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旅遊知識坊的第33篇觀察文章
《高鐵遊中國》系列之第33站-南京
作者:航海家
《高鐵遊中國》系列簡介
本專題以筆者所在的城市——成都市為起點,沿著高鐵走遍全國100個旅遊城市(線路不重複,一條線走完),每座城市一個疑問,一個主題,一篇文章,深度挖掘該城市的自然人文旅遊文化。
不是遊記,不是攻略,而是有品位有態度有分析的城市旅遊觀察!
【京滬高鐵】
G456,鎮江南-南京南,歷時19分
十裡秦淮的朦朧夜色,博物館中厚重的歷史,古老城牆上斑駁的光影,大街小巷中飄香的美食……
這些片段,共同構成了南京——這座厚重而又不失浪漫的城市。在不同人眼中,南京擁有不同的城市符號。對於遊人來說,如何在短時間內,近距離得觸摸和體驗這座城市的獨特韻味呢?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走進《高鐵遊中國》系列之第33站——南京。
南京概覽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中國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南京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也是中國南方長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自然風景和人文遺蹟眾多,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文化傳承與歷史印記,讓南京這座依山傍水的歷史名城獨具魅力。
01/ 秦淮風情遊
秦淮河,作為南京的母親河,見證了南京城整個歷史文明的進程。憑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兩晉南北朝時,這裡便已成為南京名門望族的聚居地。
明清年間,秦淮河迎來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逐漸形成了綿延至今的秦淮河風光帶,並以其浪漫的風情和絕美的夜景,吸引了眾多遊人。坐在畫舫中,欣賞兩岸樓閣的夜色,清風徐來,伴隨悠揚的歌舞之音,讓人無比陶醉,回味無窮。
【秦淮河】
以夫子廟為中心的秦淮河一帶,自古以來都是南京最繁華之所,也是眾多遊人前往南京的必到之處。
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古都南京的精美歷史建築,還能吃到最地道的秦淮風味小吃。深入小巷中,或是泛舟秦淮河,可從不同視角感受獨具魅力的河畔民俗風情。傍晚時分,秦淮兩岸亮起彩燈,璀璨華麗,「夜泊秦淮」更是美妙的體驗。
【夫子廟】
夫子廟,始建於宋朝,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原是供奉孔子的地方,後多次被毀並重建。南京夫子廟,與北京孔廟、曲阜孔廟、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它也是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中最知名的景點。
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夫子廟都會舉行盛大燈會,尤以元宵燈會最為隆重,屆時萬燈齊明,遊人如海。此外,夫子廟也不定期舉辦「雨花石展」、「古代禮儀文化展」、「古代雅樂表演」等活動,十分熱鬧。
【瞻園】
瞻園,又稱大明王府、金陵第一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為明開國功臣徐達的王府,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與無錫寄暢園、蘇州拙政園及留園,並稱為「江南四大名園」。
瞻園布局典雅精緻,有明清古建築群、北宋太湖石、樓榭亭臺假山等。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兩度到此遊覽,並御賜園名,親筆題寫「瞻園」匾額。
02/ 大明懷古遊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大明王朝。可以說,明代是南京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如今,南京還有眾多明朝遺蹟可以探尋,明孝陵、明城牆、明故宮……那些久經歲月洗禮的歷史遺存,都在這座古城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種難以言表的文化底蘊。
【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其建制宏偉壯觀,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也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帝王陵寢的形制。
歷經600餘年滄桑,現存的明孝陵,其「前朝後寢、前方後圓」的陵宮布局設計和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等建築形式,開創了中國明清帝王陵寢建設規制的先河,被譽為中國帝陵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明城牆】
現存的南京城牆,始建於明朝初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聽取「高築牆」的建議後,興建的古都城牆。
與其他城牆不同,南京城牆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不規則形狀。明代時,南京城門原有13座,現僅存幾座,其中最大的城堡是中華門,上下有三層,共有27個藏兵洞,能藏兵三千餘人,可用於防禦入侵之敵。
【明故宮】
南京明故宮,由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組成,氣勢恢宏,是北京故宮的藍圖。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明故宮漸趨冷落,現只剩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
明故宮原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設立南直隸,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十分重要。此後數百年間,明故宮自然損毀十分嚴重。到了清鹹豐、同治年間,由於太平軍戰事,明故宮又經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地上建築已不復存在。如今,在明故宮的遺址上,已建立明故宮廣場和午朝門公園,供遊人憑弔。
03/ 民國文化遊
南京這座城市,總能讓人聯想起民國年代。梧桐樹、中山陵、頤和路公館……這些都是民國留給南京的珍貴禮物。如果你對民國風情感興趣,那來到南京,一天就能走完大半部民國史。
氣宇軒昂的民國時代,雖已在紛飛的歷史長河中徹底消逝,但那緩慢珍貴的時光,精緻典雅的建築,卻值得我們去用心體驗,細細回味。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陵墓,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區內,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向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全局呈「警鐘」造型,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音樂臺、光華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永豐社、永慕廬、中山書院等建築,眾星捧月般環繞在中山陵周圍,構成了中山陵景區的主要景觀,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偉的氣勢,且均為建築名家之傑作,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總統府】
南京總統府,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
南京總統府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風格,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特點,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它不僅是國民政府中央所在地,也曾見證了太平天國與兩江總督衙門的興衰歷程。
【頤和路公館區】
頤和路公館區,是位於南京頤和路、寧海路的一片民國住宅建築,這裡曾是眾多使館和民國黨政軍要員、富豪、外國人的花園別墅。如今,仍有200多棟完好保存,其中包括馬歇爾公館舊址、汪精衛公館舊址、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等著名建築。
民國時期的頤和路,是一個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之所。如今繁華凋零,只剩下沿路青綠的濃蔭,與兩百多幢風格迥異、獨具特色的西式建築。徜徉在這些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建築之間,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新舊交替、綺夢幽幽的歲月。
04/ 主題展館遊
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擁有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現存的已被列入保護的各類文化遺產,多達2400餘處。
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文化傳承與歷史印記,讓你在遊覽南京期間,能深切得感受到這座中華古都的豐厚底蘊。進入百年歷史的城垣,親眼目睹無盡的文化寶庫,仿佛回到了那一段飽經歷史滄桑的歲月。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坐落在紫金山南麓,是中國最早創建的博物館之一。在這裡,既可以看到《盜墓筆記》中金縷衣這樣的古文物,也可欣賞眾多名家大師的書畫藝術,甚至在寧靜的民國街道上走一走,來一場民國穿越之旅。
作為僅次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第二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共設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民國館、非遺館等六館,共有各類藏品42萬件,國寶級文物和國家一級文物2000件以上,其中考古發掘品、少數民族文物、外國文物、宮廷器皿、清代文書以及日寇投降儀式等文物,均為全國罕見。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來到南京,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如我們不能忘記「1937.12.13」這個時間一樣,我們也不能忘記日本軍國主義的血腥暴行。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位於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再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歷史。灰白色的建築,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訴說著這個城市永遠避不開的痛。來到這裡,記住歷史,勿忘國恥。
【雨花臺烈士陵墓】
雨花臺,位於南京中華門南,是一座松柏環抱的山崗。從北門或南門進入,便是烈士陵園區,這裡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裡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眾。
雨花臺烈士陵園區,包括忠魂亭、紀念碑、烈士雕塑等歷史建築。進入烈士紀念館,可看到從大革命至南京解放的各類史料文物。紀念碑下的長明燈,寓意烈士的死重於泰山。氣勢恢弘的烈士就義群雕中,九位烈士屹立在青松翠柏之中,肅穆悲壯。
本文為原創,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