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絕對的歷史文化名城,13個王朝曾定都於此。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這座城市充滿魅力,但也正因如此,在現代化的城市建設中,總會遭遇讓人哭笑不得的「難題」。
比如在西安修地鐵,最忙的不是地鐵承建方,反而是文物局···
修著修著,就會與古墓不期而遇。這一特色成了網友口中「好玩」的梗
但聰明的西安卻趁勢做起城市營銷,
一次又一次借城市的歷史底蘊,把自己推介給全國人民。
這不,
前幾天西安地鐵9號線剛開通,人家就請來了「秦始皇」試乘。
如此別出心裁的活動,
賺足了大家的眼球。
「讓一讓,讓一讓,朕到站要下車了。」
「時代真是不同了,眾生平等,也沒人給朕讓個座。」
如此好玩的活動策劃,
不僅是西安城市營銷意識的覺醒,更極大地滿足了西安文化輸出的需求。
5號線的阿房宮南站設計,被網友調侃:
是不是背出《阿房宮賦》可以免票?
但西安地鐵的會玩,
絕不止於一兩場有創意的策劃活動。秉持著「一站一景」的設計原則,西安地鐵悄摸間,已成為中國最文藝的地鐵。
不信你看!
東長安街站——《漢風溢彩》
提煉漢畫像磚、畫像石中的典型文化元素,描繪漢代農業、手工業、宴飲、車馬出行等生活場景,還原了西漢社會的文化風貌。
航天大道站——《追夢飛天》
以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為創作源泉,抽象畫處理「飛天」與宇宙星空,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展現古往今來人們對宇宙的嚮往。
大唐芙蓉園站——《芙蓉賞燈》
以芙蓉園遊園賞燈為主題,汲取唐仕女形象及妝容特色。好一個大唐芙蓉開,滿眼春色來。
大雁塔站——《雁塔秀色》
描繪大雁塔唐文化風景區的宜人景色,風格清新脫俗,通過雁翔高飛、雁塔禪院、芙蓉園景等文化元素,展現詩情畫意的四季美景。
大差市站——《絲路遺韻》
以絲路文化為主題,通過唐代三彩馬、三彩駱駝的造型藝術,展現它們行走在漫漫絲路古道之上,穿越山丘溝通中西往來,寓意西安將迎來新發展。
含元殿站——《威儀天下》
以大唐建築的傑出代表含元殿為背景,即將出城的儀仗隊伍場面龐大、氣韻生動、陣容威嚴,以宏大的場景展現唐代國力強盛,寓意我國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大明宮站——《萬國賓至》
以中心對稱方式展現萬國朝賀的主題,展現恢弘大氣的外交場面,突出大唐對外交流的開放與包容,寓意我國增強對外合作,促進國際交流與繁榮。
大明宮北站——《九天閶闔》
以大明宮建築為創作主題,描繪氣勢雄偉、金碧輝煌的層層殿宇,融合抽象雲紋,展現唐代高超的建築水平和科技發展,寓意我國科技化、現代化的全面發展。
鹹寧路站——《絲路駿馬 》
塑造了土庫曼斯坦著名的汗血寶馬形象,結合「昭陵六駿」,體現兩國長久以來的友好關係。
吉祥村站——《絲路華文》
糅合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敘利亞地區的腓尼基字母、中國的甲骨文體現各個國家精神文明的源頭。
飄逸的絲綢與駝隊寓意絲路對各國的文化的影響。
文景路站——《再現文景》
以漢代花紋和竹簡為背景,兩側以漢闕為裝飾元素,體現漢代建築特色,彰顯漢代悠久的歷史文化。
辛家廟站——《雪域佛國》
以裝飾性手法體現「雪的故鄉」喜馬拉雅山脈,扶搖直上的高度與起伏明滅的變化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點綴敬獻哈達、高原牧民、天塹變通途等元素營造生態發展並重的理念。
胡家廟站文化牆——《互通有無》
作品結合站點名稱, 將胡人貿易作為主要表現內容,古羅馬金幣、薩珊銀幣散落其間,結合貿易的器物、珠寶寓意絲路帶來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長樂公園站——《絲路樂事》
以流行民間的西域百戲為主要表現內容,以馬術、噴火、頂缸等表演體現唐代盛行娛樂文化。
青龍寺站——《絲路櫻花》
以青龍櫻花為題,融入空海和尚紀念塔,結合阿富汗巴米揚大佛與賈米清真寺,寓意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
用恬淡的色調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文化氛圍,引發人們對古代文化和諧交融的暢想。
科技路站——《絲路花舞》
以東西方不同時期的舞蹈為主要元素,展現能歌善舞的土耳其民族文化與中國文明千絲萬縷的關係。
以唐代流行胡人樂舞作為主要創作內容,體現 「迴風亂舞當空霰」的效果。
太白南路站——《絲路沙韻》
以沙漠駝隊為主要元素,以麥加大清真寺、王國中心大廈等建築展示沙特國家風土人情。
著重表現絲綢之路中商隊在沙漠中跋涉的景象,地貌特色與人文遺產交相輝映,體現其「幸福沙漠」的寓意。
大雁塔站——《天竺佛光》
以玄奘西行至印度取經作為主要內容,結合大雁塔、泰姬陵等地標性建築,以及菩提樹、荷花等帶有鮮明佛教文化印記的意象,用文化交融表現玄奘愛國護法的精神。
看完中國文藝地鐵的典範:西安地鐵。有人說「一站一景」的站點設計,成了西安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莫名想去西安地鐵站打卡看看。
也有人吐槽:建地鐵站的目的是為了人們出行高效運轉,搞這麼多「花裡胡哨」的設計,勞民傷財,並不實用。
但非凡君覺得:不能只重實用而忽略美感,實用與美完全可以相容相生。美好的事物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搭乘地鐵,看到這麼美的風景,心情都會變好吧?
何況它展現的是這座城市厚重而多彩的歷史文化,是每一個西安人的驕傲,大家覺得呢?
本文資料源自西安地鐵官網,部分圖片源自LOGO大師、@漢唐三三、@StGangm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