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省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8〕9號)、市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成都市建築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成辦發〔2018〕27號)精神,加快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貢獻度,促進高新區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成都高新區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政策引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發展,加大裝配式建築推廣和應用,進一步為建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賦能,推動成都高新區建築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成都高新區建設高品質城市生活先行區作出貢獻。
二、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2年,全區建築業總產值總產值達到600億以上,建築業稅收收入突破25億元,新增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1家以上、一級資質企業5家以上。成都高新東區建築產業鏈布局基本形成,南區產業集聚態勢顯現,行業人才影響力擴大,工匠精神產業氛圍持續升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化程度顯著提升,產業發展動能明顯增強。
三、重要措施
(一)引導產業集聚
1.鼓勵外地企業到成都高新區發展。以高新東區發展為契機,積極吸引區外建築業規模企業落戶東區,成立註冊獨立法人公司,在工商註冊、公司運營、資質晉升等方面提供便利,簡化東區建築業企業住所登記材料,對已經完成徵地的地址,經相關部門出具證明後,可以作為企業住所辦理註冊登記,同時支持企業通過集群註冊模式辦理註冊登記,允許建築業企業在主營業務之外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進行登記(涉及前置許可和現場查驗的項目除外)。
吸引大型建築企業落地建立區域總部、運營基地、生產基地等,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凡具備建築業施工總承包特級、一級、二級資質的外地建築業企業,將總部遷入成都高新區並註冊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遷入的第一年度產值達到10億元、6億元、2億元,且前三年度產值累計達到50億元、30億元、10億元的,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經濟運行局、公園城市局、財政金融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
2.著力高新東區建築業發展。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科學制定產業布局。強化集約節約用地,在建設高峰時期內,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用於建築材料生產基地模式,充分利用高新東區地形及限高、噪音區等特點,採用租賃或掛牌出讓的方式,進行建築產業落位。
在符合高新東區現有規劃的條件下,打造建築產業園區,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優化配置產業鏈各類企業。聚焦綠色環保建築材料、裝配式構件、鋼結構等低碳、低汙染生產性建築企業,作為產業鏈「主鏈」;布局建材檢測中心、新材料研發中心、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等建築業產業鏈「補鏈」,形成產業鏈閉合;在高新東區形成產業功能齊全的生產集群,為東區發展建設提供生產要素保障,並輻射「東進」區域,提高產業影響力。
充分發揮高新東區政府投資類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區域建設項目中積極引導和合理應用國內外先進的工藝、技術、材料等,推動建築方式創新,為企業建立精品工程提供條件。〔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空港新城管委會〕
3.推動建築服務類企業聚集。在高新南區打造高新區建築業企業辦公總部區域,依託高新區平臺公司樓宇資源,制定企業入駐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大型建築企業進駐開設辦公地點,吸引勘察、設計、監理、過控、招投標管理等建築行業服務類企業聚集辦公,增進企業間的交流溝通,合力發展,增強企業歸屬感、凝聚力。經認定的總部企業,參照《關於加快總部經濟發展做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撐的意見》(成府函〔2018〕13號)等文件給予扶持及獎勵。〔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發展規劃局、高投集團〕
(二)著力培優扶強
4.鼓勵企業加強資本運作。支持高新區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施股份制改造。有計劃、有重點的培育扶持優質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支持優質企業跨區域、跨產業上下遊以行業收購、兼併、重組等方式整合資源。支持國資、民資、外資融合,培育組建高資質、大型混合所有制企業集團。探索建立產業基金,幫助企業破解承攬工程、融資渠道、分擔風險等問題。鼓勵高新區國有平臺公司帶頭實施組建、併購,整合產業鏈資源,發展以投資、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建築企業。〔責任單位:區屬平臺公司、公園城市局、財政金融局〕
5.推行項目承包建設管理新模式。在政府投資類項目中推廣工程總承包建設管理模式,實現從勘察、設計、採購及施工建設等一體化運作。鼓勵企業發展「建營一體化」,提供設計諮詢、工程建設、運營維護等領域全方位服務。在裝配率指標要求不低於國家標準A級(裝配率為60%-75%)的項目,原則上應採用工程總承包方式招標發包,根據《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於在裝配式建築推行工程總承包招標投標的意見》(川建行規〔2019〕2號)可按照技術複雜且只有少量潛在投標人可供選擇的項目,由招標人申請有關行政監督部門作出認定後,採用邀請招標方式(省市重點項目除外)。立足自貿試驗區,研究建築企業承接項目的先行先試製度改革和創新舉措,統一招標模板,研究準入標準,建立優質企業名錄。具體政策另行出臺。〔責任單位:發展規劃局、公園城市局〕
6.支持企業晉升資質。扶持企業做大升級,更具競爭力,高新區在冊建築業企業新晉升施工總承包特級、一級、二級資質,獲批後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一次性財政獎勵。予以獎勵的企業依據資質等級當年產值需達到2億元、1億元、5000萬元(含)以上。〔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經濟運行局、財政金融局〕
(三)加快提質升級
7.支持企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和綠色建築。推動建築方式創新,鼓勵「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建設、信息化管理、智能化運用」,政府投資項目率先實現國家標準的裝配式建築要求,通過土地出讓建設條件明確裝配率指標與綠色建築星級標準要求,並納入土地履約協議進行履約管理,裝配率指標與綠色建築星級標準等要求列為退還履約保證金的條件。對高新區總建築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保障房、產業園區配套住房及總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政府投資的學校、醫院、辦公樓、停車樓等項目,裝配率指標要求按不低於國家標準A級(裝配率為60%-75%)進行設計建設。
對新出讓土地的開發性項目,居住建築總建築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及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米的項目,單體建築預製裝配率不低於50%(按照國家標準算法,主體結構部分評價分值不低於20分,圍護牆和內隔牆部分評價分不低於10分)。
對高新區新川創新科技園綠色生態示範城區所有項目,原則上應按不低於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進行設計建設。〔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
8.支持企業提高數字建造能力。加快推進BIM技術在規劃設計、建築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運用。推廣設計施工成果數位化交付使用,推動BIM技術與大數據、智能建築等的集成應用。政府投資或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築,地上部分建築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區,申報綠色建築標識評價、綠色生態示範城區、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等示範性項目及國家和省市優秀設計獎項目,在設計階段應全面推行BIM技術應用。〔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
9.鼓勵企業推進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以綠色、環保、節能材料為主,以高效、智能化、低碳低汙染施工工藝為方向,編制高新區建築業新材料產品與技術推薦目錄,鼓勵企業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藝;鼓勵企業投入資金研發,進一步推進研發成果轉化;鼓勵區內材料品牌供應商積極參與區內項目建設。鼓勵企業積極申報部級、省級綠色施工示範工程。〔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
10.獎勵優質工程,樹立企業標杆。支持高新區建築工程創優奪杯,建設精品建築,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對高新區工程獲得「魯班獎」、「詹天佑獎」等國家級工程類獎項的,給予100萬元獎勵;獲得「天府杯」、「四川省優質結構工程」等省級工程類獎項的,給予50萬元獎勵;獲得「芙蓉杯」、「成都市優質結構工程」等成都市級工程類獎項的,給予10萬元獎勵。予以獎勵的企業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未受到當地行政主管部門信用處罰及執法部門行政處罰。〔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財政金融局〕
(四)實施人才興業
11.引進培養高級人才。鼓勵建築企業引進符合建築業產業先進發展方向的行業專家、專業技能人才和管理團隊,充分利用高新區「金熊貓」人才政策留住行業領軍人物,經黨工委管委會認定的建築業人才,可同等認定為A、B、C、D類人才。高新區行業開展定期評比優秀管理團隊、項目經理、建造師等活動,並給予獎勵。逐步提升一、二級建造師及中、高級職稱等專業人才在從業人員中的比重。〔責任單位:科技人才局、公園城市局、財政金融局〕
12.打造「高新工匠」技能人才。積極營造崇尚技能,弘揚工匠精神的產業氛圍。鼓勵成立以工種作業為主的專業型企業,實現建築工人以專業企業和勞務企業為就業主體的穩定就業,降低技能工人流動性,保障高新區建築業各工種工人充足,穩定市場用工價格。建立健全高新區技能工人激勵和培訓機制,鼓勵高新區建築業企業與高校、職業技術學院、行業協會等建立培訓基地,制定標準培訓流程,開課授技。有效開展各類專業工種技能培訓、技能鑑定和技能競賽,定期開展「高新工匠」評比活動,推動工人技能交流、技能提升,給予優秀工匠獎勵,促進高新區建築業農民工向職業技術工人轉型。〔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黨群工作部、社會事業局、財政金融局〕
(五)營造良好氛圍
13.發揮行業協會力量,形成凝聚力。藉助行業協會的力量,收集全國各地建築業發展相關情況,學習先進經驗,研究分析促進高新區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同時協助相關部門開展高新區各類培訓、建築業企業評優及企業名錄庫建立等相關工作。行業協會要為高新區建築業發展建言獻策,為區內建築業企業表達合理訴求,提升行業協會的影響力及公信力。〔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
14.推動金融機構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定期組織金融機構、建築行業企業進行多方會談,推動金融機構與高新區建築業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向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對企業在授信額度、投標保函、質押融資、利率優惠等方面給予支持、優惠。推行銀行保函制度,對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等,建築業企業可以銀行保函方式繳納。〔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財政金融局〕
15.組建創新型聯盟,推動建築業科技發展。推動高新區企業、高校及學術界進行技術交流、合作發展,建立以綠色建築、BIM數位化應用、智慧工地等方向為主的技術發展聯盟組織,集成納入空港新城發展研究院,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通、技術互助,定期組織聯盟各成員單位開展技術研討會,加強產業技術交流。〔責任單位:公園城市局、高投集團、空港集團〕
16.擴大資質建築業產值統計庫,加強產值、稅收清算工作。在產值方面,加強庫外企業的全覆蓋統計調查力度,對全區行業發展動態數據實時更新,做到應統盡統。對於不報、漏報產值的企業,採取措施,督促企業配合完成產值申報工作。在稅收方面,通過信息化手段,掌握區內註冊企業區外承接項目情況,督促企業按要求足額繳稅。〔責任單位:經濟運行局、公園城市局、稅務局〕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各街道、鎮要把推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影響建築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出臺解決舉措,加快推動建築業發展。
(二)明確工作職責。各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細化職能職責,加大對建築業工作的指導、協調和支持力度,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資金保障。財政金融局負責本方案涉及財政資金的統籌計劃,為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提供資金保障。
五、附則
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30日後執行,有效期3年。已享受「一企一策」的企業不再享受此方案中的相關政策,本方案與成都高新區其他政策不重複享受。本方案中本地企業享受的各類獎勵總和不得超過其對地方實際經濟貢獻額度。本方案中涉及的財政獎勵將另行制訂兌現實施細則。本方案實施過程中,如遇上級部門新規定,則按新規定執行。本方案由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局會同區級相關部門負責解釋。
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 | |||||
備考期 | 報名期 | 準考證領取 | 考試時間 | 成績查詢 | 證書查詢 |
1-6個月 | 預計3月開始 | 考前一周 | 上半年:6月份 | 考後3個月 | 協會官網 |
6個月取證課程 | |||||
課程 | 涵蓋班次 | 價格 | 購買 | ||
基礎精講、真題解析(3期)、考前點睛 | 一級:996元 二級:1196元 | ||||
基礎精講、真題解析(全部)、考前點睛、項目實戰 | 一級:1580元 二級:16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