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通訊員 張保真 馬浩強)阿門阿前 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 綠的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曾經廣泛傳唱,讓人勾起無數回憶。
但在中牟縣狼城崗鎮,蝸牛養殖不但是一道特色的風景,還承載著村民發家致富的希望。
慢蝸牛帶動快致富,貧困村裡好項目
8月24日,狼城崗鎮北堤村的蝸牛養殖基地熱鬧非凡,八千多平方的養殖房內,一個個潔白如玉的白玉蝸牛已到成熟期,外地商客慕名而來。「我們專門從浙江嘉興過來,你們養殖的蝸牛品相好、分量足,個個都能達到35克以上,我這次收購蝸牛2.8萬斤,每斤10元,以後蝸牛出欄了我們還會過來。」 一位來自浙江嘉興的食品加工廠負責人說。
北堤村的蝸牛養殖已成為全鎮發展最快的脫貧產業,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心氣更足了。看到秋天滿滿的收穫,駐村第一書記王向平心裡比誰都甜。
8月31日,記者從狼城崗鎮了解到,為幫助北堤村摘掉省級貧困村這頂「不光彩」的帽子,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自信心,北堤村兩委幹部和扶貧工作隊沒少費勁,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在不斷探索和考察的過程中,北堤村與白玉蝸牛結了緣。
「養殖蝸牛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無汙染、易推廣的項目,技術門檻也不算高,非常適合無勞動力及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戶發展這項產業,我們也是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反覆研討論證才定下來。」王向平說。
「之前我們是庭院式蝸牛養殖,現在提升到大棚養殖,規模擴大了,成本降低了。白玉蝸牛成熟期短、用途廣泛,一般三個月都能出欄,平時餵點南瓜、菜葉什麼的,既方便又環保。都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可別小看我們的蝸牛,小蝸牛可是貧困村的大希望。」說起北堤村的白玉蝸牛,王向平總有說不完的話題,看著潔白肥碩的蝸牛,他臉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據了解,北堤村的蝸牛養殖採取「公司+集體+農戶」的模式,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促進了務工就業。狼城崗鎮長胡何林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帳,蝸牛養殖大棚佔地十多畝,有8320平方米,產量約3萬斤,每斤按8.5元,生長期3個月,除去種牛、飼料等成本,還能富餘10萬餘元。他說,目前下一茬的蝸牛也將開始養殖,可以想像未來的三個月,又是一片繁榮的豐收景象。
青紅辣椒演繹紅火日子,群眾心裡樂開花
在北堤村,蝸牛和辣椒可是完美搭檔。在白玉蝸牛養殖大棚的對面,一大片辣椒長勢喜人,扒開葉子,裡面藏得都是青的、紅的辣椒,長得個大修長,如果您忍不住好奇掰開嘗一嘗,一個字:辣,兩個字:得勁!
「我們利用村集體土地種了200畝辣椒,主要品種為線椒和彩椒,採取『村企』合作的方式,現在辣椒陸續成熟,每畝產量有萬把斤,每天都有30多個群眾來這裡務工採摘。務工周期從六月底到十一月底,辣椒市場價一元一斤,每摘一斤可以得到三毛錢利潤,平均每人每天摘500斤左右,每天的收益約在100元至180元不等。」北堤村支部書記朱建忠介紹。
時下,正是辣椒成熟的季節,看著碩果纍纍的辣椒,朱建忠內心是激動的,火紅的辣椒不僅讓村兩委幹部看到了產業發展的希望,也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務工就業的難題。他告訴記者,今年的試種很成功,下一步,北堤村還將逐漸擴大規模,吸引周邊村莊共同種植,把狼城崗辣椒的名氣打出來,讓狼城崗鎮群眾的日子紅火起來!
「養蝸牛、摘辣椒、種水稻、賣錦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通過產業項目的發展,讓村集體的收入增加了,群眾的腰包也鼓了,這日子越過越紅火了。」王向平自信地說。
彩虹跑道環境好,房子線杆跟著俏;
稻鱉混養雙收入,群眾覺得非常妙;
錦鯉養殖躍龍門,致富路上節節高;
蝸牛養殖大收益,辣椒長勢也很好;
帶動務工和就業,各個項目都環保;
鄉村振興幸福夢,小康路上不能少。
狼城崗鎮黨委書記白鋼林用一首詩來描述產業發展的美好前景。他說,「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我們狼城崗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緊緊圍繞全產業開發、產加銷一體,找準產業定位,全面進行發力,做強、做優現有稻鱉混養和錦鯉養殖項目、蝸牛項目、辣椒種植基地等特色產業。通過精心打造,樣板引領,輻射帶動周邊,引領全鎮產業發展。」
記者獲悉,狼城崗鎮將依託黃河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優美和諧的自然風光,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打造黃河岸邊特色風情帶,建設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實現全域旅遊、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振興。這是狼城崗鎮黨委政府對未來的展望和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