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美叫泰順美,有一種氣質叫泰順氣質!

2021-02-28 泰順百事通

魔幻2020即將結束

昨日已過,未來可期

新的一年我們要給自己一點振奮人心的儀式感

而最好的告別方式就是「在路上」

圖片來源:美篇@癸卯兔

就在近日,文泰高速正式通車

從溫州出發至泰順

全線最短僅需1小時

不得不說,文泰高速真的是一條

古色古香文化線

它串聯了:

千年古村,庫村

全國最長木拱橋,福慶橋

廊橋中的「比薩斜塔」,文興橋

幸福三重奏取景地,徐岙底古村

「木雕博物館」,新厝下

.

圖片來源:美篇@癸卯兔

圖片來源:i泰順

南浦溪鎮供圖

說到泰順

大家一般都會不約而同地

想到廊橋文化園,想到氡泉

殊不知

泰順這幾個小眾旅遊地

不僅風景迷人

厚重的古文化更賦予了它們滿滿的內涵

南浦溪鎮:千年歷史造就

鄭衛國/攝

南浦溪鎮地處泰順縣東北部,東界文成縣,南接筱村鎮,西畔飛雲湖,北靠包垟鄉,因水得名,依景設鎮。

圖片來源:美篇@癸卯兔

鎮內人文歷史悠久,有新石器晚期的古文化遺址錦邊山,1200多年前,唐長溪知縣包全、諫議大夫吳畦先後率族人歸隱白雲山,開啟了泰順耕讀文化之先河。

圖片來源:美篇@癸卯兔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共有各類自然人文景點115個,有唐宋遺風的千年古村落庫村、有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吳畦陵,有令人追思遐想的三友洞、錦繡谷和廣渡寺遺址,還有鬼斧神工的三重漈,諸多景點猶如繁星璀璨。

周如妙/攝

鵝卵石的牆基,黃泥土的外牆,素木、蠻石、青瓦結構的古民居,行走在迂迴悠長的鵝卵石鋪成的古巷中,恍如隔世。庫村佔地9.7公頃,古建築3.7萬平方米,是溫州市古民居建築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溫州市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村鎮。

圖片來源:美篇@癸卯兔

庫村古民居群始建於晚唐,經宋、元、明、清千餘年發展,被專家稱作「唐宋遺風古村落」。村中除了世英門、清陰井這些較有代表性的建築遺存,還有衣德堂、食德堂、恆德堂、外翰第、百年老街、吳宅古戲臺等。

因村中處處可見鵝卵石,房屋牆基也多為鵝卵石建造,也被稱為是「石頭城」。

圖片來源:美篇@癸卯兔

據記載,唐朝名士包全和吳畦相繼歸隱庫村,開創了泰順古村耕讀之先河,耕讀之風在兩宋達到鼎盛。唐五代兩宋時期,本境考中文武進士共有82位,而庫村的吳氏後裔在兩宋就佔了19位。村中先後開設有侯林書院、中村書院、石鏡書院等,現在村中還有一座「庫村書院」。 

吳畦像

吳畦(840—923),字禎祥,原籍會稽山陰(今紹興),泰順早期開發始祖。出身書香門第,幼承家學,習儒書,通經史,以道德文章聞名於時。

圖片來源:美篇@瓊崖縱隊

唐乾寧二年(895),藩鎮董昌與錢鏐的奪郡之爭愈演愈烈,兵連禍接,給江東一帶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董昌欲拉攏吳畦共攻錢鏐,吳畦不從,並萌生棄官歸隱之念。

於是率兄弟子侄,沿飛雲江而上,於唐乾寧三年(896)四月到達安固卓小陽(今泰順新浦後坪村)。見地美泉甘,築室而居。兩年後,遷至庫村(今泰順南浦溪鎮庫村)。

吳畦紀念館位於庫村,泰順庫村吳氏宗親在舊址上重建吳畦紀念館,歷經三年,一座仿清江南建築風格的紀念館拔地而起,館內雕梁畫棟、氣勢宏偉,獨具人文魅力。

福慶橋始建於1848年,原名漈下橋,期間先後兩次被洪水衝垮,都被當地村民及社會各界共同集資重建,是泰順人心中一份難以抹滅的記憶。現重建的福慶橋全長154.4米,四墩三孔三層簷,四周翼角高翹,保持原橋建造風貌。

現重建的福慶橋位於南浦溪風景區的必經之路上,遊客可以登橋觀賞,從廊窗往外望去,湖面寬大,湖光影面奪目,白雲藍天,四面景色極致。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南浦溪風景區以奇山異水聞名,景區分為沁心飛雲湖、怡神木灣口、炫目龍尾灘、飛筏南浦溪、冶情三重漈五大板塊,湖、灘、瀑、峽、峰景觀在這都能觀賞到。

南浦溪風景區中又以三重漈景點最為熱門,落差500餘米的瀑布群,形態各異。一重漈又名千丈崖,高約100多米,壁平如刀削;二重漈發於山石之間,與巖石相撞,便如飛花碎玉,少頃,又如煙,如霧,如塵,瀰漫於山谷;三重漈分兩折,直瀉金鐘潭,潭水碧綠,深不見底。

熱門的玻璃棧道、一線天也在三重漈周邊,步行即可到達。南浦溪景區中還設有風車大道、網紅喊泉、透明遊船等熱門項目。夏季的時候,景區還會推出漂流、露營項目。

筱村鎮:豐厚的鄉土文化底蘊

古道玉溪的兩岸盛產一種名為「筱」的箭竹,「筱村」地名即由此而來。

筱村鎮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有著豐厚的鄉土文化底蘊,文興橋的奇特,徐岙底古村落的風雅,門樓外地鋪的富麗,新厝下精緻細膩的廊簷木雕都會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

文興橋建在一片稻田旁,橫跨玉溪之上,全橋長40.2米,寬5米,單孔淨垮29.6米,距水面11.5米,為疊梁式木拱廊橋。

文興橋結構奇特,因為左右不對稱而廣被關注。關於左右不對稱,民間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一說師傅帶的新徒弟怕自己造的橋不夠牢固,偷著多打進去了幾筐螺釘,導致重量不一產生了傾斜;又一說是建橋的兩個師傅意見不一,分別從兩邊建橋,建到中間發現不對稱也已經來不及了。具體是因為什麼,也許現在也只有橋自己知道了。

鄭浩/攝

文興橋畔有一座廊橋記憶館,館裡展出了文興橋、文重橋、薛宅橋3座國寶廊橋從出世、劫難、搶救、修復,再到重生的「涅槃」過程,生動再現了泰順鄉民護橋、築橋、守橋的故事。廊橋記憶館也是守護廊橋、傳承技藝、發揚廊橋文化的標誌性載體。

文重橋位於筱村鎮東洋村,屬伸臂梁木平廊橋。橋長27.4米,寬4.2米,淨跨22.4米。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屢建屢毀。現橋為被16年「莫蘭蒂」颱風衝毀後,以舊修舊而成。

十八/攝

比起其它廊橋各式繁雜的精美雕刻,文重橋橋身上沒有過多的裝飾,古樸典雅,遠遠看去就像一幢普普通通的民居,傍晚,橋邊的居民會三兩的聚在橋頭話家常,很親切。

圖片來源:馬蜂窩@cs-timelapse

泰順的每一座古民居仿佛都是一座古老的建築博物館。如果要尋最古老的一處,那便是徐岙底古村。徐岙底村歷史悠久,是典型的家族村落,也是泰順保存的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如果相機會說話/攝

黑瓦土牆的古建築邊是小橋流水,小黃狗在撒歡,牛兒在安靜的吃草,松鼠在山林間竄來竄去,徐岙底古村落內的人就是過著如此與世無爭的生活。村中古建如星,文元院、舉人府、忠訓廟等均保存完好。

現在的徐岙底古村還是「網紅村」,徐岙底古村是《幸福三重奏3》的主要取景地,村口一棵古樟樹隔出了現實與桃源兩個世界,連吳京都曾誇讚過這。

門樓外開基於明朝中葉,五六座建於清代各時期的宅院保存得基本完整,是筱村鎮東洋村鄉土的主要部分。門樓外古民居是一處形制相近而又各具特色的江南典型四合院民居。

門樓外民居均是二重門結構,第二個門樓後的地面全是用鵝卵石鋪成的各式字樣、圖案,令人嘆為觀止。

其中以門樓外南宅和北宅的最為漂亮,兩座宅院各近200平方米的天井地面上,非常整齊而又有創意地鋪滿了大小均勻,潔白如玉的鵝卵石,其中還用瓦片或是深色石子勾勒出鹿、鶴、蝙蝠、花瓶、花籃、鯉魚等圖案,是為卵石地鋪之傑作。

圖片來源:美篇@煥然

新厝下古民居位於文重橋上遊百米處,宅子最讓人驚豔的就是滿屋精美的木雕花,走進新厝下,門上、窗上、簷下均是精緻的木雕,讓人懷疑是否進了一座木雕博物館。

圖片來源:美篇@煥然

新厝下的古民居木雕原為素色,歷經近三百年的滄桑之後,變成了沉重的青灰色,厚重的歷史都被藏匿其中。

圖片來源:美篇@煥然

關於新厝下木雕還有個傳說,當初東家建造宅院時請了個木雕師傅,這位師傅恰好新婚便帶著妻子一齊來到了筱村,當兩口子完成全部雕刻活兒時返鄉時,他們已有了一個三歲的兒子,也就是說這座民居的雕刻至少花去了木雕師傅四年的時間。

賴海兵/攝

對於許多旅行者來說,走馬觀花的逛景點,不如去吃當地最地道的美食。泰順也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地圖——「泰順十大碗」。這是由泰順本地的饕餮食客精選出的最地道泰順味兒,嘗過才算真的不虛此行。

別看它叫薄餅,但餡料還是很充足的,放入精肉、香菇、木耳、蝦仁、乾貝、花生、芝麻、蛋絲、蔥白等等,香脆的外皮搭配上裡面多汁的餡料,入口便是一陣香,好滋味無法抵擋。

慢工出細活的九層糕是泰順人在節日裡常惦念的食物。剛出鍋的黃澄澄的九層糕不斷冒著熱氣,米香撲鼻而來。沾著早已調配好的肉湯汁,輕輕咬上一口,軟滑彈口,絕了!

什錦菜有西蘭花、嫩筍乾、花菜、土豆片、粉條、刀豆乾、豇豆乾、蒲瓜幹、香菇、泰順番薯粉片等十多樣蔬菜,配料有文蛤幹、蛭子幹、蝦乾等好幾種海鮮幹。味道調和得特別好,顏色非常好看,花花綠綠、紅紅白白,有點繁花似錦的味道。

泰順飛雲湖水質是國家II類飲用水標準,產自飛雲湖的野生魚口感鮮美,肉質嫩滑。飛雲湖秘制魚便是專門選用結實、品質口感鮮美的飛雲湖野生青魚,配上百丈小鎮客廳獨家秘制調料,柔軟又清脆,沾上醬料,別有一番滋味,營養還特別好。

泰順溪流清澈透明,生於此的溪螺品質出眾,無半點泥腥味。清水溪絲口味獨特,因為加入一種叫「紫蘇」的植物葉,能使得螺肉更為鮮美,還有一種薄荷清香。

煙燻臘兔採用山區農民青草飼養的肉兔,取宰後整兔置於「米燒」鍋內烤制而成。色澤褐紅油亮,肉質乾結細嫩,香甜濃鬱誘人。通常將臘兔切塊,以姜、香菜等香料炒制,味馥鬱;也可拌以曲醋蒸煮,酸辣香甜,為下酒名菜佳品,讓食客們流連忘返。

泰順街頭隨處可見的美食之一就是地瓜粉。羊內臟地瓜粉的佐料很多,青菜、豆芽、薑末等不一而足,再加上羊內臟等配料,略加一點醋的酸意,吃上去糯而不爛,嚼勁十足。一碗下肚,身心俱暖。

又軟又脆、美味可口。將土豆整個煮熟輕力拍成厚約一公分左右的餅狀,放入油鍋中,兩面先後煎炸成金黃色,加上香料、撒點料酒、撒上蔥花,一盤黃燦燦的土豆餅就新鮮出爐了。

苦櫧片是一種十分好吃的素菜,苦櫧在民間已有千年食用歷史,此種樹非人工栽培,需20-30年才能開花、結果,是一種純天然、無汙染,從生產到加工不需使用任何添加劑,純天然的森林綠色食品,十分珍稀名貴。

返璞歸真,藥食同源。土雞煲選用泰順自養的雞鴨、或者散養的山羊,加入中藥材,用瓦罐土陶藥膳煨雞鴨,用小火慢燉1-2小時,就是這樣即滋補養生又不失美味,油而不膩,香而不悶,久煮不渾,滋補養生,雞肉呈黃紅,不老不嫩,口感絕佳。味道始是清淡,漸漸味愈濃,回香悠久,食過一塊,良久仍醇香綿長。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氣質叫香雲紗,有一種典雅叫中國紅,五一出遊穿,美成焦點
    這個夏天大可試試這一種氣質叫香雲紗,有一種典雅叫中國紅,五一出遊穿,美成焦點簡潔且剪裁寬鬆的款式, 以別樣的含蓄方式表達你的氣質,衣服看起來是比較寬鬆的版型,好穿還不挑人,無論作為內搭還是單穿,都很棒。衣服的面料很舒服,不覺得悶熱吸汗透氣性良好,復古中國風清新自然,給人以寧靜致遠的恬靜感做工也是格外的精細。
  • 溫州有一種新的藍天,叫泰順藍
    我總忍不住地向新老朋友推薦泰順的好山好水,用鏡頭記錄:藍天下的行走,輕鬆的心情,樂融融的相聚。在老家的時光過得飛快,想走的地很多,那些少時曾走過的地對我而言非常有魅力。再走時,會憶起很多往事,那些青春年少時光就仿佛在昨日。走在這條不知走了多少次的老街,時不時會碰到熟悉的面孔,互道一聲好。爸媽總說在老家的日子過得較快些。
  • 浙南有座城,遺世而獨立,它的名字叫泰順
    來源:泰順文旅 浙南有座城 ,遺世而獨立。 一顧有山水,再顧賞廊橋。 寧不知山水與廊橋,好景難再尋.. 坐標, 泰順 。有山水,有廊橋,有氡泉,有秋色,有與世無爭的世外 桃源 。
  • 泰順氡泉古村:完整古民居再現世外桃源之美
    ☉商報記者 張晨 鄭小萍泰順,國家級生態示範縣,那佔據了大部分縣域面積的青山綠水,讓「久在樊籠裡」的遊人們,有「復得返自然」的自由之感,而這次我們走進泰順雅陽鎮的塔頭底村,所見到的田地、水塘、水車、「知道泰順的山水風光名聲在外,卻不知道泰順竟然還有如此美麗的地方。」在一眾好評之下,記者近日再次前往實地探訪,了解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走進古村就像走進一首山水田園詩「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尋訪泰順廊橋,感悟工匠技藝
    廊橋,泛指有廊屋的橋。溫州泰順的廊橋又大致可分為編梁木拱廊橋、八字撐木拱廊橋、木平廊橋、石拱廊橋等幾類,其中編梁木拱廊橋最具文物價值。我國的編梁木拱廊橋集中在浙閩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如浙江省的泰順、慶元、景寧,福建省的壽寧、古田、連江等地。
  • 泰順一大波美食來襲,沒吃過就不算泰順人!
    咬進嘴裡,香脆的外皮搭配上裡面多汁的餡料,入口便是一陣香,真的是一種無法抵擋的誘惑。泰順特產的婆餅,相傳是明代泰順縣城太平橋有一孤寡老婆婆終生以烙餅為業而得名,並流傳至今。烏米飯每年三月三,泰順畲族人民就會製作烏米飯來慶祝節日。烏米飯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種叫烏稔樹的野生植物,取葉煮湯,然後將糯米泡在湯裡數小時撈起,放在木甑裡蒸熟而成的。
  • 美!泰順紅巖瀑布現冰瀑奇觀
    季積慶 攝  溫州網訊 在距泰順縣城約9.7公裡的紅巖隧道旁的瀑布,60多米的懸崖上傾瀉而下的水線,在嚴寒天氣下滴水成冰,形成了造型各異的冰瀑奇觀,晶瑩剔透美不勝收。這一幕,被當地攝影師季積慶記錄下來,在朋友圈裡爆紅。
  • 在角美,有一種流氓叫鱸鰻!
    在角美,有一種老婆,叫某(mou)。在角美,有一種孩子,叫囝仔(gin a)。在角美,有一種小氣,叫夭鬼(yao gui)。在角美,有一種花生,叫土豆(tudou)。在角美,有一種地瓜,叫安集(an ji)。
  • 浙江泰順仕陽鎮:青山與綠水 逐夢「綠富美」
    近年來,仕陽鎮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促使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產品變商品,一躍成為泰順「綠富美」的典型鄉鎮,當地的群眾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現有茶葉種植面積2.8萬畝,全鎮有一萬多人從事茶葉生產相關工作。近年來,仕陽鎮豐富的茶產業帶動茶農增收致富。  仕陽鎮萬排村是泰順「三杯香」的主產地,海拔800多米,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縹緲。這裡豐富的黃壤、紅壤和疏鬆的土壤,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產茶自然條件。
  • 泰順三魁人的媳婦,她是周總理的表妹~
    於是就有了這副墨寶~雖然那次一別,34年之後再見到已是總理的周恩來表哥,但是表兄妹之間的情誼總是不變的。1973年,王去病去北京治病,表嫂鄧穎超請秘書將她安排在國務院賓館住下。期間儘管國事繁忙,總理抽時間和表妹談心,說起:「那年回紹興去,我送過你一張題詞,希望你能向秋瑾學習。。。。。。」
  • 舌尖上的泰順 美食不可辜負
    泰順人常說,「何處有節,何處就有九層糕。」慢工出細活的九層糕是泰順人在節日裡常惦念的食物。薄餅咬進嘴裡,香脆的外皮搭配上裡面多汁的餡料,入口便是一陣香,真的是一種無法抵擋的誘惑。泰順特產的婆餅,相傳是明代泰順縣城太平橋有一孤寡老婆婆終生以烙餅為業而得名,並流傳至今。綠豆腐
  • 優質綠茶品鑑:泰順三杯香茶
    綠茶,富含茶多酚、胺基酸、咖啡因和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其中的茶多酚易溶於水,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和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劑,它能清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當前,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得到很好防控,但疫情還未結束,希望大家繼續保持警惕,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保持良好心態和規律作息。愛茶的朋友,趁著春天,可以為全年儲備好幾款自己喜愛的茶。通過科學飲茶,愉悅身心的同時,提高自身機體免疫力。
  • 【鄉土鄉味】有一種早餐叫「馬西幹登」
    正月十五元宵節一過,一些外出經商的泰順人的行李中,少不了一點米麵層。
  • 泰順3000年|你稔熟泰順方言詞彙「拉天」等,卻不知隱藏在其中的歷史
    但是,有一樣東西,它能永久地承載著歷史。它是歷史的「活化石」,它是「無字天書」。它在漫長的時空中,經過口耳相傳,頑強地保持著對歷史的最本真記憶。   這就是方言。它具有頑強的記史能力。泰順方言也不例外,其中不乏有一些詞彙,至今仍保留著對過去歷史的一種樸素記憶。歷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現象,就是通過咱們的方言,保留下依稀的記憶,成為今天泰順鄉土文化的一部分。
  • 泰順3000年|除了梅庚,還有陸鳳鈞,清代遊宦泰順的畫家不簡單!
    除了梅庚之外,晚清時期還有一位在泰順當過訓導的官員,畫技十分精湛,他叫陸鳳鈞。 陸鳳鈞,原名鈞,字石均,號秋生,一號晚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舉人,官泰順儒學訓導。據《分疆錄》記載,陸鳳鈞於鹹豐元年(1851)來到泰順任職,在泰順生活了近七年的時間,期間創作了不少以泰順山水為背景的畫作。
  • 泰順3000年|驚嘆!泰順大山裡的門樓、屋脊、木雕竟如此匠心
    在這裡節選部分,以表達對這些古民居建築的美所帶來的內心深處的震憾之情。 ▲仙居的徐氏宗祠灰塑造型曲線優美,鳳凰牡丹、仙鶴仙桃、花籃、鯉魚卷草都是十分逼真,一派祥瑞,是脊飾中的精品。   泰順古民居門樓,現今保存的有:複式門樓、名人故居門樓、匾額門樓、特殊歷史印記門樓、進士第外翰第門樓、照壁門樓等。1、照壁門樓   照壁是用來擋煞氣,它是針對大門的來勢及「氣」的衝煞而設置的。《水龍經》云:「直來直去損人丁。」有了照壁牆,氣流要繞著照壁而行。氣流即得到減慢又保持暢通,氣則不散,符合「曲則有情」的原理。所以,照壁是風水禁忌傳統文化的一種深度反映。
  • 泰順最美麗的風景與最濃厚的鄉愁,我用300多篇文章去詮釋
    此刻,窗外是豔陽天,在我的家鄉泰順,那天是藍藍的,那山是一座連著一座,那水是碧如玉的……年少時,只想飛得更高些更遠些。走出大山,到大都市裡工作生活。那時的夢很美。06-28《玩轉泰順網紅打卡景點,有五種走法,每一條都堪稱經典》2020-06-25《粽子節,吃的不是粽子,是一種鄉愁》2020-06-24《端午如期至,龍舟聲聲響,粽子寄鄉愁》2020-06-24《溫州這6個景區,人少景美空氣鮮,是夏日周邊遊納涼好去處
  • 有一種中國美,叫對稱美!
    古語有云:「夫美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裡裡外外皆均衡妥帖,方為「美」。對稱即是這樣的美。 對稱的美,還在於平衡與安心。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 有一種中國美,叫對稱美
    對稱美對稱,也許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美。古語有云:「夫美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裡裡外外皆均衡妥帖,方為「美」。對稱即是這樣的美。|莊|重|之|美|建築師梁思成曾說過:「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鍾愛與恪守。」
  • 走走泰順,一切都順!泰順「三條路」通向幸福小康!
    泰順專場11月23日上午,該系列第九場新聞發布會——泰順專場在溫州市人民大會堂舉行,主題為:蓄勢強發 賦能引爆 在打造「重要窗口」中加快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泰順風光如畫卷 周如妙 攝泰順廊橋 季海波 攝聚力發展第一要務在爭先賦能中開闢了綠色發展新境界面對改革開放之初困境,泰順深耕蓄勢,向著高水平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