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天要說的是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段絢爛文明,古巴比倫文明是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地區,在當時古巴比倫與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一併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在伊拉克地區有兩條河流,一是底格裡斯河二是幼發拉底河,在這兩河之間產生了流傳世間的兩河文明也孕育出了一段璀璨奪目的古巴比倫文明。
而在這段歷史中也有著讓世人都位置動容的傳說建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空中花園」據傳說空中花園雖然是沒有人真正見過空中花園的建築是怎樣的但是卻始終有人願意相信空中花園是當時的國王十分喜愛自己的王后,然而遠嫁的王后雖然也很愛自己的國王但同時也十分想念自己的母國家鄉,為此也是日日憂心。所以國王為此就修建了一個仙境一般的遠觀看起來好像漂浮在空中的秘密花園,氣候與外觀很像王后的家鄉以此希望能讓王后能夠緩解思鄉之苦。
也就是如此的美麗傳說一直被後人口口相傳,也使得很多的專家也為此不斷研究尋找空中花園的具體遺址。
古巴比倫逐漸形成
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的時候兩河流域期間逐漸產生了人類目前發現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奴隸制國家的建立為後續很多國家建立奴隸制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參考,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奴隸制國家有違現在的人人平等的原則,在國家治理上來說奴隸制統治對於百姓與權貴階級使得社會很容易變得矛盾衝突,而古巴比倫也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之一,但是卻沒能長久流傳至今,在這之後還有古埃及、古中國和古印度三大古國。
根據專家的大量考古研究表明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的時候當時居住在兩河流域一帶的蘇美爾人已經有了相對發達的文明,這也為之後考古學家對古巴比倫研究有了很多的參考文獻,他們不僅僅發明出了文字的使用,並且還發明了能夠書寫文字的「泥板書」。
在這之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的南部地區建立起了很多的奴隸制小國,公元前十九世紀中期,阿摩利人打敗了蘇美爾人之後建立了以巴比倫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正式登基稱帝,在多次的徵戰中最終徵服了阿卡德人和蘇美爾人之後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古巴比倫城邦逐漸興起。最終再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的眾多小國,建立起了以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還制定了距今最早的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古巴比倫的絢爛建築
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至今都讓人讚嘆不已的建築之一,它位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東岸地區,距離現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部。在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的統治下曾經繁榮一時,但是這一景象直到漢謨拉比死後新巴比倫王朝才將它的美麗發展到了極為鼎盛時期。關於空中花園還有這無比美好的傳說,認為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而成的,是他對於自己深愛的王后因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難以抑制,他便親自為王后設計了這個遠看仿佛漂浮在空中的秘密花園,不論是從建築風格,植物特點都很像王后的故鄉,希望能以此花園來緩解王后的思鄉之情。
但是在歷史史記中卻並未對空中花園的詳細記載,雖然在尼布甲尼撒時期有留存下來的各種書寫板上有對他的宮殿、巴比倫城以及巴比倫的城牆的種種描述,但是在這些板書上卻也沒有一處提到過關於空中花園的相關史事。所以也就有歷史學家們認為這美麗的空中花園是是任何古代歷史學家的美好想像力把這些美好的元素混合在一起製造出了世界奇觀之一。
但是最終再二十世紀時關於空中花園的這些爭論不休的不解之謎才被揭示出來,在得到關於空中花園的相關地理位置和灌溉技術之前還是有大量的歷史考古學家不斷的努力收集證據,但是至今也未能找到傳說中空中花園的遺蹟,實際上很多人口中提到的空中花園古人也都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並沒有真正的見過。唯一可以證實的是空中花園必然不可能是懸浮在空中的。
古巴比倫王朝的鼎盛
說起古巴比倫王朝的鼎盛不得不提的就是「月神的後裔」漢謨拉比,在漢謨拉比的帶領下古巴比倫王國達到了一個巔峰時期。在漢謨拉比即位之初古巴比倫百姓的生活並不好,雖然在當時古巴比倫不論是從軍事還是國力物力上都遠遠超過了領近的那些邦國,但是也還是沒能達到完全無視這些城邦憑藉一己之力能夠統治兩河流域的地步,而在當時漢謨拉比已經發明了日後中國的「連橫」的辦法,他成功地利用了附近城邦與城邦之間的矛盾對敵視他的聯盟進行逐個分化攻破。
最終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之後自稱是四方之主並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整部法典詳細的規範了古巴比倫統治的公民的階級關係,在漢謨拉比的統治之下古巴比倫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進程之中,他修建了豪華雄偉的宮殿,以及巍峨的建築橫跨了幼發拉底河的大橋,這所有的一切都展示了當時古巴比倫的輝煌與興盛。
漢謨拉比建立起的高度專制統治的政權也是讓人嘆為觀止的,他設立的中央政府機構並且委派總督管理較大的地區,委派行政長官管理城市和較小的地區,並且設立了嚴格的經濟管控制度,統一管理國家的水力資源。對外還建立起了龐大的軍事武力以震懾外敵。
古巴比倫滅亡的原因
對於古巴比倫滅亡的原因來說,自然方面是由於城市發展過快,人口不斷增加導致對耕地和木材的需求不斷增大,於是百姓不斷的開荒伐木將森林改為農田,這使得土地大面積沙化。之後因為農田不足也就自然造成了糧食不足,糧食不足也就導致了國家的內亂同時也就導致了軍隊沒有足夠的補給使得國家內憂外患。
在漢謨拉比去世之後他的繼承人薩姆蘇伊魯納根本無法駕馭如此龐大的帝國,逐漸導致國家變得混亂不堪,並且先後遭到了西臺人和喀西特人的侵略。本身國家內部也發生了諸多的關於奴隸問題的鬥爭,此時的巴比倫雖然還擁有著帝國之名,可是也僅僅只是頗有外在的名分了。
公元前1200年左右,古巴比倫帝國最終還是被亞述帝國吞併。餘秋雨先生曾對古巴倫文明的衰落有著無比惋惜的心情並說道:「巴比倫、亞述等地已無所謂文化良知,觸目皆是非人性的行徑,這真是對漢謨拉比的莫大嘲諷。」
古巴比倫曾經的輝煌最終還是毀在了全國上限的貪圖淫樂中,俗話說「飽暖思淫慾」也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對於古巴比倫王國上下都在這種糜爛的生活中而各階層的巴比倫人對於外族的不斷侵擾早已無心抵抗,最終被波斯人輕易擊敗使得古巴比倫王國滅亡。
結束語: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存在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城邦帝國,他們都有著絢爛的文明。但是人們總是在這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永遠學不會歷史帶來的教訓。這也就使得很多的文明古國在擁有絢爛文化之後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僅僅只留給後世一段歷史故事。
參考文獻:
1.《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著
2.《文化苦旅》,餘秋雨著