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妞絕調 劉鶚絕唱——《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賞析

2020-12-07 椒鄉文化

「明湖居聽書」記敘了小說主人公老殘在山東濟南大明湖田牛明湖居聽書的情景,盛讚了民間藝人白妞演唱梨花大鼓的超人絕技。文字寫得十分生動傳神,讀後能給人一種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深切感受。

「明湖居聽書」共有十二段,下面請允許我摘其精彩處給以展現和點評——

雖然第一段至第七段,說書人白妞仍是沒有登場,而敘述全用側面描寫手法,成功地烘託了廣大聽眾對白妞狂熱崇拜的氛圍,並在廣大讀者的心目中留下了對白妞的神秘印象。

就從第六段開始吧,第六段,寫白妞的妹妹黑妞的演唱。本段描述了黑妞的長相、衣著打扮和演出前的動作神態,行文簡潔,語言樸實。接下去描號她的演唱和演唱效果,文章是這樣寫道:

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這段文字,把黑妞寫得出類拔萃,神乎其神,她的演技似乎已經登峰造極、無以復加了。不僅老殘「以為觀止」,讀者也是深有同感的。這裡還需提一句,本段還妙在作者有意不點明演唱者身份,使讀者不了解出場的是白妞,還是黑妞。這樣安排,文字才有了波瀾,情節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經營的一番苦心。

第七段,寫聽眾介紹白妞的演技。通過人物對話,將白妞和黑妞姐妹兩個的演技作了比較,指出黑妞比白妞差得遠,「她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她的好處人覺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而且從沒有一個人能及白妞的十分之一。

前一段明明是說黑妞的演唱,「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聽眾「以為觀止」,這一段又說黑妞「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前後文字,在一揚一抑,一褒一貶,讀者可以想見白妞的演技自然是壓倒群芳了。

第五段到第七段,作者全用襯託手法,在層層襯託,步步鋪墊之後,讀者也象明湖居聽書的觀眾一樣,渴望白妞早點出場,這時,白妞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已經把黑妞的演技寫得令人膛目結舌了,然而作者卻偏說她的演技遠不如白妞。那麼白妞的演技將是什麼樣子呢?大家可以想像,假如作者筆力不濟,把白妞的演技描寫得並不黑妞強多少,那將出現大的敗筆,而要把白妞的演技理想化,又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作者明知如此,也要冒著風險去做。這又是上多麼大的藝術膽略,多麼高起的藝術腕力!

第八段,寫白妞的出場。這段文字先描述白妞的裝束、姿色和風度,著墨不多,卻十分切合一個年輕的民間女藝人的身份。接著寫白妞敲打梨花簡:「……把梨花筒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她手裡,便有了五育十二律似的。」「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是寫白妞漫不經心地隨便敲打幾下梨花簡;「兩片頑鐵」,是說梨花簡不過是非常簡單、絲毫沒有什麼奇特的樂器。白妞只是隨便地敲打幾下梨花簡,就能發出變化莫測和動聽的樂聲,可見她的技藝是多麼的純熟和精湛!

第九段和第十段,正面描寫白妞說書的絕技。因為這是作品的重點和核心,也是情節的高潮,這兩段筆墨寫得集中、細膩、飽滿,是作者要竭盡全力表現的最精採片斷。

作者是這樣描述白妞開始演唱情況的: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象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象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這裡連用兩個帶有誇張成分和幽默風趣的比喻,都是從聽眾輕鬆的音樂感受去寫白妞歌喉的甜潤。接著表現白妞唱腔的節節高起。小說是這樣描寫的:

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象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她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山單峭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孑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唱腔用「鋼絲拋入天際」作比,是表現白妞嗓音的清脆和尖細。用富有鄉土氣息、地方色殄的泰山峰巒作此,會使讀者感到異常親切,因為泰山距離濟南府不算遠,人們對泰山是比較熟悉的。號稱「五嶽之首」的泰山,高峰峻嶂,峭壁懸崖,險中見奇,奇中喻險,作者以此設喻,真是最絕不過了。

第十段接著寫白妞唱腔的陡落和再起。寫陡落時,說她的唱腔「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撻,頃到之間,周匝數遍。」這個比喻是十分貼切精採的,因為以輕捷的飛蛇在曲折蜿蜒的黃山石徑間迅速迴旋遊動,作為喻體,形容白妞歌喉的千回丙囀,宛轉清麗,使白妞抽象的歌聲給予人們的感受具體化了。

寫歌聲再起時,說「象放那東洋菸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以此比喻白妞的演唱,便把讀者帶進了濟南符的明湖居,帶進了白妞創造的絢麗的音樂境界,給人們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

這兩段文字描寫得實在奇絕妙絕,具體說,好就好在文章描寫抽象的樂聲既繼承了古典文學有關的傳統手法,又不落窠臼,有所突破和創新,因此讀後能給人以別開生面、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十一段,寫一個聽眾對白妞的贊語,贊語中引用了《列子》「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以表示對白妞的高度評價。

最後一段是故事的尾聲,作品用比較概括的語言作個交代,好讓情節有頭有尾,使結構保持相對完整。

相關焦點

  • 搜書志:《老殘遊記》中的「齊東黃患」
    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這是《老殘遊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裡對白妞、黑妞唱梨花大鼓書的經典描寫,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被稱為《明湖居聽書》。據考證,白妞、黑妞真有其人。
  • 老殘遊記 (明湖居說鼓書)賞析筆記
    (治了黃瑞河的病之後)老殘向管事的道:「現在天氣漸寒,貴居停的病也不會再發,明年如有委用之處,再來效勞。
  • 劉鶚:明湖居聽書
    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著「杜工部句」,下寫著「道州何紹基韋」。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復行下船,向西蕩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 老書新讀《老殘遊記》
    年輕時讀不下去《老殘遊記》,總覺得官場小說難免俗悶迂腐。就說是遊記吧,看看這名字,又老又殘,提不起閱讀興致。
  • 泉邊|白妞黑妞唱了什麼,成<老殘遊記>裡劉鶚驚豔記憶
    無數熱心的人為它撰寫段子,這些段子是反映市井生活需求的,王小玉被人送了一個通俗又好聽的藝名:白妞。如果它走不出範縣義東保鄉,就絕沒有今天的梨花大鼓。從一門藝術的命名到一位藝人的更名,我們讀懂了任何一門藝術從初創到成熟的艱辛。清朝末年,梨花大鼓唱徹濟南城,白妞在趵突泉畔的四面亭和大明湖的明湖居搭場子,那年她十六歲。
  • 濟南大明湖超然樓泥塑「老殘遊記」憶濟南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張偉11月8日,壹粉「老馬視圖8612」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拍攝於濟南大明湖超然樓—「老殘遊記」泥塑的照片。位於濟南大明湖超然樓裡的「老殘遊記」泥塑,造型幽默誇張而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又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老殘遊記》成就濟南「泉城」美名,卻為何獨不寫當地美食?
    劉鶚在《老殘遊記》從那老虎口中噴出一股泉來,力量很大,從池子這邊直衝到池子那面,然後轉到兩邊,流入城河去了」……可遺憾的是,翻幾遍《老殘遊記在明湖居聽白妞說書,老殘見有「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的」。之後,老殘曾到黑虎泉邊的茶館喝茶,但也只說「茶壺都是宜興壺的樣子,卻是本地仿照燒的」,至於喝的什麼茶,文中根本沒有交代。
  • 《老殘遊記》成就濟南「泉城」美名,卻為何獨不寫當地美食?
    劉鶚在《老殘遊記》中,確實很詳細地寫了濟南美景,特別是非同尋常的泉水景觀。從那老虎口中噴出一股泉來,力量很大,從池子這邊直衝到池子那面,然後轉到兩邊,流入城河去了」……可遺憾的是,翻幾遍《老殘遊記》,發現個問題:劉鶚似乎對美食不感興趣,其筆下幾乎沒有這方面描寫。還是以老殘的濟南行為例,看他那幾天都吃了些啥。
  • 老殘遊記(清:劉鶚)
    作者:劉鶚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老殘心裡想道:"如此佳景,為何沒有什麼遊人?"看了一會兒,迴轉身來,看那大門裡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
  • 「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新版《老殘遊記》問世
    《老殘遊記》,劉鶚著,三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深受名家追捧 《老殘遊記》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經歷為主線,諧謔描繪特定環境下的社會眾生相,借書中人物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由於描繪水準一流而被公認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
  • 五一來大明湖老殘遊記陶藝館 體味清末老濟南府風光
    這樣美如畫般的景象是清末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中對濟南的記述,如今遊客們可以在大明湖超然樓老殘遊記陶藝館裡領略一番如詩如畫的老濟南府風景了。   《老殘遊記》是描述濟南美景的文學經典之一,很多人因《老殘遊記》而萌生到濟南一遊的想法。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景區內的超然樓將專門開闢一處老殘遊記陶藝館。
  • 讀《老殘遊記》有感
    《老殘遊記》是中國十大古典小說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也是四大諷刺小說之一,是是劉鶚的代表作。最近剛讀完,覺得很有意思。小說以一位人稱「老殘」走方郎中鐵英的遊歷為主線,通過老殘遊歷的見聞和作為體現作品的主題思想。
  • 公考閱讀推薦之《老殘遊記》
    為什麼要推薦《老殘遊記》? 提到這《老殘遊記》,盛讚聲不絕於耳,王國維誇它可與英國最高小說平行,嚴複評價其為「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老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古典百花長篇小說之一,是中國近代小說向現代小說轉型過渡標誌。小說一經問世就蜚聲國內外,不僅國內追捧,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 「老殘遊記」中的「老濟南」》
    「老殘遊記」中的「老濟南」》(上篇)作者:曾 悅  張 英    演播:曾 悅    走進《老殘遊記陶藝館》,讓人似乎穿越到了清末民初的「老濟南」。    清末著名作家劉鄂的《老殘遊記》就是一部描寫當時社會生活的經典之作。他以大量、生動的筆墨,描寫了「老濟南」的風土人情、泉水鏡像、軼聞趣事,也讓「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的濟南而名揚天下。
  • 用泥塑復原老殘遊記中的濟南——大明湖超然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濟南,大明湖,超然樓,泥塑復原的《老殘遊記》。「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劉鶚《老殘遊記》中的名句,風景如畫的濟南因劉鶚的精彩筆觸而家喻戶曉。《老殘遊記》中大量對濟南老城區美麗景色的描寫,無疑是給濟南老城做的最為有效的「軟廣告」,而且迄今為止這個廣告效果還生生不息。隨著這本書的廣泛流傳,「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老城也名揚天下。《老殘遊記》以老殘的遊覽路線展開的。
  • 論《老殘遊記》《孽海花》並非譴責小說
    譬如,第15篇《元明傳來之講史》認為《水滸傳》「百十五回簡本,則成就殆當先於繁本」,經現代學術界的考據,《水滸傳》的簡本系統是書商刪節繁本系統所致,並非像魯迅說的繁本系統是從簡本系統演化而來。我們認為,以譴責小說命名《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之類的小說非常精準正確,但以之命名《老殘遊記》與《孽海花》卻並不恰當。
  • 泉城夜宴「點亮」泉水名片——「一湖一環」引發的「核」巨變
    一條路,連接著歷史和現代;一片湖,承載著記憶和夢想。3月25日19點,大明湖岸邊,家住制錦市小區的崔先生看著景區不斷變幻的燈光出神。「吃完飯只要沒事,我都會過來走走,太美了,看不夠!」沒來得及多說,一名端著相機的遊客衝崔先生招了招手,「老師兒,麻煩稍微讓讓,我拍張照片。」老崔笑了笑,往旁邊站了站。對他來說,這樣的場景已經習以為常。
  • 鐵風 | 《老殘遊記》文化定位
    除廣為人知的魯迅評語,久為人知的胡適、林語堂分別在1925和1933年為新版《老殘遊記》寫序推介之外,根據郭長海教授發現的1905年刊登於《天津日日新聞》的一則海報、亦即《老殘遊記》連載預告,已有當時「中國文界最上乘」之三君子嚴復、梁啓超、王國維對《
  • 《山居即事》賞析 王維古詩《山居即事》賞析
    《山居即事》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詠懷詩,是王維隱居後所作,詩中將作者隱居山林後的生活和心態寫了出來。那麼作者隱居之後究竟是感到閒適還是落寞呢?作者究竟想不想隱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帶著疑惑去文中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