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家族圖譜 (圖片來源:南都周刊)
接連幾個冬天,香港豪門的家產爭鬥此起彼伏。
前年2月,歷時兩年、涉及千億港元的龔如心遺產爭奪案,隨著法院的一紙終審,方以「風水男」爭產失敗而落幕;去年春節前後,「賭王」何鴻燊家族爆發「分燊家」之戰,幾房妻兒公開爭奪何鴻燊的賭業身家,被香港媒體形容為「從虎年打到兔年」。
到了這個冬天,在兔年和龍年交接之際,輪到了霍英東家族。
2011年12月19日,霍家長房三子霍震宇,以霍英東遺產執行人身份,起訴包括二哥霍震寰在內的16名霍氏家族成員,要求取消霍震寰和姑姑霍慕勤的遺產執行人身份,改由已退休的法官羅志傑代替。在法院起訴書上,霍震宇指控二哥霍震寰,擅自分配遺產並強迫家族其他成員同意,同時私吞約16億港元資產及現金。
此事給香港傳媒添上了豪門爭產報導的猛料。相比何鴻燊、龔如心等家族爭產的熱鬧,從表面上看,霍英東家族並無兄弟鬩牆的先兆。2006年10月,83歲的霍英東在北京病逝。當時,無論是長子霍震霆,還是二子霍震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皆言家業的繼承已被「妥善安排」。而今兄弟公然內訌,不但讓霍氏家族內部矛盾公開化,更拉開了霍氏家族神秘巨額財富的冰山一角。
2006年霍英東去世時,霍家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全球第118位,資產估計為37億美元,2008年,福布斯估計霍氏家族財產約45億美元,排名香港第九。不過由於霍家家族生意一直沒有上市,霍家到底有多少家財,於外界一直是個謎。
祖籍廣東番禺的霍英東,生前一度被稱為「紅色資本家」,有「愛國商人」的美譽。在香港,霍英東在貿易、地產、基建等領域都曾執同業之牛耳,其逝世後留下的財富分布也極其廣泛。在中國內地,霍在體育、教育和醫療等領域頻繁捐助,廣州白天鵝賓館、洛溪大橋、南沙港等地標,早已成為他推動珠三角發展的歷史見證。
為了避免家產爭奪戰的爆發,霍英東生前曾對其遺產作出謹慎安排,細緻到每位繼承人每月領取的金錢數額。即便如此,在其去世5年之後,霍家內訌驟起。此次,挑起事端的竟是一向被外界認為「低調、溫順」的長房三子霍震宇。
一門三傑
霍英東共有三位妻子, 大太太呂燕妮、二太太馮堅妮及三夫人林端淑,三人為霍英東生下十多個子女。其中長房有三兒三女,長房兒子為「震」字輩,分別為長子霍震霆,65歲;次子霍震寰,62歲;三子霍震宇,57歲。
按照霍英東的家訓,除了「震」字輩的長房打理家業外,二、三房子女均不能從商。作為霍英東指定的霍家產業掌舵人,霍震霆、霍震寰和霍震宇三兄弟,在霍英東生前,「經常陪伴他出現在各種公開場合;霍英東逝世後,三兄弟更在霍英東三大事業版圖上大展拳腳:霍震霆掌管體育事業,霍震寰接管家族商業王國,成為霍英東集團董事兼總經理,霍震宇則被安排接手南沙開發計劃。
三兄弟裡,霍震霆是內地知名度最大的一個。1946年,大兒子霍震霆出生時,霍英東才20歲出頭,剛剛通過轉手戰時物資的生意積累起第一桶金;20年後,霍英東已然是香港地產界第一人,而霍震霆也從美國南加州大學學成歸港,一度統籌、管理開港等霍氏基建工程事業。
幾十年來,霍震霆一直以低調冷峻的形象出現,說話不多,梳著幾十年不變的大分頭,戴著有色眼鏡,被形容為「比父親更有威嚴」;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他也不以「阿爸」、「老竇」(粵語皆指己父)等詞稱呼霍英東,而像別人一樣稱其父為「霍生」。
在內地,霍震霆的名氣是在北京申奧時打響的。當時的他跟隨霍英東周旋於世界各地,為中國成功申亞、申奧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的霍震霆,已經是全國政協委員,同時身為香港奧委會主席。
1949年內地解放前後,霍英東開始專注於海上駁運,此時二兒子霍震寰出生。這位外形與霍英東最相似的二公子也到海外留學,修成了理科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之後在家族生意、內部財政上逐漸獲得話事權。霍氏家族的多家公司,包括霍興業堂、有榮和立信都由霍震寰出任董事總經理,掌管物業、船務碼頭等霍家傳統業務。
霍震寰還被認為是霍英東基金會,即澳博大股東(另一大股東是霍英東的皇仁校友何鴻燊,後者於去年把股權分給幾房太太和子女)的實際掌舵人。2010年8月,大哥霍震霆作為基金會的代表成為澳博執行董事,被外界解讀為是在監控澳博運作,「但幕後操盤者仍是家族生意掌舵人霍震寰」。
2006年霍英東逝世時,作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的霍震寰,已被公認為霍英東生意的最大接班人。他被傳媒形容為「頭腦精明,踏實肯幹」的好好先生,也曾效仿父親開腔支持曾蔭權競逐特首(霍英東曾以一句「我挺董」為董建華開路)。
相比兩位哥哥,1954年出生的霍震宇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的機會並不多。他的婚事非常簡單,與當年霍震霆的「世紀婚禮」完全相反;媒體上對他的大幅報導,也多是介紹打領帶心得這樣的生活逸事。
事實上,霍震宇曾成立公司淘金網際網路,更把公司借殼上市;他也與廣東新華書店集團合作投資了香港新華書城,但後者因經營不佳而倒閉。有調查透露,霍震宇等動過稀土、冬蟲草等生意的念頭,但最終都沒有了下文。
霍英東生前的最後歲月主打開發廣州南沙事業,霍震宇也跟隨父親多次到南沙視察,逐漸成為了開發南沙的主力。不過儘管如此,他一直沒有持旗坐正。霍家的南沙事業由霍英東基金會和霍英東銘源發展有限公司(霍英東與好友何銘思於1999年成立)共同投資,前者的掌舵人是霍震寰,而霍震宇僅在銘源擔任副董事長一職。
霍英東逝世前一年,曾與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三兄弟一起出席捐贈場合,當時的霍震霆盛傳將成為全國政協常委,霍震寰參選全國人大代表,霍震宇則是北京市政協委員。「一門三傑」風光無限,在公開場合也是相互謙恭,似無裂痕。
但誰都沒想到,低調的霍震宇,掀起了霍家自霍英東去世之後的最大波瀾。
暗戰現形
很多與霍家有來往的名人都表示,從未察覺霍家兄弟之間有不和的跡象,「實在難以置信」。
實際上,近幾年,霍英東遺留的事業已經出現了內部不和的風波,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圍繞銘源的多輪官司。霍英東在逝世前兩天,曾大幅把該公司的法定股本增加到35億港元。2008年,公司創始人之一的何銘思曾控告霍家後人對其誹謗,之後銘源改組董事局,霍震寰加入並剔除原有兩位董事,使何銘思又一次入稟法院。
如今,霍家由在公堂上的一致對外變成了內部鬥爭。去年12月19日,霍震宇正式把霍英東的遺產執行人——哥哥霍震寰及姑姑霍慕勤告上法庭,要求霍震寰交代帳目,罷免霍震寰及姑姑的遺產執行人資格,並指「包括霍震霆在內的大房兄弟姐妹」都沒有籤署同意霍震寰的遺產分配安排。
早在1978年,霍英東就立下遺囑,指定由胞妹霍慕勤夫婦(霍慕勤之夫現已去世)、霍震寰及霍震宇出任遺產執行人。香港地區法律規定,遺產的管理或由遺囑中確認的遺囑執行人操辦,或由法院指定遺囑執行人管理,其他繼承人不直接參與遺產分配。因此,遺囑執行人在遺產分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作為遺囑執行人,霍震寰曾在2007年和2008年提出多個遺產分配安排備忘,並要求姑姑及各房成員籤署同意,但包括大哥霍震霆在內的長房成員都沒有籤署。霍震宇在入稟狀裡指出,霍震寰曾以「若不同意就不會分得遺產」來威脅家族成員,並自行把5.09億港元分予籤署同意的二、三房。
根據圍繞入稟狀的報導,霍英東的遺產種類繁多,涉及股票、債券、基金、存款、珠寶、古董等等。這次爭產的核心,主要涉及三類主要資產,包括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350股股權,海外資產約7億港元,還有霍英東生前與霍震寰聯名持有的存額超過7億港元的三個銀行戶口。計算下來,霍震寰被指私吞16億港元。
這些資產大多可追溯到1960年代。其時香港時局不穩定,意興闌珊的霍英東也思謀退路。他對霍興業堂進行了改組,通過一系列運作,使其成為名義上不在霍家名下、股權結構相對複雜、實際上由霍家控制的公司;另外,霍又秘密成立了三家在巴拿馬註冊的公司,並安排震霆、震寰、震宇擔任董事,據報這些公司的資產「數額驚人」。
不過,霍震宇認為這些資產的處理並不公平。霍興業堂有350股普通股,在遺產處理過程中,霍震寰認為自己曾出錢購入這些股權,應歸其所有,此舉招致霍震宇的質疑。記者翻查公司註冊記錄,顯示這350股原先由一家霍氏家族公司持有,震霆、震寰及震宇各佔三成三股權。
海外資產方面,港媒報導稱:「在霍英東死後,霍震寰向霍震宇聲稱,霍英東於1972年把這些海外公司的股票,放在一個絕密信封內,並把這個信封放在瑞士蘇黎世,只有霍英東及霍震寰才有權開啟這信封。」另外,霍震宇還稱2008年金融海嘯時,霍震寰從這些戶口中調出5200萬港元,並出售其中一家公司持有的證券,收益存入自己的私人戶口。
霍震宇不滿的問題,還包括霍英東與霍震寰的三個聯名戶口,當中資產超過7億港元。霍震宇認為:「明明這些錢是由父親投入,為何霍震寰卻說是由他獨自擁有?」霍震宇描述,他曾在兩年前要求霍震寰把有關資產暫存到其他戶口,並確認資產歸屬,但遭到對方拒絕。
根據報導,霍英東的遺產還包括多塊地皮,以及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還有7000多兩黃金等等,共計超過100億港元。在入稟狀裡,霍震宇還指責霍震寰不願意把接近億元價值的珠寶首飾列入遺產,「只表示會按自己的方法分配」。
爭產亂局
霍英東有三個太太,十多個子女,三房人各居一大宅,平時少有往來,曾被香港人稱為「一家三制」。霍英東訂立遺囑的財產安排,還因人而異地分別處理:霍英東死後,在遺囑執行人的執行下,各房妻子及子女都有相應的遺產分配,而且每人每月領取固定的生活費,數額各有不同。譬如,曾因在美國走私軍火惹得霍英東大怒的養子霍文芳,僅獲每個月5000港元的生活費,而給霍震寰的則是10萬港元。
霍英東曾說:「香港的歷史,表面看來好似造就很多成功人士,但香港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不容易對付。」他不願意大部分子女涉足生意場,基本上把其龐大的事業交給大太太的三位兒子處理。但即使如此,同房兄弟仍要對簿公堂。霍英東的故事,原本是一部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富豪奮鬥史,然而這次爭產訴訟事件,令霍家在香港的形象大打折扣。對於兩位弟弟之間的分歧,霍震霆至今未對媒體作出任何評論。
香港媒體認為,霍英東對遺產的繼承安排,令其族人的獲益與霍家龐大資產毫不相稱,霍家後人皆成「失匙夾萬(粵語,指沒有鑰匙的財寶箱)」的主人。據透露,原來霍家後人享受的車、樓等資產一直為霍家內部公有,細心的記者們還發現,霍家所用的紙巾也多是便宜貨,霍家人的生活實在是富而不奢。
在弟弟入稟法院後,霍震寰一度發表聲明,強調自己「遵從已故父親的遺願,忠誠信實地履行職責,盡心維護家族團結,對事件深感痛心及遺憾」。在春節前,霍震寰又向法院申請延期呈交回應指控的誓章,這被外界看成是爭取內部和解的舉動。
有評論形容,香港豪門爭產事件正進入密集發生期。從2002年到2008年,圍繞龔如心和數百億資產,已上演過兩輪曠日持久的爭產官司,並創下了香港民事訴訟用時最長的紀錄;此外,棉紗大王陳廷驊、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兄弟等爭產訴訟,也成為港人茶餘飯後的熱點話題。
據財經界人士估計,可能爆發家產爭奪的香港富豪家族還有十個以上,涉及資產超過3000億港元。這些香港富豪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妻兒眾多。相比之下,李嘉誠家族採用的「要子不要妻」的做法,就是為了避免日後爭產局面的出現;而著名富豪邵逸夫,因為與現任妻子方逸華沒有生出子嗣,因而避免了後人爭產的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