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華炯
關於絕句律詩的基本句式以及要求前面文章已經基本全部闡述完畢。
那麼這些都是歷代公認的格律規則,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技法,這些並不是格律組成部分,但是了解一下是必要的。
第一 廣互救
廣互救:就是本來可以不救,也去救。七言的第一、三字,除了犯孤平的句子外,本可不論,但有時候為了使詩句顯得更加抑揚頓挫,鏗鏘優美,也儘可能去救,以此更加突出詩的美感。
例如:若非群玉山頭見。(李白)
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
這是第一字與第三字互救,而有些是在對句中一與一互救,三與三互救。例如:
千歲鶴歸猶有很,一年人往豈無情。(杜牧)
由於採用這種多重互救的方法,就使'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一聯的句式發生了變化:'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這樣的形式在中晚唐時期較為常見。
第二 避上尾
律詩講究平仄,而仄聲又包括了上,去,入三聲。有人認為,此三聲應交替使用,最好是三聲都有,同一聲連用應避免。
例如: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平),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入),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去),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上),長使英雄淚滿襟。
<曲江>
一片花飛減卻春(平),風吹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上),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去),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入),何用浮名絆此身。
第三 不重字
許多詩人都很注重這一條,在同首詩中不使用兩個相同的字。當然有些時候必要的雙聲疊韻或為了強調,則不在此列。
例如:
歌管樓臺聲聲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故園更在北山北,佳節可憐三月三。
詩的寫作除了格式以外,注重以上的技巧,會讓我們的詩詞閱讀起來更有韻味。當然,這些技巧不是必須遵循,有很多千古名句並沒有太多的技巧,但卻將詩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所以在我們進行詩創作的時候要精心鍊句,將字字句句錘鍊到最佳狀態。另外詩創作是需要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的,我常說,天賦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但努力才能讓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