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看不見的小孩》有感
文/夢醒時分
昨晚陪孩子去灤平電影院看了超恐怖的鬼片《看不見的小孩》,看時帶著深深的思考,還是被跌巖起伏的情節時時被迷惑,看到的事實總並非是真實的結果,而看不到恰恰是遮掩的事實。
《看不見的小孩》講述的故事發生在靈異事件眾多的民國時期,阿道、小元等六人本是一起玩的好朋友,而一次捉迷藏卻成為了一個分水嶺,自此,小元神秘的失蹤古屋,其他小夥伴除阿道去當時北平上學外,其餘四個小朋友也曾失蹤數日,才跌跌撞撞又都返回家裡。從那以後,每當打雷時總會看到有個形似小文的小孩身影在後山破廟的屋頂上徘徊。由於山上經常鬧鬼,弄得人心慌慌,任誰再也不敢涉足山上,山上成了人們口中的禁區,成為「陰陽棺」與「臉帶血小孩」的代名詞。
一晃十年過去了,兒時的好友也都長大成人,阿道又重新回到了家鄉,卻遇到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曾經天真爛漫昔日的小夥伴,已經長成苦大仇深的成人,每個人都在不經意間成為了罪人,在救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是什麼讓他們對當年的事耿耿於懷?是什麼讓恐懼的傷痕牢牢抓緊他們,揮之不去,還變本加厲?又是什麼讓他們為了掩蓋事實,自己扮鬼迷惑人?
一切追其究竟,只因當年小文的離奇失蹤,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看似簡單的一次意外,看到的是人性的自私,假如他們坦蕩蕩面對自己的過失,勇於承認自己的過錯,那麼他們心中的「鬼」也不會追隨他們多年,也不會把他們自己也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活在痛苦的掙扎與煎熬裡。
整部影片,以小文失蹤為線索,將童年的友誼、不堪回首的往事、恐怖的傳說、以及駭人聽聞的事件融入其中,匯集成一張錯綜複雜的無形網,讓當年小夥伴們無法置身事外,只得深陷其中。影片以阿道調查小文的失蹤貫穿始終,撲朔迷離的情節,小夥伴千方百計隱藏的事實,影片畫面中破敗不堪的古廟,突然自動開蓋的神秘棺材,隨時隨地出現在身後的鬼影,還有玩捉迷藏的滿臉是血的小孩兒,更有奪命狂奔時的驚聲尖叫,將緊張而刺激的恐怖氛圍渲染到了一處處高潮。
其實,我看了整個影片,才體會到它要告訴我們:「鬼」只在每個人心中,鬼許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心中有「鬼」。本來,首先是錯在小文,因捉迷藏,他想捉弄夥伴,便招呼不打,擇路偷偷跑回家中。而夥伴們為了他的不辭而別,就想伺機報復小文,便把小文在夜晚又揪又抓到山上,才發生了不該發生的慘劇。小文的死,主觀上沒有一個小夥伴想真正害死它,可客觀上小夥伴們把一個孩子放在山崖邊的樹杈上,還撤走爬梯,事實上也構成對小文生命的威脅。果不其然,長久坐在樹上,疲憊的小文意外掉下樹來,墜崖摔死,把一場兒童「淘氣」的戲耍,演變成一場悲劇。
為了掩蓋事實,夥伴們開始用了一個個謊言,不惜自己裝鬼,只為阻擋與嚇唬人們山上,意在不想承擔自己的責任,這種心裡陰影始終與他們相隨,甚至心裡畸形發展,伴他們成長。而結局更讓人驚呼,那個小文的鬼魂竟是阿道授意下的「扮鬼者」所為,真相的水落石出後,才讓觀眾曉得他的良苦用心,阿道只想讓夥伴們給小文賠罪,並且真誠向「死鬼小文」懺悔與道歉,影片也到此結束。
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你所看到的,並不見得都是對的;你看不到的,不見得都是錯的。凡事也許都在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之間,需要人們時時刻刻擦亮眼睛,找尋事實的真相。讀者們,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