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屢敗屢戰,澳最大牧場爭奪戰有何玄機

2020-12-24 第一財經

最近,關於澳大利亞畜牧業巨頭基德曼公司(Kidman cattle empire)的競標大戰,再一次激起了當地的爭論。這場可能再次拒絕中國投資者的收購戰,也被外界視為將嚴重削弱澳大利亞對於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因此也掀起了呼籲明確外商投資規則的高潮。

中企屢敗屢戰再次競標

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亞的四個州擁有10家牧場,總面積佔澳大利亞國土面積的1.3%,約佔澳耕地面積的2.6%,相當於一個浙江省的面積,是澳肉製品出口的主要供貨商之一。

自2015年6月起,基德曼公司開始掛牌出售牧場。優質且豐富的牧場資源吸引了中國投資者的濃厚興趣,以上海鵬欣旗下大康牧業牽頭的中國財團向基德曼發起了多次收購要約,但均遭到澳政府否決,理由是涉及國家利益和國土安全。

最近,基德曼又收到了兩項新的要約,分別來自澳洲內陸牛肉公司(Australian Outback Beef)和澳洲BBHO財團。雙方給出的收購價格分別為3.6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8.9億元)和3.8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9.96億元)。

其中,澳洲內陸牛肉公司是一家以漢考克勘探公司(Hancock Prospecting)為主的合資企業,另外的三分之一股份由中資開發商上海中房置業有限公司所有,而漢考克公司由澳大利亞女首富吉娜·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負責。BBHO財團則由四位澳大利亞土地所有者組成:布林科沃斯(Tom Brinkworth)、哈裡斯(Malcolm Harris)、奧德菲爾德(Viv Oldfield)以及邦坦(Sterling Buntine)。

事實上,此前以大康牧業牽頭的中國財團裡也有上海中房置業的身影。根據今年4月大康牧業發布的公告,大康牧業將連同中房置業通過共同設立的大康澳洲以不超過3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15.1億元)要約收購基德曼公司80%的股權。

拒絕原因均為國家利益

當時基德曼董事會主席克羅斯比(John Crosby)就明確表態:「該財團與公司遵守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提出的所有要求,相信這筆交易將確保基德曼企業未來的長期發展。」他還補充說,大康牧業會是公司出售資產的「良好管理者」。

然而,澳大利亞政府卻給這項看起來共贏的交易踩了剎車。負責審核外國投資者購買土地的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長莫裡森(Scott Morrison)當時表示:「當我最終考慮這一案件時,我想要絕對地確保澳大利亞人擁有了參與整個過程的每一個機會……對於這一項目在國家利益層面上的考慮,不應該也不會在這個重要問題上草率行事。」

但在參與今年4月競標的查爾斯·劉(Charles Lieu)看來,投標者並沒有得到澳政府的公正對待。他此前對澳大利亞媒體表示:「去全球化、仇外心理、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這些不良的風氣正在西方國家蔓延開來。」

而這已是大康牧業第二次向基德曼發起收購要約了。根據歷史的公告內容,2015年10月,大康牧業擬以不低於3.5億澳元且不高於4億澳元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參與基德曼公司100%股份的競標。同樣被澳政府以國家利益為由阻止。

作為基德曼公司十家牧場之一,Anna Creek是世界上最大的養牛場,位於南澳烏美拉保護區(Woomera Prohibited Area)。該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武器試驗場,由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管轄。該地也相當具有前景,據澳官員預測,保護區未來十年可開採的鐵礦石、黃金等礦產資源價值約為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72億元)。

由於保護區的特殊性,2015年11月澳政府拒絕中方競標後,基德曼集團也同意不再將Anna Creek作為對外商出售的目標。然而,即使排除了國防因素,各家牧場規模之大和資產的歸屬仍舊無法令人放心,也因此引發了第二次「流產」。

沒有中資的競標者勝券更大

幾乎每次涉及到「牛王」基德曼公司的收購案,緊張的氣氛都會迅速瀰漫。

為了減弱中資財團背景帶來的敏感性,上海中房置業此次選擇與萊因哈特擁有的漢考克勘探公司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發起收購要約。萊因哈特的家族因礦業發家,近期來開始布局農業,已經收購了一些小型牧場。而看到中國食品安全和農業領域痛點的上海中房置業也同樣在積極布局海外農業。

根據公開報導,上海中房置業已經在澳收購了兩個牧場,幾座養殖場的收購案也已向澳外資委提出了申請。

然而,兩者的聯手競標仍然需要澳大利亞和中國政府的審批。對比來說,純澳大利亞背景的BBHO財團不僅不需要這樣的審批,而且還出價更高,因此,目前的輿論更傾向於該財團將會在競標中勝出。而且也符合此前莫裡森的表態。

然而,外界也頗為擔憂,如果BBHO競標成功,澳大利亞很可能會進一步被扣上貿易保護主義的帽子,並激起外商投資者、特別是中國投資者的負面情緒。

「如果澳大利亞過於保護本國投資者並區別對待外商,我們的吸引力將會漸漸降低。」在雪梨大學亞太地區法律中心負責人巴斯(Vivienne Bath)看來,澳大利亞一向對外國投資保持開放態度,但近年來大量中國資金湧入,特別是在房地產領域,給當地民眾造成了中國企業正在「買下」澳大利亞的印象。

「澳大利亞對於中國投資的感情是複雜的,有人認為應當大力開放外商投資,有人則擔心這會影響國家安全。」澳大利亞外交關係委員會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這樣說。

遭到拒絕的不只有中企

最近幾個月,澳政府還以國家利益和安全為由拒絕了幾項中國公司收購澳國有資產的收購要約。比如,莫裡森在8月拒絕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香港長江基建對澳最大配電網絡公司Ausgrid的投標。中國商務部當時表態稱,該決定將嚴重影響澳大利亞對於中國公司的投資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被拒絕的外商不僅僅來自中國,還有來自荷蘭和美國等國的投資者。比如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s)收購澳液化天然氣生產商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以及美國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收購澳最大糧食加工商GrainCorp公司的收購要約均遭到拒絕。

澳外商投資規則會否改變?

除了國家利益和國土安全的考慮,澳方也存在對於「中國將利用澳大利亞牧場在亞洲如今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中獲利」的擔憂。

安保資本(AMP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奧利弗(Shane Oliver)認為,澳大利亞如今財政方面運轉良好,有能力在權衡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慎重考慮來自外商的投資。

澳大利亞的專家們則提出,澳大利亞應該對這些敏感資產的外國所有權頒布明確的法律,以免引起混淆。

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埃文斯(Gareth Evans)在8月明確表示,政府必須出臺明確的外商投資本國基建的法律,不然將會面臨巨大的損失。(實習生王筱麗對此文有重要貢獻)

相關焦點

  • 中企在澳洲購買牧場計劃失敗 你要知道5個關鍵點
    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長斯科特·莫裡森在11月19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安娜溪牧場中的一半區域位於武默拉軍事禁區內,將其出售給外國「與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有衝突」。澳否決中企收購10萬平方公裡牧場。(資料圖)  11月19日,澳大利亞政府否決中國買家收購澳10萬平方公裡牧場計劃,稱該交易違背「國家利益」。這一消息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
  • 中企聯手澳大利亞女首富18億買澳牧場,面積約1/4個北京
    中企聯手澳大利亞女首富18億買澳牧場,面積約1/4個北京 澎湃新聞記者 李曉青 2016-10-12 08:38 來源
  • 澳四大家族發起競購 阻止中國投資者收購澳最大牧場
    澳四大家族發起競購 阻止中國投資者收購澳最大牧場 2016-10-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24日報導,澳大利亞四大農業家族發起競購,以阻止中國投資者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牧場
  • 國外還在倒奶,國內乳企為何集體搶建萬頭牧場
    國內乳企興建萬頭牧場的熱情突然高漲,記者今日從多家乳企確認,近一個月來,國內有多個超大型牧場項目或乳業園區投建,部分乳業園區的設計產能高達10萬頭。在業內看來,與上一輪資本驅動的牧場虛熱不同,本輪乳企意在穩固上遊供應,同時化解世界疫情可能帶來的原料供應風險。
  • 新希望乳業躋身現代牧業第二大股東 乳企巨頭奶源爭奪戰愈演愈烈
    公司的原料奶主要來源於自有牧場、第三方大型牧場及專業合作社。而作為國內最大的奶牛養殖和原奶生產企業,現代牧業在四川、安徽、河北、山東等全國7個省份運營26個萬頭規模牧場,2018年的原奶總產量達127.9萬噸。就地域分布來看,其與新希望乳業在西南、華東、華中、華北的布局存在高度的相符。
  • 西貝賈國龍:五年七戰,屢敗屢戰,這一次我用「人頭」擔保
    今天,就《五年七戰:屢戰屢敗 屢敗屢戰——西貝的快餐探索之路》跟大家做個分享。從西貝燕麥工坊、西貝燕麥麵到麥香村 正餐思維像一堵牆,擋著西貝的快餐路這五年間,西貝前後共做了7次快餐的探索,最早是從「西貝燕麥工坊」開始的。
  • 《冰雪奇緣2》:為何有人會屢敗屢戰?因為成功的秘訣是永不放棄
    影片中,艾爾莎一次次遇險,又一次次度過劫難,支撐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使命感和愛。01人活著,要有一種使命感六年前,艾莎和安娜的父母在海難中雙雙罹難。長大後,姐妹倆經常回憶起小時候父母給她倆講故事的溫馨場景。那時候,母親總是給她們講北地人的傳說。
  • 中國企業出售澳牧場,買家對澳投資減少60%,在澳買房或被澳「沒收」
    過去多年以來,大量投資者選擇在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投資,一方面有發展農牧產業,另一方面是教育和房產投資。這也間接促使澳大利亞經濟實現了三十年的增長。然而今天,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當全球越來越多買家從澳大利亞撤離後,澳大利亞經濟或面臨倒退回原形的風險。無獨有偶,事情又有最新進展。
  •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硬派世嘉的最後一戰,DC從此為夢而生!
    前言在第三次主機大戰中,世嘉的土星並沒有能堅持到最後,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創後,所有人都認為世嘉已經被擊垮了。但是頑強的世嘉並沒有就此退出主機大戰的戰場,而是下定決心在第四次主機大戰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中國奶源日漸緊缺,明治乳業18億元入股澳亞牧場
    來自澳亞牧場官網資料顯示,新加坡AustAsia Pte Ltd於2003年成立,2009年進入中國並開始大型牧場運營,至2017年在中國山東和內蒙古運營7家大型牧場,單日原奶產量超過1000噸。澳亞牧場自2014年在華創立Greenfields綠田源品牌,在中國市場推出酸奶、牛奶等產品,2017年該品牌中文名更改為澳亞牧場。
  • 聞政明:中企要到澳大利亞買個浙江省,其實剛剛買了個江蘇省
    近年來,來自中國的企業家們忙於在全世界「買買買」,房地產買,葡萄酒莊買,歐洲古堡牧場買,牧場也要買。據觀察者網報導,最近,就有來自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多個龍頭企業盯上了澳大利亞一個家族企業名下的一片大型牧場,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約等於浙江省或江蘇省的面積),連同近20萬頭牛,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養牛場安娜溪(Anna Creek)。
  • 被歷史忽略的蘇聯名將,屢敗屢戰卻從不氣餒,蘇聯元帥鐵木辛哥
    被歷史忽略的蘇聯名將,屢敗屢戰卻從不氣餒,蘇聯元帥鐵木辛哥 鐵木辛哥元帥是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聯名將,他先後取得了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並獲得了蘇聯英雄榮譽。然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面對德國的入侵,這位蘇聯老帥似乎顯得有一些力不從心了。
  • 澳亞牧場,我的牛奶「新歡」!
    有什麼特別?   澳亞牧場?這是什麼牛奶?哪個國家的?有什麼特別?就在幾日前,我去逛大潤發,就像每次都會買點鮮奶回家一樣,這次也不例外。
  • 寧波牛奶集團35萬元年薪招聘牧場飼養員
    昨天,寧波牛奶集團澳洲湧優公司常務副總王盛超告訴記者,這批飼養員的工作地點在澳大利亞,不僅要有畜牧、動物科學等與奶牛養殖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並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  35萬天價年薪招聘飼養員  澳大利亞號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
  • 【學員心得】歷時四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20年終達一建彼岸
    但是這又何懼之有呢? 正如韓同學所說,屢戰屢敗,也要屢敗屢戰,最後終達彼岸,縱使實務如猛虎,只要掌握好方法,學透學精,也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 歷時四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達一建彼岸 「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 平安夜聖誕節大餐爭奪戰再上演 餐企花錢搶人氣
        又到聖誕節,島城各餐飲企業的聖誕大餐爭奪戰再次上演。12月24日,記者調查島城餐飲市場發現,由於今年聖誕節不是周末,加上大的經濟環境不是很樂觀,餐飲企業的聖誕促銷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 外媒:中資再次競購澳牧場 相當於浙江省面積
    基德曼公司公布,該公司屬意讓上海鵬欣集團旗下湖南大康牧業牽頭的一個中澳合資財團收購其牧場,作價3.707億澳元(約18.7億元人民幣)。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稱,澳財政部長莫裡森20日說,他已經於上周籤署命令,將這起交易的審查推遲到選舉之後——澳總理特恩布爾近日表態有意在7月初提前聯邦大選。
  • 35萬年薪招聘牧場飼養員 要求奶牛養殖本科英語棒
    昨天,寧波牛奶集團澳洲湧優公司常務副總王盛超告訴記者,這批飼養員的工作地點在澳大利亞,不僅要有畜牧、動物科學等與奶牛養殖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有一定的英語水平,並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  35萬天價年薪招聘飼養員  澳大利亞號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澳洲的牧場牧場個個非常廣闊,至少都是幾百畝的,於國內的牧場有著天壤之別。
  • 檢出放射性銫讓明治奶粉退出中國 如今斥資18億入股澳亞牧場
    來源:五穀財經日前,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收購澳亞牧場的AustAsia公司股權的通知》,作為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的100%投資者、株式會社明治(代表取締役社長:松田克也)現特此通知,為實現牛奶及酸奶業務在中國的可持續增長,株式會社明治與在中國從事牧場經營業務的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 眼見中企領跑收購澳企案,莫裡森急了,要求政府贊助其他競標企業
    然而眼見中企領跑競標立即引起了澳大利亞政府的焦慮,急了眼的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很可能準備要在中企背後拉剎車 澳媒稱莫裡森之所以打算自掏腰包阻止中企中標,是擔心如果中國電信企業在南太地區站穩腳跟,會對澳大利亞的電信安全「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