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懷舊叫做「老底子的味道」,
四方稜角分明的糖塊,
淡淡的芝麻香,用白色紙包裹,
正中印著「麻酥」字樣。
作為一種非遺傳統糕點,
湖州市德清縣新安鎮的酥糖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
在那個物質不是那麼豐富的年代,
一塊小小的酥糖絕對是老底子味道的代表,
是眾多人心中甜蜜的回憶。
三十六年用心做好一款糕點
如今,天氣漸冷,新安鎮下舍村的麥香園已然飄出糕點的香味,店主王連發和妻子陳根佳正和員工們忙著趕製一批酥糖。不大的門店裡,加上王連發,只有五人,三十六年的光陰裡,王連發始終堅持親自製作,只讓僱工負責包裝。
王連發說,做酥糖用的食材和步驟,都十分簡單,可想要做好卻不容易。先將麵粉炒熟,放白砂糖,再加進芝麻粉一起攪拌均勻,這就是製作酥糖用的特製芝麻粉。在一張長3米、寬約1.5米的擱板上,先用芝麻粉填底,上面放上提前熬製好的麥芽糖,再放上一層芝麻粉,麥芽糖需要一層層地擀,每擀一層就撒上芝麻粉,在折起來用擀麵杖軋平,再折起來,軋平,反覆幾次,最後拉得很長做成蛇的形狀。再切成一塊塊薄厚均勻的小方塊,酥糖就製作完成了。
阿姨們熟練地將酥糖打包,十塊小酥糖再用紅色的紙包裝到一起,就可以進行售賣了。手工製作酥糖只能每年進入11月後到第二年三月這段時間才能做,這是老規矩。因為只有這段時間的天氣才能做出好的酥糖,「氣溫高麥芽糖會融化,做出來的酥糖口感也不會好。」王連發說。
酥糖需要更多人來傳承
芝麻酥糖「香、細、甜、松」,好的手藝做出來的酥糖層層分明,入口即化,唇齒留香。以前人們不論是過年時做客,還是平時走親訪友,手裡提的都是酥糖。
在機械化的時代,王連發始終堅守著純手工製作,不使用添加劑的傳統工藝。一塊塊甜而不膩的酥糖,串聯成新安的文化符號。如今,新安鎮酥糖被列為非遺名錄,但新安鎮上酥糖糕點店只有兩家,王連發希望更多人來繼承這百年傳統味道。
年糕、酥糖……
年關將近,不少美食紛紛上線!
還有哪款美食是你記憶中的年味?
文末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你也可以到智慧德清APP
哈樓欄目中留言,
還有機會獲得驚喜福利哦!
來源:愛德清 沈燁冰、郭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