為鐵柱廟這個地方風水更佳。而古代祭祀中尤其講究風水,這根大鐵柱極有可能是作祭祀之用。多年前的彝族先民有著「祭樹」的習慣,隨著生產力和文化的發展,他們也從「祭樹」向其他物件轉變。鐵柱柱身上的金龍也和彝族先民們的祭祀講究有著莫大聯繫,先民們通常祭拜的是帶有三丫杈的樹幹,而柱身上的三條金龍也在抽象意義上取代了原先的樹杈,鐵柱則代表了樹幹,這可能是唯一一個合理的解釋了。

相關焦點

  • 印度神秘的阿育王鐵柱,1500年不生鏽,專家: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
    在印度有一個鐵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如今還是完好無損,屹立在大地上,每一個知道它歷史的人,親眼看到之後都會產生懷疑,它真得有上千年的而歷史嗎?風裡來雨裡去的,鐵難道不會生鏽嗎?這根鐵柱還有一個名字,叫德裡鐵柱,歷史記載說是為了紀念兩千三百年前的一位印度梟雄,曾經叱吒風雲的任務——阿育王,所以也稱阿育鐵柱。柱子高七米多,直徑約半米,有六噸多重,整個全部是由鐵鑄造的,柱子的周身都是梵文,根據考古學家鑑定是在1500年前鑄成的。
  • 一根不會生鏽的鐵柱,存在了上千年,為何如此神奇?
    這樣才比較符合化學守恆定律,可是,發生在印度新德裡的大鐵柱不會生鏽奪人眼目,畢竟這根大鐵柱在露天曆經千年。如此奇怪的現象,當然少不了科學家們的好奇探索。這根大鐵柱大概有7米之高,直徑的話將近一米,算得上是一根龐大的柱子
  • 農村小廟香火旺盛:供品現代令人瞠目,有人高香插廢墟
    在皖北農村,有一座鄉間小廟香火十分旺盛,農曆正月初九這一天,前來上香的群眾將小院擠得水洩不通。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祝福新的一年全家幸福安康。小廟由附近村民集資修建,僅有3間堂屋和一個小院,但前來上香的群眾絡繹不絕。
  • 「德裡鐵柱」為何能「千年不朽」?專家終於找到原因
    德裡鐵柱位於印度首都新德裡南郊的庫都布高塔牆內聳立的一根約高7.25 米、直徑約半米,重6.5噸的鐵柱。鐵柱在露天經歷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居然一點不生鏽,堪稱世界奇蹟。要知道「德裡鐵柱」直接暴露在空氣中,與水、陽光和空氣直接接觸,這麼容易生鏽的環境中,它居然還能豎立千年!讓我們一探究竟。從鐵柱上刻著的梵文看,這根鐵柱並非就地鑄造,而是公元5世紀時,被統治德裡的伊斯蘭王朝從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搬移過來的,傳說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王而造。不過人們都習慣把它和2300多年前叱吒印度的一代梟雄——阿育王聯繫在一起,叫它「阿育王鐵柱」。
  • 印度新德裡顧特卜塔,屹立千年不倒,被稱為「印度七大奇蹟」之一
    印度首都新德裡北部有一座高聳入天際的巨塔,在去往印度旅行之前曾多次看過這座巨塔的圖片,直至親眼看到時,仍然很難相信,800年前的印度在沒有任何現代化設備的基礎上竟然建造了這樣一個「通天巨塔」,但它確實真的存在,它就是顧特卜塔,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 亞洲古遺蹟未解之謎:日本海底古城,印度千年鐵柱,大自然的秘密
    在印度也有一個建築物披著神秘的面紗。它就是德裡鐵柱。據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研究推測,它建於公元415年,距今約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的神奇之處就是歷經千年風雨卻從不生鏽,依舊完好如初。這根柱子高7.2米,直徑最粗的地方達40.6釐米,總重高達5865千克。
  • 貝幣、貯貝器、南詔鐵柱
    段譽的年代可是用海貝當銀子的,而且是祖傳的雲南還有一種特有的青銅器 - 貯貝器,用來存放貝幣的,貯貝器普遍鑄造精良,裝飾繁縟,有些還能體現出當時社會活動的場面,在國家博物館和雲南省博物館都有收藏,看看聚寶盆的樣子。
  • 印度顧特卜塔,世界上最高的磚塔,遊客:好像一個大煙囪
    提起印度總會有說不完的話題,當然大多數人討論著的是這裡的環境、治安的「髒亂差」與「火車掛人」。但印度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使得如今的印度境內遍布歷史古蹟,其中不乏世界文化遺產,在去印度旅遊期間,就打卡了許多古蹟。
  • 叢林與小廟
    也有古寺衰落了,寺不太大,住眾也不多,不如大寺的組織完善,但住持還是要接過法的,這也可說是叢林的一類。「小廟」,是師父傳徒弟,徒子徒孫繼承的。一般是小型的,其實只要是子孫繼承制的,不管他寺大寺小,都應歸入小廟類。這二類,宋初就有了,稱為「十方住持院」,「甲乙徒弟院」。叢林與小廟的分類,是十方公有制,子孫私有制的分類。
  • 印度不鏽鐵柱是金箍棒?
    印度不鏽鐵柱是金箍棒?在世界上有很多詭異的地方,那裡有詭異的景象。很多現象科學都無法解釋,但是依然有鍥而不捨的人去探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走進世界十大詭異的地方,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和那些超自然現象。1、特魯克瀉湖該湖位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東南部。
  • 阿育王鐵柱重達6.5噸,聳立1500年不生鏽,鍛造工藝早已失傳
    ——金箍棒,也叫做定海神針,憑藉著這個武器孫悟空一路上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一個棒子一個妖怪死去,也有很多妖怪,在他的金箍棒之下化出了原型,最終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很多人至今都沒有找到金箍棒,但其實在印度卻有一個鐵柱,他跟孫悟空的金箍棒非常相似,被稱為印度的黑科技,甚至被稱為世界的奇蹟。
  • 印度一座通天巨塔,是世界上最高的磚塔,屹立百年不倒成未解之謎
    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它的古老與神秘吸引了很多國外遊客的關注。在旅遊業的大力發展下,印度的很多的文物古蹟都被開發為旅遊景點,以一種現代文明的方式向人們展示著過去的歷史,很多人也會把被這種古代的成就所震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印度的「通天巨塔」,如今是世界上發現的最高的磚塔,屹立百年仍然不倒。
  • 籍籍無名的小廟,來自大唐,竟是中國第二古老的木構建築!
    與佛光寺不同,從一開始,廣仁王廟就是一座鄉間的小廟,算不上精彩,也談不上宏偉,更沒什麼名氣。但它的厲害之處在於存世時間長,建成已有1189年,可以說不經意間,這座小廟就成了「千年工程」。廣仁王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城關鎮龍泉村,與著名的永樂宮壁畫相距不過2公裡,始建於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重建,是現存唐代建築中唯一的道教建築。廣仁王廟位於高臺之上,廟前有一座戲臺,戲臺的前邊原有五股泉水噴出,「闊五尺,深一丈」,水質甘冽,積水成潭,供村人飲用、灌溉。
  • 中國唯一供奉豬八戒的寺廟,在當地很靈驗,香火不斷很受歡迎
    中國有無數的寺廟,裡面供奉著各路的神仙,有供奉觀音菩薩的神像,有玉皇大帝的尊位,也有關二爺的廟宇。但是你聽說過供奉豬八戒的寺廟嗎?
  • 國內最特別的廟:用印度王權命名,距今1700多年一直香火不斷
    國內最特別的廟:用印度王權命名,距今1700多年一直香火不斷對於佛教信徒來說,在宗教體系之內除了有非常多重要的法器之外,最為人敬仰和供奉的東西當屬佛陀真身舍利子。在很多傳說之中我們都能看見,當年釋迦牟尼圓寂之後,真身舍利被印度當時響徹世界的阿育王分成了84000多份,由信徒帶去世界各地進行供奉。咱們中國就有大約19個地方擁有舍利。這些地方無一不是佛教最為重要的寺院。而在這些寺院之中,有那麼一座非常特別,因為它的名字就叫做:阿育王寺。以一位印度王權所有者命名的中國佛寺,全國只此一家。
  • 這座小廟,真是太難了……
    由鳳凰網佛教通訊員組成的愛心使者團,正奔波在祖國的山河大地間,為遼寧、內蒙古、吉林、福建、寧夏、青海、四川、安徽、廣東、廣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西、甘肅、新疆、雲南、貴州、浙江、江蘇24個省、自治區的偏遠地區寺院,送去「愛的供養」。這是一次愛的行程,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們也深受觸動。比如鳳凰網佛教通訊員沐心,在完成行動後,給我們發來了這樣一篇文章。
  • 昆明香火最旺的寺廟,延續千年未斷,是雲南至全國最靈驗佛教重地
    大理為雲南的政治商業中心,從邊境鄰國流入大量的異域文化,並吸收有利的文化,此時最為著名的就是從印度和緬甸傳播過來的小乘佛教文化,從大理傳播至整個西南地區,這時的大理國也比較廣泛的運用和建設一些佛教建築,大理白族也是最早信仰觀音菩薩的民族,此後的數年間西南地區也不斷的增加了一些佛教建築
  • 上海最奇特的古剎,兩寺合一,香火不斷,位於千年古鎮免費開放
    說到上海香火旺盛的寺廟,很多人會脫口而出靜安寺、隆化寺、玉佛寺等。但要說上海最靜美的寺廟是哪座,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來,上海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廟,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位於嘉定區南翔的雲翔寺。雲翔寺位於南翔鎮,建於梁天監四年,初名"白鶴南翔寺",南翔古鎮之名即來源於這座古寺。
  • 我國最「危險」寺廟,修建於山尖上,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卻香火不斷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座修建在山尖上的小廟,它就是位於陝西塔雲山的金頂觀音廟。隨著時代的發展,來塔雲山修道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便有人在山頂上修建了一座小廟,叫做金頂觀音殿。>我國最「危險」寺廟,修建於山尖上,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卻香火不斷
  • 到印度一定要去古特伯高塔
    到印度一定要去看古特伯高塔。它在新德裡南郊15公裡處,是印度的七大奇蹟之一,始建於1193年。修建它的人是印度奴隸王朝第一代國王古特伯·艾巴克。 12世紀,穆斯林土耳其人穆罕默德與當時的印度王朝在這一帶打了一場大仗並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